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柳
摘 要: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改善離不開生產,但是,生產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不能以犧牲環境和人民的身體健康為代價。安全生產關乎人民財產安全、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關乎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做好生產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危化企業的生產一旦出現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這也是我國歷來重視危化企業安全管理的根本原因所在。本文在對當前我國危化企業存在的安全管理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旨在為全面提高危化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危化企業;安全管理;問題;對策
1 引言
危化企業,是危險化工企業的簡稱,這些企業主要從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以及具有腐蝕性化學品的生產、經營、使用存儲和運輸。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催生了大量的危化企業,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危化企業具有設備復雜 、工藝專業、產品有害等特點,任何一個環節安全管理出現問題都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企業自身、各級政府,乃至全社會都十分重視危化企業的安全管理。
2 危化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責任主體不落實
有相當一部分危化企業只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安全管理,企業的安全管理主要依賴專家指導和政府的監督檢查,企業安全管理體系缺失或欠完善,不能認真貫徹執行相關的危化企業安全法律法規以及國家、行業標準。尚未建立或完善集自我約束、自我評價及自我管理于一體的安全責任體系和安全生產體系。所謂“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應付政府的檢查,突出表現為企業冷、政府熱。
部分企業管理者不能踐行《安全生產法》賦予的職責,安全生產意識亟待提高,將不出事故作為安全管理的最高標準。這樣的企業,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低下,儲存、運輸、生產、銷售諸環節的責任主體不具體、不落實,安全隱患隨處可見,極大的威脅著企業員工及周邊群眾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這也是近年來危化企業重大安全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所在。
2.2 安全教育走過場
部分危化企業沒有專門設置安全生產培訓、考評機構,也沒有配備專業的安全培訓教員。職工安全培訓缺乏強制性,走馬觀花的現象比較普遍,有的甚至拉個橫幅,拍個照完事。培訓內容陳舊,考評方式單一,沒有參加培訓照樣可以順利拿到合格證書上崗,加大了安全隱患。部分老員工對安全培訓重視不夠,篤信自己的經驗,即便參加培訓,安全意識、安全技能還是原地踏步,但安全事故發生時表現為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2.3 安全費用不充足
部分危化企業的管理人員和負責人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不斷增加生產費用,壓縮安全管理費用,安全生產費用違規提取和使用的現象較為普遍。由于安全費用不足,安全培訓沒錢聘請專業教師,安全管理人員嚴重缺編,導致設備、裝置得不到及時檢查,帶病工作的現象較為嚴重。同時,由于安全經費不足,安全防護設備嚴重短缺,安全生產的最后一道防線形同虛設,讓危化企業安全管理失去了根基。
2.4 管理方法太單一
很多危化企業只是在年初或年初組織一次安全生產大檢查。平時只是在職工大會、行政例會上口頭說說,作為會議記錄內容,以便在安全事故發生時用以規避責任。有的企業規定將安全隱患和安全事故同等對待,而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執行,導致安全隱患只增不減。
2.5 政府監管欠力度
有些危化企業是地方的龍頭企業,這些地方的政府出于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往往對這類企業的安全監管睜一只眼閉一眼,表面生過得去、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就行,未能真正履行行業管理、業務管理和生產管理中安全管理職責,“打非治違”監管方針在危化企業中遠沒有得到落實。
為了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提高產量和質量,增強在行業領域的競爭力,化工企業生產裝置向系統化、智能化、規模化發展,生產工藝也日趨復雜,這就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而有些危化企業資金薄弱,沒有足夠的經費引進、培養人才,導致危化企業安全監管力量嚴重不足。
3 危化企業安全管理對策
3.1 強化安全生產意識 貫徹依法治“安”理念
首先,危化企業自身應該有這樣的覺悟:生產經營的主體是企業,是生產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安全生產落實的責任主體。從《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入手,讓安全責任在生產經驗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得到落實,分級明晰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
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要樹立牢固的依法治“安”理念,對安全故事進行嚴格追責,制定強有力的政策,完善安全監管措施,加大安全執法力度,確保危化企業的生產安全。
3.2 嚴格安全教育培訓 完善長效投入機制
有關政府部門要加大安全生產、安全管理教育培訓的力度,不斷強化危化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和企業負責人的安全意識,讓他們警鐘長鳴,徹底摒棄僥幸和麻痹大意心理。規模較大的危化企業,必須配備專職的安全培訓師資,設置專門的、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安全管理培訓考評機構;中小型危化企業也要定期聘請專業安全培訓教師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并通過專門考評機構進行考核,沒有取得相關證書的員工堅決不予上崗,全面提升從業者的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和崗位風險處置能力,規避或減少“三危”現象。
對安全生產費用,要采用專門賬戶,并對其收支情況進行嚴格審計,安全費用的提取必須在嚴格的監督下進行。危化企業應購買企業安全責任保險,政府要從稅收、信貸、融資等方面向危化企業安全生產傾斜,建立和完善政府、企業和社會監管生產安全,共同承擔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的長效機制。
3.3 落實安全隱患排查 加強安全聯合執法
企業要加強對安全隱患的檢查力度,對查出的隱患進行整治,并做到舉一反三,找出該類隱患產生的原因,并制定工程、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應急措施,進而從根本上消除這類隱患。
根據行業管理離不來安全管理、一崗雙責、黨政同責的要求,對以下三個方面的智能盡心強化:行業監管職能(行業主管部門),屬地管理職能(地方政府),綜合監管職能(安全監管部門)。各地區各部門統一部署,進行聯合執法,產生1+1>2的效果。對生產經營中的違法和非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有效降低危化企業安全事故的發生率,為地方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3.4 加大政府監管力度 購買社會安全服務
各級政府要一手抓社會經濟發展,一手抓危化企業監管,做到“五落實”:經費落實,裝備落實,責任落實,職能落實,人員落實。加大危化企業專業監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對于基層技術人員短缺、專業技術監管力量薄弱的現狀,可以通過向相關中介機構購買安全服務的方式來解決。對于中介的選擇應定要選擇實力雄厚,行業內口碑較好的,避免相關負責人與中介沆瀣一氣,損害企業和國家利益。
4 結束語
改革初期,為了追求經濟的發展,有些地方不惜犧牲環境,甚至犧牲健康而嘗盡了苦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核心的黨中央十分注意安全生產和綠色發展,明確指出經濟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民健康,甚至生命作為代價,同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危化企業在創造經濟利益,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因其原料、生產過程和產品的特殊性也會給周圍的環境以及人民權重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帶來威脅,所以必須重視安全管理。危化企業的安全管理不僅是企業自身的事情,也是地方政府和社會共同的責任,所以各方面必須聯合起來,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危化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喬五洲.危化企業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與創新,2016(05).
[2]徐廣義,李敏,李強.淺談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對策[J].化工管理,2017(11).
[3]楊慶威,王雷.淺談危化企業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2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