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邵黎明 郝麗寧
【摘要】在英語文學翻譯中,翻譯是否準確,將對人們的理解產生直接影響。在翻譯英語文學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原文意思表達的正確性,又要適當地加入藝術語言處理。本文圍繞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的處理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英語文學翻譯;語言藝術;處理;原則
【中圖分類號】H05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0)38-0085-02
引言
在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翻譯者要全面了解文學作品背后的各方面信息資料,才能將英語文學作品中的深層次含義進行全面表達,同時還要進行藝術語言處理,然后將翻譯成不同語言的英語文學作品供讀者閱讀。
一、英語文學翻譯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
(一)語言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國家文化中,語言可謂是文化的精髓,不同的時代,都具有彰顯時代特色的語言。所以,在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翻譯之前,首先要對這個國家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全面了解與掌握,翻譯者將英語譯成漢語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文化視角進行轉化的一個過程,在對英語文學進行翻譯的過程中,不只是在翻譯、轉換語言,更是對兩種不同文化、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生活習慣等的轉化。
(二)英語文學作品的誕生,都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
對于讀者來說,其閱讀的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文學作品背后的整個時代。所以,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翻譯者不能簡單地、直白地將英文單詞一個個的翻譯成漢語詞語,而是要在閱讀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將英語文學作品中的文化進行完整、準確地翻譯。翻譯英語文學作品不只是為了單純的翻譯,而是要將文學作品中的文化進行翻譯與傳播,可以說,翻譯者不單單是在翻譯文學作品,更是在對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內涵進行翻譯。通過翻譯的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對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進行學習。無論是漢語文學,還是英語文學,都屬于是國家文化的象征,不同的文學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對進行文化詮釋。翻譯英語文學作品,不是單純地將文學作品從英語翻譯成漢語,而是要求翻譯者在理解掌握英語文學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行文學視角的轉換。
二、英語文學翻譯中的藝術表達
英語向漢語進行轉換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樞紐,那就是語言的藝術性,在英語文學翻譯中,屬于最重要的一個內容。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文學翻譯者,要確保翻譯過程中有效傳達原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寫作風格,同時也要在具有差異性文化思想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符合本國讀者閱讀習慣及閱讀特點的語言。
第一,譯者要對原著進行充分的理解,在翻譯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再創作。譯者要在遵循語言邏輯的同時,加上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并進行合理的在創作。這樣可以避免出現簡單、片面理解英語單詞字面意思的問題,同時也能將英語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意義和靈魂融入翻譯過程中,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對西方國家的文化特色等有更清晰的了解。翻譯者對原著進行合理再創作的過程中,必須要確保原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背景、中心思想等進行準確的傳達,然后結合本國語言表達的常用方式來進行理解,并展開合理、適度的創作,將英語文學作品成為我國讀者和西方不同國家進行交流的重要橋梁。
第二,譯者要對英語文學作品的內容進行藝術性表達。譯者針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首先要對原著進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同時還要確保譯文內容的表達具有藝術性特點。換句話說,不同的譯者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特點及風格,所以,在對英語文學進行翻譯時,會在詞語、句子、語法等各個方面的運用上存在很多不同之處。譯者在翻譯英語文學時,要積極尋找兩個國家在文化中的溝通點、契合點,然后在對兩國文化差異進行尊重的基礎上,憑借譯者所具有的專業知識及翻譯能力,實現作品之間、文化之間的互通與交流。
三、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處理的原則分析
(一)堅持忠實原文的原則
譯者借助藝術語言來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要在結合原著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展開翻譯,原著中囊括的所有內容以及所有的情感思想,都必須要充分體現在譯文之中,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更不能出現語言與語言沖突的現象。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不能將自身的個人情感帶入其中,不可用自身的觀點來主觀推斷原著的思想觀點,保證翻譯內容與原文的一致性,確保譯文客觀且真實。需要強調的是,這里所說的忠于原文,并不是要逐字逐句地將原文翻譯成漢語,翻譯者要巧妙、恰當地運用表達技巧來對原文的思想觀念、歷史背景、情感內容等進行準確傳送,幫助讀者進行更好地理解與掌握。
(二)堅持尊重時代背景的原則
在英語文學作品中,通常都體現了鮮明的歷史時代背景,原著對于當時的時代特色、社會風貌、思想觀念等都進行了明確的闡述與解釋。所以,譯者要將英語文學作品中的藝術性語言和作品當時的時代背景、風俗風貌、社會環境等進行密切聯系,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準確翻譯。英語文學作品創作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深刻影響著作品的思想內涵。除此之外,譯者要充分調查、了解作者在創作文學作品時的時代背景及生活環境,借助藝術語言來翻譯文學作品,翻譯后的文學作品需要將原著的歷史性、時代性、藝術性特點進行充分的體現。
(三)堅持譯文流暢性的原則
借助藝術語言來翻譯英語文學作品時,翻譯后的語言必須要確保流暢性。翻譯后的作品不僅要與原文中思想內涵、情感表達等高度一致,還要確保翻譯后的作品在語言上具有流暢性、連貫性的特點。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決定了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從閱讀習慣到思維模式,都存在極大的差異性,所以,譯者在進行翻譯時,要充分考慮讀者群體的年齡特點、作品的閱讀使用范圍等,不可直白翻譯或生搬硬套,翻譯之后的作品要與讀者的閱讀習慣以及讀者的思維模式相一致。
(四)堅持合理規劃譯文的原則
在英語文學翻譯中運用藝術語言來進行處理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合理規劃譯文的原則。譯者在分析掌握閱讀群體的閱讀習慣以及讀者思維方式的同時,需要幫助讀者來更加全面地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了解與掌握,作為翻譯人員,在對英語文學作品翻譯之后,要對完成翻譯的文章合理規劃其譯文內容,使譯文內容與國人的閱讀要求、閱讀習慣等保持一致。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決定了英語語法中的很多邏輯結構不同于中文閱讀習慣,因此,在實際翻譯中,翻譯者不可生硬、死地進行翻譯,而是要結合原文的結構、內容進行合理的轉變,運用合理的語言表達方式,在確保原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將作品翻譯成符合國人閱讀要求的文章。
(五)其他原則
借助藝術語言來翻譯英語文學作品時,還有一些原則也是需要遵守的,這樣可以促使翻譯時在思想情感以及內容內涵方面,都能與原著保持一致性,同時還能提升原著的藝術性效果。比如說,譯者在進行翻譯時,如果存在與文中內容重復的部分,對讀者的閱讀體驗產生不利影響時,翻譯者就可以進行適當的刪減;如果原文中由于時代背景、文化背景等而導致作品部分內容含糊不清時,譯者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幫助讀者進行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性,特別是在運用修辭手法的方面,翻譯者在進行翻譯時,可以將英語修辭手法轉換為相應的中文修辭手法,為讀者能夠更好地對原著進行理解而提供保障。
四、英語文學翻譯中的藝術化方式
(一)語音方式
翻譯者在翻譯時,要排列好聲、韻以及調,使譯文和原文的內容、含義保持一致,并將作品的思想內涵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在譯文中充分體現出來。在對語言方式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首先要對作品原有的風格特點進行明確,同時還要合理規劃安排語言內容,從文章作品的結構上來確保其完整性,同時還要保證語句表達的流暢度。
(二)詞匯方式
第一,加詞。譯者對原著進行翻譯之后,在譯文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詞語或者短句,確保最終的譯文在語句的表達方面,與中國讀者的閱讀要求及閱讀習慣更為一直,促進讀者更好地理解閱讀效果。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加詞與加義是完全不同的,加詞只是將那些潛藏于原文字中的意思進行更充分地表達而已。
第二,減詞。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通過合理減少詞語的方法來提升語句表達的精煉性,促使譯文更加精準進行表達。減詞和加詞完全相反,但又具有相同之處,都不能對原文的思想、內涵等進行改變。
第三,引申。譯者在進行翻譯時,必須要結合語境來展開翻譯,對詞語、句子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此,翻譯者可以利用引申的方式,以保證在不影響原著含義的基礎上,促使詞語的含義能夠得到更為充分的表達。
(三)語法方式
所謂語法,就是語言結構中的法規,是語言能夠得到正常運營的一種基礎手段。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完成語法之間的巧妙轉化,對語言進行更為合理地應用,將詞語、句子、文章的涵義充分表達出來。
五、結束語
翻譯者面對英語文學作品,對其進行中文化翻譯,可以讓更多的中國讀者來閱讀英語文學作品,促使中國讀者不斷拓寬視野,了解外國文化知識。翻譯者在進行翻譯時,要遵循、堅持一定的原則,不僅要將原著的思想、內涵等進行充分的表達,同時還要確保譯文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讀者的閱讀需要。因此,在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要確保作品具有時代性、統一性的特點,同時還要確保譯文的完整度及流暢度,與中國讀者的思維習慣、閱讀習慣以及中國文化的表達方式等相一致。此外,翻譯者要將自己的翻譯風格融入譯文之中,這樣翻譯出來的作品更具有魅力與特色。
參考文獻:
[1]汪湘君.淺談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的處理原則[J].國際公關,2020(02):276.
[2]杜凌俊.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的處理方法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6(84):165-166.
作者簡介:
劉艷紅,女,漢族,河北平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