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明
摘要:據我國統計,每年會有3000到5000名運動員從體育事業中退役,大約有50%的運動員退役后的工作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跆拳道運動是一種把體育和藝術完美結合的體育項目,目前也正在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對于退役的跆拳道運動員的工作安排還不完善。本文將對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退役后從事青少年跆拳道培訓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分析,并提出發展對策。
關鍵詞:運動員退役;跆拳道培訓;工作安置
一、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退役路徑
(一)進入教練行業,傳遞跆拳道
跆拳道運動員在退役后仍具備專業的知識,是自身具備的技能之一,并且跆拳道在全世界的會員國已經超過200個國家,練習者的數量龐大,已經超過數億,在這個生活壓力巨大的世界里,人們除了工作、學習之外,也尋求著精神的充實,因此很多人選擇了學習跆拳道,由此可見跆拳道的發展前景廣闊,選擇作為跆拳道教練是一個正確的抉擇。例如郭士強教練最開始的時候是中國男籃的一名隊員,他在當隊員的時候表現的非常好,所以這就導致了他退役之后也成了一名非常好的教練,而且他還帶著遼寧男籃奪得了CBA的總冠軍。退役后成為一名跆拳道教練,更能夠鍛煉自己的心智,帶出更多更好的學員,為跆拳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聽從國家安排,進行職業轉型
優秀的運動員是一些成為國家政策榮譽的運動員,因此在他們達到退役年齡后,國家會為其安排工作,大部分的運動員會被國家安排去大學讀書,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能力,然后再進入事業單位進行自己的事業發展,這是由于大多數運動員在平時訓練時,只注重自己的職業發展缺失了文化的積累,在大學里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斷的豐富和完善自己,將自己培養的更加優秀,再根據自己在大學就讀的專業,選擇自己合適的崗位。
(三)自主擇業,不斷提升自我
跆拳道運動員因為長達幾年的訓練時間,年復一年的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年復一年的增加訓練強度,參加比賽,不斷晉級,這樣的生活難免顯得有些枯燥乏味,所以在退役以后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例如運動員李寧就是最好的證據,發展了自己的服裝品牌,受到了大眾的普遍歡迎,運用了自己的聰慧才智和商業頭腦,為自己闖出了一片天下,在賽場上拼盡全力,退役后發展自己的事業,是一個完整的人生,姚明和劉翔等運動員通過做商品代言來吸引大眾眼球,積極為自己的發展尋找方法,跆拳道運動員在退役后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多方面的發展。
二、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退役后從事青少年跆拳道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代課經驗不足,缺乏授課方法
跆拳道運動員在工作期間和訓練期間也是以學員的身份在工作,在退役后從事跆拳道的培訓工作,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不能很好的將技巧傳授給青少年,沒有經過相關的培訓工作,如若授課方法不當,不但會引起青少年在跆拳道訓練的過程中損傷到身體,也沒有學到真正的技能。雖然青少年的學習能力很強,但是如若方式不正確,也無法取得相應的成果,浪費了時間,也不能夠讓教練的能力完全發揮出來,這是毫無優勢的做法。據統計2019年已經有500萬學員在學習跆拳道,而當前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退役后,從事青少年跆拳道培訓過程中易出現代課經驗不足的問題。
(二)文化素養能力低,影響培訓的開展
跆拳道運動員的選拔到省隊一般都在十六歲,十七歲左右,這就說明在十六七歲以后這些遠動員會將大多的時間投入訓練,而很少有學習文化課的時間,中國跆拳道運動員的學歷大都不高。跆拳道的專業選手在任職期間,經常注重的是跆拳道的練法和打法,手腳并用的能力,個人注意力和金立軍在跆拳道上,應用于其他領域的時間較少,尤其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因為職業的需要,對文化課的要求不高,個人的時間又不允許學習更多的文化內容,文化素養能力的低下會造成在培訓過程中不注重學員的內心感受,會造成上課內容簡單、單一,不會活躍課堂氣氛,與同學們的交流內容較少。因此不利于跆拳道運動員退役后從事青少年的跆拳道培訓工作的開展。
(三)機制體制不完整,管理不夠規整
專業的跆拳道館在硬件設施上必須過關,一方面場地要足夠大,安全防護設施要齊全,要能夠保證學員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是訓練器材要齊全,比如沙袋、跆拳道實戰護具等,然而全國僅有20%的跆拳道館是正規的,例如海南的勝世跆拳道在2018年獲得“中國十佳跆拳道館”以及“中國最佳風采跆拳道館”的榮譽,還有天津的武德跆拳道館,正武道館等正規道館。在我國跆拳道的經營市場中,跆拳道的經營性質不一,有一些是在體育局的指導下辦理的,另外還有一些是屬于社團性質的,跆拳道的宗旨是健身娛樂,它可以提高防身能力,也可以強身健體,青少年是跆拳道運動的主力軍,大多數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選擇去練習跆拳道,但正是因為學習跆拳道的青少年較多,跆拳道館為了發展自身的利益而降低價格,吸引更多的學員來學習跆拳道,商業牟利的心理過重,因此跆拳道運動員退役后在從事過程中也會遇到管理體制不完善的問題。
(四)醫療建設不健全,存在安全隱患問題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如果學員在跆拳道學校發生損傷情況,卻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基本賠償項目有以下五項費用:醫療、交通、誤工、營養、精神損失等,發生損傷情況不僅不利于道館的形象發展,還造成學員身體的傷害,百害而無一利。運動員在運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肌肉拉傷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一些跆拳道館中并沒有配備相關的醫師和醫療設備,對于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的損傷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治,然而青少年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階段,沒有相關的急救措施,會損害青少年的身體發育,損傷組織和器官,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后遺癥,因此在報名學習跆拳道時,應該對身體進行全面的檢測并進行記錄,看看是否符合跆拳道的訓練體制,再對企業進行跆拳道強度的分類訓練,訓練過程中出現了意外,可以及時就醫、及時救治,形成一套完備的跆拳道培訓流程。
三、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退役后從事青少年跆拳道培訓對策及方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社保制度
國家對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制度并不完善,許多運動員在退役之后生活不盡人意,因此要首先從制度上保障退役運動員的個人生活,要從專業運動員的身份轉變為勞動者,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提供保障的第一步,運動員在退役之后有兩種方式供選擇,一是進行國家鼓勵的方式,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二是進行學習深造,對于不同的退役運動員,也有不同的對待方法,國家發布的《辦法》出臺,在此法中規定,對于取得過優異成績的運動員,采取固定的安置方法,由省級的體育行政部門對其安排就業,這是對該運動員的鼓勵政策,同時也起到調動其他運動員積極性的作用,并且表示今后將使用指令性的安置方法來安置運動員退役后的工作,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退役后從事青少年跆拳道培訓也應該安排相應工作單位。
(二)創新經營管理體制,規范管理范圍
跆拳道的培訓工作主要由一帶多的形式,即一個教練帶多個學生進行集體訓練,這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不免會出現一些學習效率低的問題,尤其對于某些基礎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有時會跟不上課程的進度,但是教練也由于人數多的原因,而沒有注意到此類現象,所以可以創新經營管理體制,可以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保證每個學員能充分的學習到知識,對于掌握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的加快進度,對于有基礎的學員可以根據速度、爆發力等特征變換教學方法。實現高質量的教學,也能時刻關注學員的進步情況,個人發展能力等,跆拳道運動員退役后進行青少年培訓,可以采取創新經營管理體制的辦法。
(三)提高文化素養能力,提高培訓質量
由于運動員職業的特殊性,個人的技能在某一項非常的突出,而在其他方面較為弱勢,例如文化水平較低,這是運動員普遍存在的現象,對于成為教練教學員練習來說,只有技能而沒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很難將方式方法正確的傳導于他人,只有知識與技能同時存在,才是成為教練的根本,因此,跆拳道運動員在退役后應適當的增加文化活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教學的含金量。
(四)增強專業授課水平,增加個人經驗
退役的跆拳道運動員,只有專業的技能,缺乏對市場上跆拳道事業的關注度,以及缺少對商業領域中跆拳道的發展趨勢的了解,因此可以在成為跆拳道教練員之前,多了解社會的發展趨勢,與當前的經濟狀況相結合,采取更加適合的方式來宣傳和發展跆拳道,做到與市場化相結合,并且在授課時,要學會勞逸結合,不能太過枯燥,對于訓練的場地,也可以在條件允許或者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在戶外訓練,提高學員的積極性,還可以在網絡上多看看其他經驗豐富的教練是怎么教學的,完善自身的不足,積累經驗,用于工作。在從事教練員之前進行專業的培訓,了解相關的事項,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跆拳道教練員。
(五)完備訓練地醫療建設,保證安全問題
跆拳道雖然可以起到防身和強身健體的作用,但是也會在訓練過程中因為力量訓練不當或者沒有跟隨教練的腳步出現身體不適,在跆拳道練習中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就是脛骨,股后部,手指,尺骨,橈骨等20個部位,常見的損傷問題有肌肉韌帶拉傷和肌腱炎等,因此在跆拳道的訓練過程中,應該配備醫師,如果在訓練過程出現問題,需要立即采取專業的急救措施,防止學員身體受到損傷,或者因為未能及時就醫而造成損傷的時間延長,因此跆拳道運動員退役后,從事青少年的培訓工作,應該與醫療設備的完善相結合。
四、總結
國家對退役運動員進行就業安排是為了運動員的再就業,提高生活質量,運用自己的技能,得到生活的保障,但是目前對于退役運動員的工作安排有社會保障法律體系不健全的問題,截止到2017年,我國已經出臺了多項保障政策,其中關于運動員的工資政策則占了40%,但是關于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占比僅有2%,嚴重的缺乏制度的保障,并且缺少實際的操作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理月,余巧玲,鄭智勇.福建省競技跆拳道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9,38(01):19–22.
[2]吳嘉敏,鄧侃鋒,陳承宇,等.從發展學的角度看中外青少年運動員的幾組數據[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2):223–227+229.
[3]陳忠南.競技體育運動員職業規劃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15(06):72–74.
[4]班亞東,理同新.應用電子護具對跆拳道裁判員執裁的影響[J].運動,2016(15):36+16.
[5]孫茂君,宗紹娟.北京市跆拳道項目發展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7(01):55–59.
[6]易軍,郝晨,劉顯忠,等.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的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2014,35(04):24–26.
[7]任春燕.對高校開設跆拳道體育課程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3):79–80.
[8]于洪波,戚忠嬌.重競技運動員職業指導問題研究——以遼寧為例[J].東方企業文化,2012(21):119–120.
[9]謝天長.《就業促進法》檢視下的退役運動員人力資源開發研究[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2,26(05):77–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