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甄
摘要:政府績效審計是一種重要的政府績效評估方式,也是政府績效評估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在當前政府績效審計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風險和問題,需要做好相應的控制工作,對風險進行合理規避,確保政府績效審計的效果。本文分析了政府績效審計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應對和解決措施,希望能夠進一步完善政府績效審計風險控制,促進審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充分發揮出審計的作用。
關鍵詞:政府績效審計;風險控制;問題;措施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政府績效審計的重要性越發凸顯。現實中的政府工作帶有一定的保密性,無法完全公開,這也使得政府績效審計工作的實施受到了一定限制,人們還沒有能夠形成對政府績效審計風險的合理認識,導致風險控制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影響了政府績效審計的效果。
一、政府績效審計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認識落后
風險意識是對風險進行評估和控制的重要內容,現階段,不少政府績效審計人員都存在風險控制意識薄弱的問題,部分審計人員片面地認為選擇具備較高風險的政府組織或者政府項目進行審計,提出有效審計意見,可以促進被審計單位的績效改進,得到上級機關的認同,從而在審計工作中出現了投機行為傾向,偏重于存在較高管理風險的單位和項目,將之作為政府績效審計的對象,卻沒有能夠認識到,較高的管理風險意味著審計對象容易出現重大錯報風險和績效審計風險,在風險控制意識不到位的情況下,一旦風險超出了審計人員的能力范圍,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人員素質偏低
一是部分審計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化系統性的培訓,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足以勝任政府績效審計的要求,從而引發了相應的風險問題,也有部分風險的產生是由于審計入員現代信息化應用水平偏低,無法很好地滿足審計要求,導致績效審計的結果與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差異;二是審計技術的應用方法落后,新的發展環境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使得會計信息化的運用越發廣泛,在審計技術方法跟不上績效審計發展速度的情況下,審計風險控制自然也就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三)內部控制不當
內部控制是各個組織部門為了能夠有效履行自身職能,實現整體目標的自我約束和自我規范過程,也是部門管理的一部分?,F階段,我國政府內部結構缺乏合理性,沒有能夠形成權力相互制約、相互牽制的良好局面,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加上監督管理不力,在制定重大決策前,沒有做好有效的調研取證工作,容易出現決策失誤的情況,而且組織機構缺乏對內部控制的正確認識,影響了內部控制的順利執行。
(四)外部監督欠缺
政府績效審計不僅需要審計部門的努力,還需要外部監督機構的支持,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政府績效審計公告制度不夠完善,外部環境的監督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出來,影響了政府績效審計風險控制的實施效果。具體來講,一是缺乏健全的審計公告法律體系,相關立法僅僅停留在基礎層面,缺少具備可操作性的具體規范,加上制定具體審計公告程序的法律層次不高,適用范圍狹小,審計公告環節存在很強的隨意性;二是問責制度缺失,雖然在政府績效審計報告中,指出了相應的問題并且提出了改進建議,但是沒有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探究,也沒有做好責任的落實和追究,處罰機制缺乏透明性,使得審計結果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二、政府績效審計風險控制有效措施
(一)強化風險意識
一是應該提高對風險的重視程度,借助道德與法律來對審計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同時也應該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形成大眾監督;二是應該強化審計人員風險防控意識,確保其能夠充分認識到政府績效審計的重要性,明白審計失敗的嚴重后果,從而嚴格依照相關規范的要求開展各項工作;三是應該做好風險意識教育,在政府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工作隊伍中,宣傳風險意識的重要性,要求審計人員能夠保持良好的職業操守,將績效審計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二)提高人員素質
一是應該加大培訓力度,要求審計人員在精通財務、審計和法律知識的同時,還必須能夠掌握一些相關學科知識,如統計學、計算機技術等,適應政府績效審計風險控制對于審計人員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二是應該對人員結構進行優化,審計機關在開展人才培訓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引入多學科人才,優化人員結構,提高審計隊伍的綜合素質。
(三)做好內部控制
一是應該優化內控環境。政府領導應該做到以身作則,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同時建立起權責分明的組織機構,對授權審批制度進行完善的同時,還需要做好崗位分工,推動不相容職務分離;二是應該完善內控框架。應該以風險控制為目標,就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防范的方法進行合理選擇,對風險控制路徑進行合理分配,評估風險控制的有效性,構建起合理的風險控制效果評估框架。
(四)重視外部監督
一方面,應該健全審計公告制度,以適當方式公開績效審計結果,提升績效審計的透明度,保障公眾知情權;另一方面,應該強化外部監督,實施同業互查,定期對互查結果進行公開,提升政府績效審計工作的公信力,以高效的外部監督來強化風險防控能力,盡可能將政府績效審計風險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從而提升審計質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政府績效審計關系重大,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針對政府績效審計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應對和解決措施,提升審計效果,將政府績效審計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推動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蔣蕙如.淺析公共工程績效審計的發展[J].江蘇商論,2019,(12):76-79,90.
[2]李之媛,馮均科,張新鵬.大數據提高政府績效審計有效性的路徑研究——基于審計監督全覆蓋視角[J].中國內部審計,2019,(12):75-79.
[3]董勝強.探究優化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質量的策略[J].財經界,2019,(12):46-47.
[4]武莉莉.政府審計視角下的國有企業績效審計探析[J].山西科技,2019,34(06):85-86,89.
[5]胡圣方.PPP模式下審計風險成因及防范[J].時代經貿,2019,(32):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