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謙
【摘? ? 要】明確食品科學與工程教育專業開設的目的和意義,并從理念更新、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制定、課程體系構建、培養管理制度建立、教育產出和實際成效的關注等方面探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的建議和措施,這將對地方性該專業開展工程教育改革、推進專業建設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導。
【關鍵詞】食品科學與工程? 人才培養體系? 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199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工程和食品技術知識,能在食品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致力于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具備食品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品質與安全控制等綜合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創新意識、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及人文素養,能在食品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質量控制管理、精深加工和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科學研究等工作,能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復合型人才。
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背景分析
食品科學與工程(Food Science&Engineering)專業屬理工科性質的典型專業。根據國家學科分類,食品工程科學屬一級學科,與基礎學科屬同等地位。它具有多學科交叉滲透的特點,涉及化學、物理、生物、農學、機械、環境、管理等多個學科領域。特別是五十年代以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廣泛應用,食品專業更是如虎添翼,使人類解決當前的食品危機成為可能。人才培養需要,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和外語基礎,獲得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工程基本訓練,系統地掌握食品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所需的專業知識,初步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食品科學與工程中遇到的研究、開發、管理和營銷等方面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了解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和養護身體的運動技能和方法,身體健康,毅力頑強,掌握初步的軍事和國防知識;具有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國際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場經濟、經營管理、人文科學和工業美學知識,掌握一定的法律和技術法規知識,具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師資力量的培育
食品工程是一個與許多學科有所交叉的綜合性技術學科。現代意義上的食品工程學科出現的時間并不長,卻已經成為了支撐現代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工程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從雜交育種技術到基因技術,從手工作坊到現代食品科學,不斷研發出產量更大、營養含量更高、風味更好、更耐儲藏和運輸的食品,是食品工程不變的追求。
進入新時期后,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和人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我國食品工程安全性的受關注程度也越來越強。食品安全作為一個單獨的概念正式興起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支具有一定工程實踐經歷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主力軍。鼓勵專職教師有計劃地參與企業工程項目或研發項目,從知名企業中吸納技術骨干加入教師隊伍,優化教師隊伍。與企業建立長期有效地深入合作,從企業聘請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者擔任兼職教師,并加強學習交流,增加教師工程實踐經驗,完善兼職教師考核和獎勵機制,建立知識結構合理的動態化管理的兼職教師隊伍。
三、制訂能實現培養標準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培養標準與學生畢業要求是食品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全過程的關鍵,是所有教學活動的導向,是全體教師的行為準則。為滿足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食品工程技術人才需要的變化,需對傳統學科專業進行布局調整,大力開展與畢業生、專兼職教師和企事業單位研討活動,如座談、訪談并結合市場調研準確定位專業特色及服務區域,制訂能實現培養標準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并根據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定期評審和修訂。從社會實際問題出發,將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等環節與學生實驗緊密結合。通過學生調研發現問題、企業介紹生產現實需求等方式,聯合企業師資細化實驗要求,將實驗課程延伸至第二課堂,變實驗為試驗,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小型課題的主動研究者。
緊密結合課外科技競賽項目,鼓勵學生參與中國傳統食品大賽、食品安全知識競賽、“運河杯”等課外科技競賽,利用同行競爭的平臺,發揮學生團隊的能動性,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家鄉特產、自身體驗等,設計食品分析、產品開發、食品安全解析等各類與專業相關的實驗,讓學生在試驗與方法的掌握過程中,鍛煉根據實驗任務查找文獻資料的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符合工程教育理念的學生能力培養管理制度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學生能力培養管理制度是達到預期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的保障。轉變以往的標準化培養為個性化培養,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改變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育方式,引入研究性學習、討論式學習、自主設計性學習、“互聯網+”教育、工程設計等現代化的教育方式,實行教務處、團總支、導師、輔導員等多層共管,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日常監督和正確引導,建立科學完善的教育效果跟蹤評估機制和反饋機制,構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按照工程能力培養,架構知識體系,按照工程職業要求,培育工程素養。改革培養制度和培養過程以適應工程教育的需求和培養目標。
總而言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發展對于全國食品工業的穩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打造出食品工業強國。對人才培養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是實現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與食品工業對接、提升食品工程人才培養質量的最有效途徑。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發展與改革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和促進作用,基于工程教育專業建設和發展理念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趙頌寧,張燕,陳艷,劉靜波,王作昭,楊治政.《食品酶學》實驗教學改革與研究——以“雙一流”建設和工程教育認證為背景[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9,55(05):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