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皓 劉煜俠 許國忠


摘 要:近年來,有關辣條的食品安全事件屢見不鮮,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從辣條的食品安全標準出發,分析其發展歷程,討論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市場現狀,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辣條;食品安全;標準
1 背景
辣條,它是一種以小麥粉或其他谷物粉類為主要原料,添加適量的調味料、食品添加劑及輔料,經一系列工藝制成的即食方便食品。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食品背后是一個近600億的大生意,甚至已經成為部分地方的重要經濟支柱產業。辣條在風靡之初就紛爭不斷,食品安全問題屢現于報端。各級監管部門在歷次抽檢中頻頻發現,辣條存在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及微生物指標不合格等問題。
2 標準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各地相繼出臺了地方生產標準規范。2007年,河南省原質監局發布DB41/T 515-2007《調味面制食品》。同年,湖南原質監局出臺DB43/ 352-2007《湘味面粉熟食》。之后,依次改版為DB43/ 160.8-2009《湘味熟食 擠壓面粉熟食》、DBS43/ 002-2012《湘式擠壓糕點》、DBS43/ 002-2017《擠壓糕點》。
期間,國家有關監管部門也多次發文明確辣條食品分類,要求加強監管。2015年原食藥監總局下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嚴格加強調味面制品等休閑食品監管工作的通知》,將辣條歸為調味面制品管理。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在《關于愛德萬甜等6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添加劑環己基氨基磺酸鈉(又名甜蜜素)等6種食品添加劑擴大使用量和使用范圍的公告》中明確,調味面制品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歸屬于“方便米面制品”。由此不難看出,當時標準之混亂。
3 標準爭議
以2018年衛龍辣條抽檢不合格事件為例。從當年5月至8月,衛龍多次因其產品超范圍使用防腐劑被寧波、貴陽等地監管部門點名。同年8月30日,湖北省食藥監局發布公告,在所抽檢的衛龍產品中同樣檢測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和山梨酸及其鉀鹽。國內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報道,一時間將衛龍推上風口浪尖。同年9月4日,衛龍方面發布聲明稱,其公司嚴格按照河南省地方標準及食品生產許可組織生產,河南省地方標準現行有效,其市場上的產品均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將時間定格在2018年9月,對比當時同時在使用的3份標準:河南省地方標準DB41/T 515-2007 《調味面制食品》,湖南省地方標準DBS43/ 002-2017 《擠壓糕點》,國家標準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不難發現其中的問題。
其一,產品分類不一致,河南省和國家有關部委將辣條分類為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湖南省將辣條定義為擠壓糕點。
其二,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不一致。河南省地方標準規定,辣條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符合GB2760-2014 (參照糕點類、膨化食品類)的規定;湖南省地方標準規定,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符合GB 2760-2014中“中式糕點”和相關公告的規定;而國家有關部委規定辣條在GB 2760-2014中歸屬于“方便米面制品”。以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和丙酸及其鈉鹽、鈣鹽為例,其使用限量如表1。
其三,標準效力沖突。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而且,地方標準制定的指標不應當低于國家標準。由此可見,即使河南省和湖南省地方標準當時尚未宣告失效,其實質上已經違反了食品安全法和相關規定,應屬于無效標準。
4 現狀
4.1 標準修訂
為了徹底解決辣條標準問題,市場監管總局2019年6月下發《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統一辣條類食品分類。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凡與此不一致的,應當于2020年1月31日前調整到位。生產企業要按照GB 2760-2014中的相關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據此,河南省決定廢止《調味面制食品》(DB41/T 515-2007),中國商業聯合會決定廢止《擠壓糕點》(T/CGCC 21-2018)團體標準并適時研究制定《調味面制品》團體標準。同時,生產企業紛紛改用自行制定的企業標準,以應對變化。
4.2 市場情況
筆者走訪了2家大型商超,收集了16種在售辣條商品,發現有不少廠家在2020年1月31日之后,依舊參照DBS43/ 002-2017《擠壓糕點》或企業標準以擠壓糕點的名義生產辣條,且繼續使用丙酸鈣等防腐劑。見表2。
4.3 對策
從嚴收緊地方食品標準制修訂工作,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有關文件,清理地方食品標準。依托產業聯合會或行業協會,參考專家意見,出臺強制性標準,規范企業生產行為,或制定團體標準,推薦企業自行采用。
加強市場監督管理,落實監管職責,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針對市面上銷售的辣條進行專項監督抽檢,對不合格辣條堅決予以處理。深入企業指導生產,助力企業升級改造,堅決查處違法生產行為。
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宣傳,積極開展大眾科普,提高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合理引導社會輿情,破除食品謠言,從快打擊食品違法犯罪,樹立食品安全形象。
作者簡介:陳皓(1991—),男,浙江溫州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檢測、計量,浙江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