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孫衛華
摘要:在高職院校中雖然醫學和體育教育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共同點,這兩個教育的目標最終都是為人們的健康而服務,所以目前在高職院校強調體醫融合,這一理念對于很多的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學生具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何才能夠將醫學和體育兩個學科進行融合,如何才能夠發揮出各自的優勢,構建高職院校特色體育項目,本文針對高職院校體醫融合下的體育特色項目建設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體醫融合;高職院校;項目建設
目前高職院校提出了體醫融合的理念,主要是希望能夠加強體醫融合,開展非醫療健康干預的相關研究。所以我們需要積極地建設體醫融合下的特殊體育項目,實現體育和醫學兩個專業的整合。從而使得醫學和體育鍛煉結合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也為學生今后從事相關的專業拓寬渠道,奠定基礎。本文針對體醫融合下的高職院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策略進行探究。
一、高職院校開展體醫融合的意義
我國的醫療體制改革正在不斷地深化和完善中。人們目前對于自我的保健還有疾病的預防和養成等方面都開始逐漸的重視起來,也有很多人會專門到一些社區的醫療服務中心對自己的健康情況進行檢查和咨詢。那么高職院校的相關專業學生作為未來的一名醫務工作者也要認識到醫療和體育之間的關系,認識到在健康方面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更好地貫徹落實體醫融合的理念,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體育和醫療融合的認識,幫助學生參與到體育訓練中,也可以積極地學習到一些醫療體育的知識,掌握科學的方法,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另外也能夠幫助學生今后在步入到工作崗位之后同樣可以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監督,能夠給慢性病患者或通過體育鍛煉進行治療的病人一些正確的指導和有效的建議,提倡科學的鍛煉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高職院校落實體醫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基于體醫融合的高職院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背景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持續性的發展和進步,全面健身意識得到了提升,健身運動在社會范圍內得到了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轉變,社會出現了工業化和老齡化的現象,這些也給我們的健康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和挑戰。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當前我國國民的身體素質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雖然很多的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得到了調動,但是也會因為鍛煉方法不當從而造成一些損傷。當前的國民呈現出了一種比較復雜的體質狀況和健康形勢,所以單純依靠藥物治療可能會造成比較高昂的經濟支出。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尋求一種比較健康和綠色得鍛煉方式,運動成為我們最好的選擇。歐美的學者也提出了運動促進健康的醫學理念。我國也相繼出臺了關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相關文件,旨在加強體醫融合,落實非醫療干預,希望可以借助這些手段提升國民的身體素質。體醫融合作為一種新的健康理念會進一步推進我國的建設,也會促進中華民族健康的發展,和國民身體健康、經濟的協調發展。所以在這個大的社會背景下我們探究體醫融合的特色體育項目建設具有著現實性的意義。
三、基于體醫融合的高職院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基礎
讓全民都能夠融入到健康中國的建設中體醫融合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它對于服務人的全面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而高職院校的醫學類專業學生在體醫融合這一理念的實踐中扮演者執行者和引導者的身份。目前很多醫學類的高職院校也在積極地將打造體醫融合,培養多技能人才作為專業培養的宗旨。作為高職院校的體育部門也應該積極地相應國家提出的全民健康的意見,加強全面健身和健康的融合,落實好體醫融合的政策,加快體醫融合建設,努力創建健康中國。體醫融合從字面意思上面我們認為就是體育和醫療之間的整合,是體育學科和醫療學科之間的融合。而這兩個學科之間的融合并不僅僅是互相之間的學習和借鑒,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理論上的互相補充和互相滲透。高職院校在醫學上面具有健康管理、針灸推拿還有康復保健相關的人才和先進的設備,那么作為高職院校的體育部門就可以和這些醫學專業領域保持長時間的交流和學習,做好體育比賽之前的防護培訓,比賽中的醫療保障還有賽后康復訓練等內容,在共同的探索和努力下取得共同的進步。
四、基于體醫融合的高職院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目標
體醫結合主要是依靠體育學科提供一些手段和方法,醫學學科提供思路,使用醫學的思維和知識體系對于體育運動進行歸納,讓體育運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那么學校的體育部門可以借助學校現有的設備和人才成立相關的運動健康管理中心,可以進行健康的檢測和評估,進而提供運動處方,對這些人員開展運動干預,進一步降低大家的健康風險,能夠培養人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習慣。開設的特色體育項目應該更加多元化,更加的廣泛性和具有深度。比如我們可以開設院校的師生體質健康檢查,建立師生健康檔案,制定當地市民健康白皮書,開展體育康復培訓,提高學生多方面的技能,也可以開展太極拳、健身氣功等多樣化的課程和講座。社區要積極推廣健康的方法和知識,可以對人們開展減肥和塑身的指導等。
五、基于體醫融合的高職院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內容
(一)開展學校師生的健康檢測,制定師生健康檔案
為了滿足國家對于學生健康體質了解的基本要求,落實《標準》中相關的精神,完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我們有必要在學校對學生進行體質監測。作為學校的體育部門可以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進行統計整理收集,然后結合已經檢測出來的數據,通過專門的健康運動儀器對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對于一些特殊體質學生要進行體適能項目的檢測,要為這些學生制定專門的運動處方,給這些學生提供運動上面的指導建議,制定屬于他們的特色運動健康報告,在整個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原則。學校要加強體育方面的工作,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從而培養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除此以外還需要對學校的教職工人員開展健康監測。要定期對教職工人員開展測量,能夠及時有效的對監測數據進行評價和一定的干預。通過這個方式我們可以讓教職工更加了解和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可以為教職工提供更加合理的體育鍛煉的方法和一些健康的飲食建議。也可以針對教職工開展一些相關的健康知識培訓,提高教師的身體素質和對于體育健康方面的一些知識和水平。
(二)承接政府國民體質監測項目,全面落實健康中國
國民體質監測主要是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門、科技部門、民政部門等聯合完成的一項任務。這項任務在2000年的時候開始,基本五年舉行一次,會定期對公民進行健康體質監測。其中包含對于公民的身體素質、身體機能還有身體形態的監測和測試出來的數據分析與研究。希望可以借助長期的觀察和分析及時了解國民身體的狀況和變化發展的規律,進一步為設計國民的健身計劃提供一個依據。那么作為高職院校應該堅持這樣的指導方針們,可以和當地的政府還有體育局進行協商,發揮出高職醫學院的優勢,借助健康運動保健中心這個平臺,將該地區的國民體質監測項目承接下來,從而完成相關數據的分析研究,進一步落實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加強科學研究的進一步落實和推進。
(三)多角度培養學生,拓寬就業渠道
為了能夠讓學生畢業之后有更多的選擇,我們需要努力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多元化和多角度的培養學生。作為學校可以積極地借助健康體適能和運動健康管理中心,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訓練,積極地引進國內外一些運動康復相關的課程,加強開展運動處方師、運動營養師這些工作的培訓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開展這些訓練活動讓學生可以在運動中和實踐中認識到保健的重要性,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訓練習慣。實現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把在學校樹立的體育鍛煉的理念帶入到社會當中,成為推動全民建設的主力軍。學校也要積極地培養學生成為一名應用型人才,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努力讓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擴寬學生未來的就業渠道。
(四)積極推廣養生建設項目,加強科學指導
在我國其實有很多傳統的體育項目都具有著強身健體的功效,同時也能夠幫助更好的調節人們的心理,比如太極拳和健身氣功。所以醫學院校在落實體育課程的時候也可以將這兩個課程內容納入其中,增設理論課程,結合運動出發提高相關人群的健康水平。另外也可以把這些運動養成項目推廣到社區,充分發揮出他們的優勢,讓傳統體育項目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所以在關于體育特色項目的建設方面推廣傳統的養生建設項目也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
(五)借助互聯網開展便捷服務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很多的領域中。所以在關于特色體育項目開展中也可以積極發揮出互聯網的優勢。借助互聯網實現和社會服務之間的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發展心態,實現開放健康體適能與運動健康管理中心項目的檢測,讓運動處方開具變得更加的開放性,能夠有效地開展減肥與形體塑造指導,實現運動康復矯正等可以面向學校、社會,也能夠實現社會或者學校人群網上預約,借助網絡手段真正的實現健康一條龍便捷服務。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體醫融合下的高職院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研究我們建立了師生健康檔案,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運動處方和一些健康的飲食建議,對于健康知識進行了普及和宣傳,也為推動全面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項目的開展我們也從多角度對學生展開了培養,擴寬了學生就業的渠道,實現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積極發揮網絡的優勢和作用,進一步的構建健身的網絡一體化服務平臺,總之,這一研究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為進一步探索體育特色項目提供有力的參考,作為相關的人員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尹航.“體醫融合”背景下高等醫學院校體育特色項目的構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11):75–77.
[2]王靜.醫學院校武醫結合體育教學新模式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223–224.
[3]王也夫,陳亮,劉碧波.有關醫學院校體育理論課教學和PBL教學的思考[J].青春歲月,2017(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