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歸納演繹法,對我國目前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分析和討論。準確定位高等學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的特征和優越性,并提出具有營口理工學院特色的創業型體育俱樂部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俱樂部教學;創業型大學;體育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體育教學活動結構和活動程序。體育教學模式概念由三個基本的要素組成:即教學指導思想、教學過程結構、相應的教法體系。這三者的關系是:教學過程結構是支撐教學模式的“骨架”;教學方法體系是填充教學過程的“肌肉”;而教學指導思想則是內含在“骨骼”與“肌肉”中,并起到協調和指揮作用的“神經”。教學指導思想(神經)體現了教學模式的理論性;教學過程結構(骨骼)體現了教學模式的穩定性;教學方法體系(肌肉)則體現了體育教學模式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
一、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種類及特點
(一)“三段式”模式
目前,“三段式”教學模式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約占35%。所謂的“三段式”體育教學模式,就是將高校體育教學的課程設置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時,開設基礎體育課,著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基本體育活動教學;第二個階段是學生在二年級的選修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項體育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第三個階段是學生在三四年級的時候選項課,學生有機選擇體育活動,具有較大的時間自由性
(二)“分層次”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遵循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規律,制定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以供學生自我選擇,這種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積極鍛煉的習慣。按照不同學生的體質和心理情況,實行分層次教學和分層次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并列型”模式
根據調查發現,目前高校中實行“并列型”教學模式的大約占25%。所謂的“并列型”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時候同時進行理論基礎和專項選修課,而在
三、四年級則不對學生做具體要求。這種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就是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但這種教學模式也有很多問題,因為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難易程度不容易進行同步教學,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大量的備課工作,造成教師負擔過重。
二、高校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優勢
(一)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含義
體育俱樂部式的教學模式是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進行組織教學的一種教學形式,即在同一堂課中開設各項教學俱樂部,既不受班級、教學進度、教學內容限制,又遵循體育教學規律,以此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和目的;并可利用課余時間,在各俱樂部組織有益的活動,豐富與完善俱樂部式的課堂常規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
(二)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特點
學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喜好選擇課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某一項運動產生了積極的、濃厚的興趣,他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這項運動中去,并不斷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從而感受到運動帶給他的快樂,并持之以恒地進行學習和練習,最終養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這也是發展終身體育的一個必由之路。
(三)高校推行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意義
高校推行俱樂部模式的體育教學有助于學生建立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俱樂部教學可以使課內外一體化得以實現。把大學生的體育教學過程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過程的始終。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意識。
三、建立具有營口理工學院特色的創業型俱樂部教學新模式
營口理工學院是一所定位為應用技術大學的新辦本科院校,“創新、創業、創品牌”是學院發展的一條主線。體育作為學院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結合學院的定位及發展目標進一步改革和創新,逐步形成具有創業教育特色的體育教學新模式。通過前期的調研和實踐,我們做了如下嘗試:
(一)鼓勵學生成立各種體育俱樂部,并全權負責俱樂部的運營工作
通過俱樂部模式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對所學體育項目產生興趣并達到一定的技能等級。在此基礎上鼓勵和幫助學生在課堂之外成立各類體育俱樂部。體育教研室向學生提供諸如健身房、羽毛球場和娛樂室等成立俱樂部的硬件設施,體育教師做好學生的引導、指導和幫助工作,學生自己參與俱樂部的管理并全權負責俱樂部的運營工作,以此來培養同學們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二)培養大量的學生裁判員,并做好裁判員等級認證工作
在俱樂部模式的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裁判能力培養,并在課堂教學之外成立裁判員俱樂部,培養一批理論知識豐富、業務能力扎實并且對裁判工作非常感興趣的學生裁判員。通過與體育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的配合,做好裁判員等級認證工作,使裁判員持證上崗。鼓勵學生裁判員參加學校和社會上各種比賽的裁判工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能力等創業品質。
參考文獻:
[1]岳鋒利.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構建膜式及實現途徑的探討[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7.
[2]于壯.創業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2.
[3]姚毓武,張大為.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研究綜述[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0,9.
[4]陳中華,于洋.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下學校體育管理變革初探[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6,1.
[5]康輝斌,徐宗昌.創建新型體育俱樂部的構想[J].貴州體育科技,2009,9.
作者簡介:徐洋,遼寧營口人,碩士研究生,營口理工學院體育部教師,研究方向: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