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做好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必須深刻理解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內涵,準確把握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特征,從戰略高度規劃實施路徑,制定好嚴細實的工作方法。
關鍵詞:黨的建設;思想陣地;政治生活
一、切實加強黨的政治建設
(一)筑牢政治思想陣地。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確立為全黨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國有企業必須堅持政治強黨、理論強黨、思想強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引領實踐、指導工作,把落實“兩個維護”作為首要的政治要求,確保中央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國企得到堅決貫徹執行,打造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
(二)強化政治擔當。要擔當好“六種力量”,國有企業應自覺秉承“在經濟領域為黨工作”的使命擔當,始終把改革發展放到黨和人民事業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謀劃,積極探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現實路徑,把國企的使命擔當體現在打好“三大攻堅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等重大戰略中,當好中央決策部署的實踐者、推動者和執行者,始終成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三)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黨的肌體健康是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國企黨組織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嚴起。要把學習貫徹黨章作為必修課,認真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高質量召開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切實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和戰斗性,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企業領導班子要自覺落實民主集中制,帶頭弘揚和踐行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的價值觀,永葆對黨的政治忠誠。
二、切實推進黨的領與隔蟲入企業治理制度
(一)從職責上融入。首先是強化頂層設計,從企業章程入手明確黨建工作定位,賦予企業黨組織在重大決策中的決定權、把關權、監督權,把黨的領導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其次是完善制度體系,建立健全黨建工作的“1+N”制度體系,確保黨委把關定向與科學決策、政治領導與公司發展方向的相一致;再者是細化決策清單,厘清黨組織和董事會、經理層等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以“清單化”的形式廓清黨組織前置研究的模糊地帶,提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水平。
(二)從組織上融入。基本組織建設上,堅持“四個同步、四個對接”,緊密結合企業產權關系、組織機構、經營模式、用工方式變化,持續優化黨組織設置,注重依托生產經營基本單元建立組織,做到應建必建,實現基層組織全覆蓋;基本隊伍建設上,全面抓好“三支隊伍建設”,即以好干部標準分層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以適應轉型發展需要分類打造企業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以“四講四有”合格黨員標準全面打造一支平時靠得住、關鍵時候能打硬仗的黨員隊伍;基本制度建設上,在打牢基礎、補齊短板上下功夫,將黨組織的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工作任務納入企業的管理體制、管理制度、工作規范,用制度保障黨建工作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三)從選人用人上融入。加強國有企業干部工作,首要在于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保證黨對干部人事工作的領導權和對重要干部的管理權,保證人選政治合格、作風過硬、清正廉潔;關鍵在于流程的規范合理,將黨管干部原則落到確定標準、規范程序、參與考察、推薦人選等方面,嚴把“入口關”,加強全程監督管理,促進黨管干部與董事會依法行使用人權相統一;抓手在于日常管理和績效評價,突出抓好領導千部這一“關鍵少數”,注重培養政治素養、戰略思維、國際視野和專業能力、優良作風,建立科學公正的績效評價體系,鍛造高素質專業化的國企領導人員隊伍。
三、推進黨建工作體系現代化
(一)建立黨建標準體系。黨建標準體系就是要制定統一的黨建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制度標準、考評標準等,使黨建工作按標準和程序進行。對此,要把握一個總依據,即黨建標準體系建設必須以黨章、黨內法規和企業章程為依據,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促進責任更加明晰、流程更加規范、考核更加精準;要圍繞三個工作主體,即黨委、黨支部和黨員,分別明確功能和定位。黨委要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黨支部要圍繞“確保安全、創新品牌、提質增效”的三大任務,著力打造“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陣地、攻堅克難的堡壘、創新創效的先鋒”;黨員方面要狠抓黨務干部、支部書記和共產黨員“三支基本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結構、提升能力、發揮作用,引導廣大黨員爭當生產經營的能手、創新創業的模范、提高效益的標兵、服務群眾的先鋒,從而保證國有企業黨組織和黨員行有遵循、定有標尺、評優依據。
(二)完善黨建效能體系。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這一重要命題。“高質量”,即結構合理型、質量效益型、資源節省型的工作模式,意味著黨建工作要從過去“有沒有”、“做沒做”向“好不好”、“優不優”的目標轉變。國企黨建必須告別“粗放型”狀態,積極向新時代“集約化、智能化”發展。為此,必須樹立質量引領、效率優先的理念,正確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個性和共性”、“繼承和創新”、“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建章立制和落地見效”等關系,建立科學高效的工作機制,設定精準合理的任務指標,推進黨建工作轉型升級。
(三)夯實黨建責任體系。黨建說到底是個責任問題,關鍵要牽牢黨建責任這個“牛鼻子”。必須扣實各級黨組織及負責人抓黨建的工作責任,形成黨組織統一領導、書記負責、分管領導“一崗雙責”、各級黨組織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促其堅守黨建“主陣地”,種好黨建“責任田”;落實清單式黨建管理,明確抓黨建工作的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問題清單、整改清單,進一步落細、落小、落實,做到明責、知責、考責、問責;抓實考核評價的“指揮棒”,持續抓好企業黨建工作責任追究辦法,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和問責追責,推動國企黨建不斷強起來。
作者簡介:李海勇(1975-),男,漢族,河北豐南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