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泳技術的成型訓練,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在這段歷史發展中,游泳訓練實現了從簡單到專業、從自由到規范的過程,很多訓練手段的應用幫助更多的游泳愛好者逐漸成為專業選手,在原本單純的運動中,不斷強調強度與力度的融合,在完成運動員體能協調與專業能力提升的同時,也形成了各種游泳訓練的“流派”。可以說,公眾對于游泳這一項工作的認知也逐漸完成了陌生到熟悉的過程,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更應當將目光放在現代游泳技術與訓練的發展方向上,通過不斷的探索與研究來實現整個領域的健康進步。
關鍵詞:游泳技術;游泳訓練發展;研究
隨著人們對于游泳訓練與游泳技術的認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了日常的學當中。對于絕大多數的游泳工作者而言,必須要從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做起,來擁有更加深刻的科學教學理念。時刻將教學訓練與教學技術的發展建立在科學、有效的思維體系上,通過對世界游泳訓練的發展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此來為整個領域教學的提升與教學手段的完善提供支撐。
一、現代游泳技術的發展方向
(一)通過技術提升減少阻力
現階段的游泳技術發展過程中,相關教育者更加強調對運動員的游進速度進行關注和提升。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看:在舉重項目中,就算一個非常有力量的種子選手,也很可能會游不過一個八歲的游泳業余選手。從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發現,在游泳運動中,雖然力量很重要,但并不是一個決定性因素。想要運動員能夠游得快,必須要幫助他們能夠對水中的力量進行自如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對自身力量進行高效利用的過程中實現游泳速度的進步和提高。因此在日常的技術教學中,相關專業教練必須要通過對科學技術的導入與水中力量效率的強化來實現既定的目標,在盡可能減少阻力的同時實現推動力的增強。
此外,在游泳技術的發展中,還會遇到被動阻力與主動阻力的影響。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游泳運動員身體形態與水中姿勢與被動阻力有很大關聯;而運動員在水中的前進方式則是與主動阻力相關。運動員在前進的過程中能夠確保身體重心的平穩移動,通過一種平穩、均勻的速度實現速度提升,同時將會對整個的游進速度產生正面影響和支持。同理,當游進速度出現最高速或者最低速差額較小的時候,其主動阻力將會變小。例如,當某位知名的游泳健將在水中游進的功率為89瓦特,而他的對手游進功率分別為170瓦特和118瓦特,但這兩名運動員的速度卻要比知名游泳健將的速度慢很多,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不同技術應用所產生的。知名游泳健將的技術特點是連貫而又連續的用力,而這種技術主要是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技術訓練和鍛煉所取得的。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合理、正確的游泳技術,必須要通過大量、有效的訓練來取得,游泳同跳水、籃球、體操等一樣,必須要在專業教練的影響下進行學習和鉆研,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既定的訓練目標。
(二)強調技術效果、確保劃頻與劃幅的合理性
“劃頻”主要是指游泳運動員在規定的單位時間內能夠劃水的總次數,通常以次/分、次/秒來進行表示;而“劃幅”則是代表了一次動作所劃進的距離。一般情況下,以運動員的劃頻少、劃幅大為宜。
通過對多位國內外知名游泳運動員的技術進行研究和剖析,發現只有劃頻和劃幅實現了完美配合才能夠確保運動員所付出的體力更加合理、有效,特別是在比賽與訓練中,如果能夠結合相關的戰術來支配劃頻與劃幅,那么就會在保證技術效果的同時完成相關運動指標的優化,在比賽中才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可以說,劃頻與劃幅是決定游泳速度至關重要的因素,有經驗的游泳運動者會通過速度與劃頻、劃幅之間關系來對相關的游泳技術應用進行布局。如果劃水的幅度相等,那么劃頻較快的運動員其速度也將最快;如果劃水的幅度不同、劃水頻率相同則劃幅大的運動員速度更快。此外,劃水幅度的長短與劃水力度的大小同樣密切相關,劃水速度快、技術合理、手臂相對較長的運動員更加容易勝出。
(三)強調“核心力量”與身體協調的技術運用
在游泳技術的“核心力量”技術運用中,必須要做好三方面內容,分別為:
第一、通過臀部來對整個游泳技巧進行發力;
第二、通過游泳運動員的通力協作來進行整個身體技能的傳遞;
第三、利用身體平衡來對游泳運動員的身體保持力的發散應用,確保臀部力量能夠傳遞到手臂以及其他需要協調的地方。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可以將棒球訓練與壘球訓練進行導入,讓運動員能夠習慣對力量的應用技術。此外,在協調力的應用方面則是要通過大量的陸地練習來進行訓練,常見的技術運動方式包括徒手訓練、球類訓練等內容,這些運動都能夠在平衡運動員控制力與協調性的同時,幫助他們能夠在水中做好身體的控制,利用身體滾動的力量來實現既定的訓練目標,為提升運動員的綜合素養和游泳速度提供支撐。
二、現代游泳訓練的發展方向
(一)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融合
在實際的游泳技術訓練過程中,教練必須要充分將各類運動理論依據進行實踐的融會貫通,通過耐力與速度的挑戰來確保整個運動成績的取得。特別是在新時期下的運動生理學理念中,更加主張通過有氧運動的方式來為無氧代謝提供基礎保障。在過去的游泳訓練中,就曾經引入間歇性訓練來對游泳運動員進行培訓,當時認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很好的提升學員的游泳素養,但在漫長的游泳歷史發展中教學人員發現,這種大運動量的訓練也會為學員帶來一些明顯的負面作用。其結果通常會出現個別游泳運動員的中長距離游泳成績提升較快,但在短距離的成績測試中所取得的成績卻往往不明顯。而對于運動員自身而言,他們更是容易在這樣的訓練中感受到壓力和疲憊感。
鑒于此,在未來的游泳運動發展中,必須要將這種只重視游泳運動數量、忽略游泳訓練質量的做法進行改革,在大負荷主張派的理念下,突出游泳訓練量與強度訓練的融會貫通,高度重視、尊重每一名游泳運動員自身情況以及用近期的比賽目標來進行引導,最終突出運動量與運動強度的有效結合,在一種最佳的狀態中為實現既定的訓練目標而努力。
(二)向高原訓練的方向發展
在近幾年的游泳訓練中,更加強調高原訓練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各種高原環境下,大氣壓力將會伴隨著海拔的提升而下降,單位體積中的氧氣含量更加稀薄。因此我們主張在這種大背景下展開訓練與交流,這種極端自然環境給運動員的體能帶來一定的負荷。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一些德國運動員通常會采取此種訓練方式,中國的游泳隊員雖然也開展過一些高原訓練,但往往由于地域、空間有限而無法將整個體系進行完全貫穿。因此在未來的訓練中,必須要強調高原訓練對游泳運動員運動能力與身體機能方面所帶來的影響,通過這種“承受高乳酸”的訓練方式來激發游泳運動員在同等距離、同等速度下的耐受能力。
相信在一段時間的努力訓練下,每一名接受過高原訓練的游泳運動員都能夠在循序漸進中實現個人心血管功能效率的提升,為日后的訓練以及比賽提供更高的素養保障。
(三)從能量代謝角度進行不同復合強度的運動訓練
從游泳運動員的身體機能上看,運動員在進行運動的過程中其肌肉能力關系到整個游泳速度的結果。而人體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與能量代謝通常歸納為兩種過程,一種是有氧代謝過程,一種是無氧代謝過程。無氧代謝通常又分為糖酵解系統和磷酸原系統兩種。通過大量的人體試驗表明,人體的能量代謝原理對每一名運動員所能承受的最大運動負荷都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未來的游泳訓練中必須要強調對其代謝過程的訓練。
在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要關注能量代謝的原理和實踐應用,在科學、有效提升運動員相關供應系統代謝能力的同時,對其身體對能量的利用和輸出功率的相關指標進行考慮,這樣做將會對運動員的游泳實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一些發達國家而言,他們對能量代謝訓練的應用相對比較先進,特別是澳大利亞和美國等游泳強國都對能量分類表進行了科學、量化的計量。通常,對于游泳訓練而言會把能量代謝劃分為若干個強調,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以此參數作為衡量運動訓練強度的重要依據。在未來的游泳訓練過程中,我們也將對此項訓練方式進行優化和提升,通過不斷完善適合中國運動員的能量代謝訓練方案而提升整個領域的發展水平和從業素養。
(四)著眼于疲勞恢復訓練
未來的游泳訓練發展方向,還會向著消除疲勞度的方面進行轉換。目前的體育醫學研究對于疲勞的產生情況上不具體,但通過大量的游泳教學很多教練都發現了疲勞恢復對游泳運動員提升游泳素質、質量提升的重要性。為此,在以后的訓練發展中,廣大游泳教練員必須要從運動員自身的承受負荷、壓力的角度來制定出符合他們身體素養的訓練方案與身體恢復方案。在設定一個能夠確保運動員可以承受的負荷基礎上,最大程度上確保一種良好的狀態來進行后續的技能訓練。
從近期的游泳訓練實際課程來看,恢復訓練已經成為一種提升運動員綜合素養的必然授課方式,通常在學員完成專業的訓練和練習后,教練會結合每一名學員的身體機能和素養,具有針對應的引入按摩、水療、生物、藥物等多元化的恢復手段。對于一些具備條件的訓練環境而言,也會引入教育緩解、心理緩解、食物緩解等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學員身體機能的恢復,為后續更深強度的訓練提供支撐與保護,同時也在實際的教學訓練中幫助學員養成一種良好的自我調整習慣。
(五)細化專項能力發展訓練
在實際的游泳教學訓練過程中,教練還應當將關注力放在對運動員的專項能力細化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對運動項目的三種供能系統進行充分掌握和分析,例如在自由泳100米游泳比賽中,就可以通過將整個賽事分為三個部分來進行訓練,這種細化分為:出發階段訓練、途中階段以及最終的沖刺階段訓練;另一方面,則是要結合相關的訓練方式來對運動員的專項能力進行細化提升,例如出發階段的訓練中,應當關注運動員的爆發力,途中訓練要關注運動員的無氧耐受能力,在最終的沖刺階段則是考驗游泳運動員的乳酸耐受能力以及技術穩定性。
只有通過這樣的細分,才能夠確保參加訓練的學員得到身體各個環節的素養提升。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百余年的游泳技術與訓練發展過程中,每一名游泳領域的從業者和參與者都在以其滿腔熱血,來澆灌希望之花的綻放。在這其中,不僅要對運動員的運動量、運動強度給予充分關注,同時也要結合游泳項目本質的角度來實現個人認知的提升和整個領域發展的研究,為真正走出一條適合個人發展的技術、訓練發展道路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紅梅,于傳偉.現代游泳技術與訓練的發展方向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7,26(3):30–32.
[2]李俊達.長春市高等院校游泳選修課程方案優化研究[D].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7.
[3]佚名.現代體能訓練理論的發展與實踐應用[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9.
[4]潘暉.試論現代游泳技術發展方向與游泳訓練的主要特點[J].新課程(上),2018(2):13–14.
[5]張宏亮.淺談現代游泳技術與訓練方法的發展趨勢[J].商情,2017(25):188.
作者簡介:師銘徽(1990—),男,漢族,河南開封人,職稱:助教,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