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然
摘要:國際泳聯第27屆世界游泳錦標賽是與奧運會并列的世界最高水平游泳賽事,研究此次比賽中女子800米、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技戰術特點,找出我國運動員的優勢,以及與國外運動員的差距,為我國游泳中長項目游泳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參考,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和價值。通過搜集國內外戰術資料、觀看錄像研究得出:(1)布達佩斯游泳世錦賽女子800米決賽前六名運動員多采用勻速游的戰術,我國選手沖刺能力強,但缺乏保持高速游進的能力。外國選手則采用前快、中穩、后加速的分段游戰術,平均速度優于中國選手。(2)布達佩斯游泳世錦賽男子1500米自由泳運動員采用兩種戰術:“先發制人”和“后發制人”。運動員最后沖刺距離是決定比賽名次的重要因素之一。沖刺距離越長成績越好。而我國現在看來男子長距離項目缺少尖子選手,整體還有提升空間。
關鍵詞:自由泳;戰術;分析
一、引言
隨著科技和技術的不斷地提高,國際泳壇的競爭趨勢白熱化,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達到了高精尖的程度。我國男子游泳長距離項目雖然擁有孫楊這名世界冠軍運動員,但是年輕選手與他差距較大,近期內還無人可以取代他的位置,后備力量明顯較弱。
國際泳聯第27屆世界游泳錦標賽是與奧運會并列的世界最高水平游泳賽事,每四年舉辦一次,2017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我國共派出了44名運動員參賽。布達佩斯世錦賽是繼2016年后2020年前的一次重大賽事,參賽運動員水平高,所以通過此次比賽女子800米、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技戰術特點,找出我國運動員的優勢,以及與國外運動員的差距,為我國游泳中長項目游泳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參考和借鑒,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和價值,也為以后的游泳運動員提供參考意義。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2017年布達佩斯游泳世錦賽女子800米和男子1500米自由泳決賽前六名運動員戰術特點。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知網查閱游泳訓練及中長距離自由泳技戰術相關的文獻資料20余篇,通過新浪網站觀看奧運會世錦賽比賽錄像和比賽報道,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2.錄像分析法
通過愛奇藝、騰訊、優酷網站觀看FINA2017年布達佩斯游泳世錦賽女子800米、男子1500米自由泳決賽的錄像視頻,對每位運動員整個賽程的各個階段的成績和表現作出記錄和分析,用Excel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
3.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和記錄的FINA2017年布達佩斯游泳世錦賽女子800自、男子1500自決賽中的前六名運動員的和研究所需的各項指標參數進行統計和整理,運用Microsoft Excel 2007軟件完成計算。
(三)各項研究指標說明
1.長距離比賽中運動員的出發時間
本文中的出發時間是指從裁判發槍時發出出發信號后運動員出發入水至頭露出水面的時間,包括了出發反應時間和水下海豚腿的時間。游泳比賽規則規定:自由泳、蝶泳、仰泳比賽中,比賽中規定每次出發和轉身后潛泳不得超過15米,因此通常運動員的頭部會在15米露出水面。
2.長距離比賽中運動員的轉身時間分析
本文中的轉身滾翻時間是指在轉身滾翻觸壁后出發的時間,其中包括轉身時間和轉身后的水下海豚打腿時間。轉身階段考驗的是運動員在快速前進速度中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方向,也會是一個短暫的重新出發環節。
3.長距離比賽中運動員的分段成績分析
本文中的每個分段速度成績是指運動員游進時上一次轉身時雙腳觸及池壁的時間與下一次轉身時雙腳觸及池壁之間的所用時間。此成績可以在比賽現場的直播視頻和最終的正式成績單中顯示。分段成績是評價一個運動員途中游質量好壞的重要依據。途中游是游泳比賽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長距離項目,分析分段成績的目的是分析途中游中的每個階段運動員所用的時間,途中游的速度平均率和保持速度的能力是影響成績的重要因素。
4.長距離比賽中運動員的最后沖刺50米
通常長距離項目的最后沖刺距離也較其他短距離的時間長,本文將女子800自、男子1500自的最后一個50米作為研究運動員沖刺能力的判斷依據。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游進之后,在最后50米沖刺階段,水平相近的運動員會把握住最后的機會全力以赴進行沖刺,戰勝對手。此時考驗的是運動員的速度能力。
三、結果與分析
(一)女子800米自由泳決賽前六名成績分析
1.出發成績分析
在本場比賽中,800米自由泳中6名女子運動員的出發反應時間基本都相差無幾,除了貝爾蒙特出發成績0.65秒以外,其他運動員均在0.70秒以外,之間的差異非常微弱。作為長距離項目,出發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尤其是女運動員,腿部力量差、爆發力弱,所以出發反應時普遍較慢,包括中國兩位運動員。
2.女子800米轉身時間分析
800米中有15個轉身的動作,轉身也是運動員調整自己和再次獲得加速度的一個環節,通過以上數據和觀看錄像可以看出,兩位來自美國的選手充分利用了這一個環節,說明轉身技術和反應速度都非常優秀。
在女子800米自由泳比賽的各種技術環節中,途中游所占比是最大的,所以途中游的分段成績對最終結果有很大影響。
觀看800米的錄像,運動員之間的距離拉開也主要是在這一個階段。分析分段成績可看出,所有選手在第四個50米開始降速,只有萊德基繼續保持在30秒直至第六個50米,最后200米時萊德基開始加速,采用先快中途穩定后階段沖刺的戰術,而其他選手仍保持在穩定前進,無明顯的加速段。可以明顯看出我國兩名選手的最后一個50米都在30秒以里,說明兩名選手的沖刺能力很強。以上說明,保持高速游進是萊德基的“制勝法寶”。
將800米比賽分為兩個階段,前400米為前程,后400米為后程。通過分析運動員的分段成績可以推理出運動員比賽時候體力分配的情況,借此對運動員的具體戰術特征和配速進行深入的剖析。
800米比賽中大部分運動員是采用勻速游的分段戰術。萊德基最低速度的游程在后程階段。后程階段后200米就開始逐漸加速。李冰潔的最低速在后程的前200米,加速并不明顯。在平時訓練中這樣的策略經常進行練習,比賽時才能游出高水平的成績。
(二)男子1500米自由泳決賽前六名成績分析
1.出發成績分析
男子運動員總體的出發水平多集中在0.7秒~0.79秒這一中等水平段,達到高水平段的運動員比例小[8]。1500米的自由泳考驗的是運動員的耐力,只有運動員具有較好的耐力才可以在最后取得滿意成績,對比分析2017年布達佩斯世錦賽6名運動員在這一階段的成績可以得出,沒有很大的差異,差距都在0.5秒之內,可以說在長距離的游泳項目比賽中,運動員的水平差異非常微弱,都能合理配速,為后程維持高速游進提供保障。
2.男子1500米轉身時間分析
1500米中有29個轉身動作,根據以上數據得知,來自意大利的選手帕爾特里涅利在決賽的六名選手中處于領先位置,但來自烏克蘭的選手羅曼斯特在這一環節也緊隨帕爾特里涅利其后,并沒有拉開很大的差距。但是卻和第六名選手拉開了1秒多的差距,從中可以看出來自意大利的選手帕爾特里涅利在轉身技術上有很大的優勢。
觀看男子1500米的錄像,根據以上數據得知,帕爾特里涅利和羅曼斯特分段成績比較穩定,而霍頓的成績則起伏很大。來自意大利的選手帕爾特里涅利采用了先快中途穩定后程加速沖刺的戰術,帕爾特里涅利從第五個50米開始進入勻速游進的狀態,保持穩定前進,直至最后200米開始加速,在游進過程中運動員合理分配自己的體力,調整呼吸和動作節奏。跟隨戰術的表現是運動員找到同等實力的對手進行跟隨游進。有利于運動員節省體力而使對手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然而,使用這一戰術的運動員要對自己的體力有著充分的把握,否則他們很容易被對手拖垮。他們必須對一起比賽的對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相鄰的泳道。運動員想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合理運用戰術是至關重要的。
世界優秀中長距離自由泳運動員的配速方法有3種:前后程成績差值大于3秒的為減速游,在1~2秒之間的為勻速游,小于和等于0秒的為加速游[2]。通過分段成績和錄像觀看,帕爾特里涅利使用了前期快,中期穩定,后程沖刺的戰術,從比賽開始就一路領先向前游進,在前程階段保持了快速平穩游進,從中程階段稍稍放慢速度一直到保持最后一個階段的沖刺才開始加快速度,最后的50米沖刺速度達到28.90,憑借其超強的速度耐力和出的技戰術發揮獲得了比賽的第一名。
1500米的比賽中大部分運動員都使用了前慢后快的戰術,它的特點是上半場并不急于加速。首先,調整技術動作和呼吸,保持體力,逐步加快后程。這種戰術的優勢在于可以觀察對手的情況,為后半段加速儲備足夠的力量。這一策略有助于調整呼吸、技術動作和節奏,調動全身力量,為后程加速做好準備。
另外運動員的沖刺距離與最終成績和名次成正比,即沖刺的時間越長,最終的結果會更理想。
1500米的比賽中大部分運動員都使用了前慢后快的戰術,它的特點是上半場并不急于加速。這種戰術的優勢在于可以觀察對手的情況,為后半段加速儲備足夠的力量。這一策略有助于調整呼吸、技術動作和節奏,調動全身力量,為后程加速做好準備。
四、結論與建議
(1)布達佩斯游泳世錦賽女子800米決賽前六名運動員多是采用勻速游的戰術,我國選手沖刺能力但缺乏保持高速游進的能力。外國選手則采用前快、中穩、定后加速的分段游戰術,平均速度優于中國選手。
(2)布達佩斯游泳世錦賽男子1500米自由泳運動員采用兩種戰術:“先發制人”和“后發制人”。運動員沖刺距離的長短是決定本場比賽名次的重要因素之一,沖刺距離越長成績越好。我國男子長距離項目缺少尖子選手,整體還有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1]樂怡.我國優秀200m自由泳運動員技、戰術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3.
[2]朱宏杰.世界優秀中長距離自由泳運動員的配速特征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4.
[3]王琳.孫楊與中外優秀1500米自由泳選手分段技術指標的對比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4]郝之珮.我國優秀中長距離自由泳運動員分段技術指標與成績的相關性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5]廖婷.游泳項目分段游程最佳體能分配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7.
[6]王建宇,李仲明,譚政典,等.優秀游泳運動員參賽戰術特點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0(06):36–41+94.
[7]時昌松.我國優秀游泳運動員出發和轉身技術分析[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0.
[8]譚政典,劉蘋.我國與世界優秀游泳運動員出發反應時(R.T.)比較分析及評價量表研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115–117.
[9]張潔.中外優秀1500米自由泳運動游程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07):16–17.
[10]許大勝.世界優秀男子中長距離自由泳選手的技戰術特征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