張志輝+王曾義
摘要:高層建筑外墻滲漏既影響房屋的使用功能,也影響建筑物的外觀,同時維修起來也極其困難。本文從預防框架結構墻體開裂滲漏的施工技術;預防外保溫層開裂滲漏的施工技術;預防外墻裝飾面層開裂滲漏的施工技術與預防外墻細部滲漏專項技術四個方面系統地提出了解決高層建筑外墻滲漏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高層建筑;外墻;預防滲漏;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155-01
一、預防框架結構墻體開裂滲漏的施工技術
(一)砌體選材。
砌體選材要選用抗壓強度大于5MPa,干燥收縮值不大于0.5mm/m,出釜后須保證有28天養護期的砌塊,并應使用專用的加氣混凝土砌筑砂漿,利用其良好的保水性能,以克服砌塊自身收縮引起的裂縫。
(二)砌筑要求。
應嚴格按照砌體施工規范,做好材料進場的堆放,防雨措施,合理布設構造柱、梁、墻體拉結筋等構造措施。砌筑時砌塊的含水率控制在10~15%之間,在砌筑過程中尤其注意不同干密度和強度等級的加氣混凝土砌塊不應混砌,加氣混凝土砌塊也不應與其他砌塊混砌,每日砌筑高度應控制在1.40m以內,砌筑至梁底約200mm左右處應靜停7天,待砌體變形穩定后,再用同種材質的實心輔助小型砌塊成60~75°角擠緊頂牢。外墻部位最下一皮磚應滿刷專用的面劑以確保不滲漏。
(三)交接部位處理。
框架結構梁柱與外墻圍護結構由于材料強度不同收縮不一致,容易形成裂縫,施工中在其交接部位加釘300寬鋼板網,鋼板網釘牢后,在釘網處用1:1水泥漿抹5mm厚,覆蓋網體,增大網體與墻面粘結能力,避免交接處產生裂縫而形成滲漏。
二、預防外保溫層開裂滲漏的施工技術
(一)防止外保溫層開裂滲漏。
面層裂縫主要是材料變形引起的,只要能有效變形釋放應力,減少在約束條件下產生的應力集中,就能控制裂縫。因此,墻體保溫工程的材料應有必須具備相應的柔韌性,并在抗裂防護層中增加分散應力的加強網。
防止墻體保溫工程裂縫的有效技術措施采取“放”、“抗”結合,以“放”為主的技術路線。北京振利公司研制的保溫體系采用柔性軟聯接,形成“柔性變形,逐層釋放應力的抗裂技術”,可以有效地控制保溫層表面裂縫的產生。防止裂縫的主要措施如下:1.在選用保溫形式時,盡量選用外墻外保溫體系;2.玻璃纖維網格布要選用質量好的,鋼絲網應采用熱鍍鋅的,布置時要充分的搭接長度,并做防腐處理;3.窗戶周邊及其角部集中部位應增設加強網,以分散其中應力;4.在結構變形縫處設置變形縫。
(二)外墻熱橋的斷橋處理。
外墻的圍護結構中包含金屬、鋼筋混凝土梁、柱、挑陽臺、遮陽板、突出線條等部位在室內外溫差作用下,形成傳熱密集、內表面溫度較低的部位,這些部位形成傳熱的橋梁,故稱熱橋。熱橋部位易出現保溫層空鼓和開裂引起滲漏。解決熱橋的根本途徑是斷橋處理,就是外保溫層必須完整包覆所有外表面,使保溫層閉合。
(三)抗裂砂漿抹灰。
保溫抗裂保護層要選擇優質抗裂劑配制抗裂砂漿,要保證抹灰與保溫層的粘結強度,抹后不空不裂,要對保溫層全封閉,應分兩次進行。第一遍厚度應控制在2~4mm,要求滿抹,不得有漏抹之處,按樓層分段施工,抹完一層待抗裂砂漿固化后,開始進行鋪釘網施工。鋼絲網安裝檢驗合格后進行第二遍抗裂砂漿面灰施工。兩遍抹灰總厚度應控制在5~7mm。這層抹灰用力要大,使其具有最好的密實度,也是防止砂漿面層不出現裂縫增強抗滲能力的重要措施,并增強與鋼絲網的粘結力。
三、預防外墻裝飾面層開裂滲漏的施工技術
(一)基層處理。
抹灰前應先清除影響砂漿與墻面粘附力的松散物,浮塵和污物,隨后澆水潤濕墻面,含水率保持在10%~15%左右,抹灰前可選用1:1水泥漿或建筑用膠水泥漿拉毛墻面,或者采用專用界面劑作基層處理,抹灰稍干后應檢查有無裂縫現象,抹灰完成后要做好防雨遮蓋,避免雨水直接沖淋墻面、受日照直射,并應進行噴水養護。
(二)面磚鑲貼。
外墻飾面磚鑲貼時,基層應保持濕潤狀態,飾面塊材在使用前清洗干凈,用水浸泡、晾干應再使用,外墻鑲貼飾面塊材之前,應檢查底灰空鼓裂縫,凡空鼓面積超過200cm2,灰厚小于20mm,收縮裂縫大于100mm,深大于15mm者均為滲漏隱患處,必須進行修補處理。施工過程中要注意確保粘結砂漿飽滿度,塊料四周留縫宜6~10mm,先用勾縫器將粘結砂漿勾嚴溜實,再摻用素水泥漿,從粘結砂漿的表面再勾一次縫,縫深為1.5~2mm為宜。拆架前應全面仔細檢查灰縫飽滿度。
(三)涂料飾面。
1.為預防裝飾層出現裂縫和提高抗滲透能力,對飾面為外墻涂料的壓網聚合物抹面砂漿層必須做多層壓抹工藝,杜絕壓網聚合物抹砂漿一遍成活的簡單施工。2.為保證外墻涂料的施工質量,對墻基體的含水率必須控制不大于8%,必須使用與涂料相匹配的膩子和封底涂料,要對基底找平封閉。選擇透氣性好、性能指標合格的、與外保溫系統配套的外墻專用膩子刮磨平。為防止外墻飾面開裂滲漏,應采用彈性涂料。
四、預防外墻細部滲漏專項技術
(一)門窗洞口處理。
窗臺部位應設置鋼筋混凝土現澆帶,以抵抗窗臺與窗間墻交界處因受砌體收縮影響而產生裂縫。窗臺施工時室外應低于室內20mm做成順水坡。窗楣設置滴水槽、或做成鷹嘴,滴水槽的寬度和深度均不應小于10mm。室外窗臺抹灰前充分潤濕基層,并涂刷素漿結合層,厚薄均勻一致,抹灰擠壓密實。窗框安裝時應檢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門窗框與墻體的預埋件的鏈接固定牢固,窗框與墻面交接處應交5mm縫,清理干凈,縫隙內滿嵌耐候膠密封嚴密。鋁合金窗的下檔應設排水孔,窗框陰角用密封膠嵌實封閉,框料接縫、螺釘等處都應仔細嵌上耐候膠,毛刷條、玻璃嵌條固定牢固、安裝到位,耐候膠應光滑平整、粗細均勻無氣泡。窗扇與框搭接嚴密,關閉后無縫隙,做到不透氣、不透亮、不滲水。
(二)墻體底部設置混凝土導墻。
所有外墻底部設置200mm高的現澆混凝土導墻,每層控制在同一標高,這樣可以增強墻腳的強度和外墻體的抗滲性,增加房屋的耐久性。特別指出的是:所有平屋面、露臺、遮陽板、斜屋面板以上的外墻底部均應設200mm高的現澆混凝土導墻,以防墻根滲水。
(三)外墻管道周邊處理。
穿外墻管道周邊(含外墻腳手架連墻桿拆架后的孔洞)應用摻麻絲的干硬性砂漿分2~3次堵實,外飾面做完后沿管周打上耐侯膠,預埋套管必須做成內高外低,形成泛水。
綜上所述,影響房屋外墻滲漏的因素很多,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在施工過程中,不但要規范施工,還要抓好施工管理,同時還應針對結構與材料特點,有的放矢地采取預防措施,才能真正解決高層房屋外墻的滲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