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大力提倡并由國家高層加強深入推進的國家發展戰略,其具備較強的包容性,并且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并擁有十分強勁的輻射力度等顯著的優勢和特點。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發展與進步,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并緊抓開放的契機,發現機遇,并合理利用好機遇,主動創造機遇。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下”;市場;中國制造;品牌建設
為了徹底貫徹落實國家提倡的“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戰略,加強國內外技術與經濟的交流和轉化,中國制造業近幾年一直不斷地拓展國際市場布局與渠道建設,并強化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去,將我國的產品與先進技術對外展示,交流合作和轉移轉化等等,同時學習國際上的領先技術與先進管理理念,為我國“引進來”奠定基礎,逐步形成高效暢通的國際化經濟建設與技術交流合作平臺。
一、“新時代背景下”引領中國制造走出國門
投資與市場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新時代背景下”關聯了眾多國家,并涉及了60%的人數,這龐大的人口數量的經濟占比卻只有29%,雖然大多數國家的資源都比較豐富,但是其工業化水平都是非常低,中國的工業、制造業和財力等方面都是非常具有優勢的,那么就要借助新時代背景下的實施契機,以建立合作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或者建立行業技術交流合作平臺,來構建一個合作領頭企業后,大力的進軍國際商業市場,改善國內外資源配置問題,逐步實現以點帶面的布局。目前我國的一些知名品牌都已參與其中,例如包括格力、海爾、海信以及美的在內的多個中國制造企業,在俄羅斯等國家投資建廠,所生產的電子產品在當地非常受歡迎并且周邊國家也有訂單往來。印尼的雅萬高鐵和上海電氣投資的巴基斯坦卡拉奇2號核電站的落地施工也代表著中國工業化技術與中國制造業的成熟,制造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與強化。上海企業在“新時代背景下”建設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上海商委也提供了包括政策輔導,法律援助,金融保險等服務為上海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二、“新時代背景下”改善了中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產能過剩這個問題是各大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的經濟刺激策略的背景下,無論是哪里的企業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這個嚴峻問題若不切實解決,將會給企業資金的回籠,庫存的解決和新技術的研發形成又一阻礙屏障。哈薩克斯坦主要以能源出口來提升國內經濟,其制造業相對比較落后。當前國際能源市場進入低谷,哈政府緊急實行另辟蹊徑的計劃,將國內的基礎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另一途徑,這就給我國的建筑建材行業提供了一個絕好的發展機遇,來解決產能和庫存問題,打出基建和產品的組合拳,來實現互助互利的大好發展。LED是建筑建材行業的剛需照明產品,順利建設好“新時代背景下”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為長三角曰]]企業注入新的活力。
三、“新時代背景下”促進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在經濟學原理中:企業能否持續的發展就要從企業管理創新、生產工藝及產品的升級研發這幾方面來看,目前國際經濟及國內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企業若想在這種環境下生存就必須實施轉型升級。新時代背景下為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同時也為其拓展了全球性的視野。通過新時代背景下的實施發展,我們充分的了解到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切身的了解到工業與技術業帶來的革命性的沖擊,利用國內外資源市場借助工業化4.0政策優勢,將自身不足之處與其進行互補,以便更好的提升技術的研發和資源的配置為對接發展規劃做出貢獻,從而提高資源產業化管理水平、產業及價值鏈的轉型升級。
四、“新時代背景下”推動中國制造業的品牌建設
中國稱為制造業大國,在鋼鐵冶煉、電力工程、工程機械制造等方面尤為凸顯。雖然中國的制造業龐大而豐富,但距離制造業強國這一稱號還有一段距離,相比于國外的那些在國際上響當當的知名品牌還是有些欠缺的,許多已經走向國際市場的品牌還存在技術的差異及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問題,還有發達國家對相關領域市場的長期壟斷。受制于歐美等國的技術和品牌,我國大部分中小制造業企業只能做OEM或者ODM,LED行業尤其如此。當下,上海持續推進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和上海品牌行動計劃。我們要緊隨“新時代背景下”政策實施,輸出自己的品牌和制造優勢,改善制造業毛利過低的問題,通過國家的影響力和在國際市場上的合作交流引導,逐步提高中國品牌的認知度。中國的技術標準也逐步加入到國際質量體系當中,目前中國的高鐵技術、通信工程及工程機械設備已經在國際中博得一席之地。尤其是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后,國際中許多領域將中國的制造技術作為核心技術來使用。這也為中國技術進一步的提升及步入制造業強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與支持。而且,促進國民經濟與社會向前發展和進步的主要動力就是制造業,同時也是先進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實施點,在新時代背景下戰略的促使下,我國制造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品牌建設必將會得到一個明顯的提升,更多的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
五、結語
上海市政府,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在2019年發布的“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中針對“新時代背景下”批復:包括“面向東盟的多邊國際技術轉移轉化平臺建設”,“中烏現代農業技術轉移中心”和“新時代背景下國際技術轉移渠道建設”等建設項目,引導和促進長三角企業走向參與“新時代背景下”國際化市場。“新時代背景下”政策的實施,是國家充分理解和考慮現代化發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并且在不斷的改革和深入推廣下,與眾多國家和地區達成戰略合作不斷進行技術交流,實現市場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不斷的推進國家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旭東.文化共享、互聯互通與道路的拓展——文化轉型與人類學介入“新時代背景下”的世界性關懷[J].中原文化研究,2017,5(05):52-60+2.
[2]高麗娜,蔣伏心.“新比較優勢”下的“新時代背景下”戰略研究[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7(02):56-69.
[3]趙旭東.“新時代背景下”觀念對人類學文明研究的新拓展[J].思想戰線,2016,42(01):18-25.
[4]李曉,李俊久.“新時代背景下”與中國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構[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10):30-59+156-157.
作者簡介:李志華(1976-),男,漢族,湖北仙桃人,上海新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LED的應用和海外市場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