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老師


進入4月, 城市公園的花壇旁總會有細心的游人發出這樣的驚呼——有種體形極像蜂鳥的小精靈在花叢中時而懸停,時而后退,將長長的嘴巴伸進花心吸吮花蜜。
然而,蜂鳥只生活在美洲。我們所見到的“蜂鳥”,其實是一種身體強壯、色彩艷麗、飛行靈活的蛾類——長喙(huì)天蛾。
長喙天蛾為鱗翅目昆蟲,但它與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其他蛾類有很多不同。

似鳥非鳥
長喙天蛾軀體粗壯,前翅狹長,乍看上去和蜂鳥確實有幾分相似。再加上它喜歡在花間飛舞,難怪許多人會認錯。
長喙天蛾不僅在體形上與蜂鳥類似,而且在飛行特征和生活習性方面也和蜂鳥相仿——取食時,它會和蜂鳥一樣忽而在花間疾飛,忽而在花前懸停,忽而在花上盤旋。要說長喙天蛾和蜂鳥最大的不同點,那就是前者沒有羽毛與骨肉之身。

似蝶非蝶
蛾類多在夜間活動,而長喙天蛾卻像蝴蝶一樣在白天活動。而且長喙天蛾那尖端膨大的觸角和蝴蝶的觸角也比較類似。

似蜂非蜂
飛舞在花叢中的長喙天蛾會像蜜蜂一樣發出“嗡嗡”的聲音,它那粗壯的腰身和蜂類中的巨人“大虎頭蜂”有些相仿。只不過,長喙天蛾是用一根超長的喙管采食花蜜的,而蜜蜂則沒有這樣的口器。
在我國的很多城市,只要你肯在花叢前多花點兒時間觀察,見到長喙天蛾的幾率并不低。
長喙天蛾是天蛾科中飛行能力強、喙部發達、體態輕盈、外形漂亮的一類昆蟲;它的復眼又大又圓,下唇須尖似鷹嘴,尾部長著刷子一樣的纖毛。長喙天蛾屬中的小豆長喙天蛾、黑長喙天蛾、青背長喙天蛾等在我國都比較常見。

“既然長喙天蛾并不罕見,我怎么沒看到過?在什么地方更容易見到呢?”——讀到這兒,你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
走在4月的公園里,如果有花卉比較集中的區域,尤其是管狀花卉集中的地方,例如這個季節常見的矮牽牛,你不妨在跟前多待一會兒。管狀花是典型的蟲媒花,長喙天蛾的長喙是從管狀花中探尋花蜜的最佳工具。
你還可以在茜草科植物身邊發現長喙天蛾的身影。茜草科植物的花很多是管狀或漏斗狀的,不僅可以為長喙天蛾提供食物,更是它們產卵的主要場所。如牛皮凍、雞眼藤、九節木、蓬子菜等植物上,常能發現長喙天蛾的卵。在公園或野外遇到這些植物時,一定要記得多留心哦!
有的小讀者還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美麗的長喙天蛾會不會是害蟲呢?
對人類而言,天蛾類的昆蟲不是益蟲,它們會危害糧食和果樹,長喙天蛾屬的昆蟲對植物的危害程度與同類相比較輕。
但是,如果我們好好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長喙天蛾的數量在自然環境中會被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這是因為螳螂、獵蝽、虎甲、步甲等“天敵”會捕食長喙天蛾的卵或幼蟲;鳥類、蛙類、刺猬等動物也會把長喙天蛾作為食物。所以,人類應該適當減少殺蟲劑的使用,盡量讓大自然去行使主宰權。讓我們每個人,都去做美麗生命的觀賞者吧!


“天蛾科”這一名字早在1819年就使用了,這個名字暗示了它們強大的生命力——天蛾的希臘語原意是“人面獸身的怪物”,這是因為天蛾幼蟲身上長著警戒斑紋,幼蟲在受驚擾時會擺動頭胸,做出令人畏懼的動作。
成蟲無毒,但注意不要把其身上的鱗片弄到眼睛里。
有的長喙天蛾以蛹的形式越冬,有的則以成蟲的形式越冬,如小豆長喙天蛾就以成蟲形式在建筑物或山林間的洞穴縫隙中越冬,第二年4月左右飛出去尋找鮮花,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