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欣
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到“互聯網+”的時代,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產業的營銷商的營銷方法及消費者的消費方式都發生非常大的轉變,有了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人們覺得愈加的方便。在電子商務平臺支持下,網絡營銷覆蓋范圍逐漸擴大,利用互聯網營銷農產品,有利于改善傳統營銷方式的不足,極大程度上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對農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就“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進行研究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營銷;經濟發展
在新時代下,市場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促使農業經濟因為互聯網的加入,從而引起新的營銷模式。目前,我國農業經濟在互聯網的支撐之下,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在發展農業經濟過程中,應不斷探索因互聯網的介入,而逐漸優化的農業新模式,不斷提升農業營銷效果,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
一、“互聯網+”時代農業發展的概念簡析
對于“互聯網+”時代之下,為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從實質角度來講,是一直結合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地新經濟模式。針對“互聯網+”背景,以互聯網技術為重點,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對當前社會生產的各生產要素進行統一且合理的資源整合,以此讓相應的生產要素能夠具有網絡特性,這樣可以實現社會經濟網絡的一體化發展要求。
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生產營銷方式發生較大的改變,互聯網技術被有效地運用在農業領域中,為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堅實保障,而且為我國農業資源的有效應用和優化能夠提供保障。而且也能增強我國的農產品市場發展積極性和活躍度,是實現農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升級的重要過程,使得農產品營銷在新生產供應和營銷產業鏈下得到全面且有效地發展,這可以進一步確保我國農業領域經濟的長足發展,也能滿足農業發展模式逐漸向智能化、電子商務的信息化角度不斷的發展。
二、農產品營銷發展現狀
(一)農副產品需求量增加
隨著國民經濟水平與人均收入的普遍提高,國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思維與飲食習慣逐漸打破了傳統限制,精細食物和深加工食品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精細食物與深加工食品均以農產品為基礎,這就導致農副產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尤其是肉、蛋、奶、水果、羊絨、鴨絨等產品。
(二)主食產品需求量下降
由于國民對動物性、植食性產品的需求量上升,所以水稻、小麥等主食類產品的需求量不斷下降,且這種需求趨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大致原因為人們收入提高,可選擇性增多,物質生活需求從“吃飽”轉變為“享受”,紅薯、馬鈴薯、肉類、蔬菜等食品逐漸成為新型“主食”。
三、“互聯網+”時代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網絡營銷思想,對農業生產的結構進行調整
在新時代背景環境下,想要良好地運用互聯網所帶來的機遇,進一步增強農業經濟水平,那么就是必須要積極的轉變農戶以往的農產品的營銷思想,使得農戶可以運用新的營銷形式來實現自身穩定發展的要求。對此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發揮引導作用,以幫助和扶持農戶,增強的認識網絡營銷,并開展網絡營銷的宣傳教育,使得更多農戶能夠明確互聯網營銷的重要性,并形成網絡營銷思想,進而在領導人的增強引導下,發揮互聯網營銷的優勢,為農村經濟的進一步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二)提升產品質量,發揮品牌效應
產品質量是保證自身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的關鍵因素,只有質量較高的農產品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第一,農民要將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納入標準化生產流程,制定統一的加工標準、質量檢測標準、品質等級標準與包裝規格標準等,從而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第二,由于網絡營銷存在一個十分明顯的缺陷是消費者無法直接接觸產品,所以可能會因為不信任產品質量而拒絕購買,為了降低消費者對質量的擔憂,農民可以將標準化生產過程錄制成視頻上傳至平臺,如此不僅能夠吸引消費者,還能促使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第三,網絡營銷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且信息覆蓋率高的優點,農民應充分發揮這些優點,構建屬于自己的品牌,形成品牌效應,擴大農產品宜傳推廣力度,向消費者傳遞更多信息,有利于獲得較高的知名度與消費者信任感,對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具有積極影響。
(三)大力培養網絡人才
在“互聯網+”時代下,專業人才是推動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產品實現網絡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若想真正推動“互聯網+農產品”模式發展,必須加大網絡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互聯網知識水平與操作能力,以此為促進農產品網絡營銷奠定基礎。在農產品實際網絡營銷過程中,網絡人才的作用十分之大,農民的網絡技能水平若是有效提高,便可自行創建網絡營銷店鋪或網站,定期錄制、編輯、上傳農產品銷售視頻,與消費者進行良好互動,增加農產品銷量,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進步。
(四)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滿足線上交易要求
當前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網購”也逐漸成為人們主要地消費渠道,如淘寶、天貓以及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平臺,已經成為人們消費和購物的主要平臺,而且為人們生產消費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想要更好地促進農產品營銷市場的穩定發展,其農戶就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有效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通過實現農產品線上交易,進而增強農產品的營銷價值。值得重視的一點,因電子商務平臺有一定開放性和包容性,所以網絡農產品的市場競爭也是比較大的,農戶能夠在平臺中進行營銷,也能明確和了解當前市場信息,從而更好地強化農戶間合作與競爭的關系,為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奠定堅實保障。
四、結束語
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信息化己經深入到每個人的賣際生活當中。在農業生產中,不僅為農戶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還能促進企業的發展,不斷地將網絡科學信息技術恰到好處的與生產實際相融合,合理優化營銷平臺,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時期的農業發展需求,促使我國農業經濟在時代的推動下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茜.“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0):67.
[2]黃浩原宇.“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探討[J].農家參謀,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