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
摘要:功能性訓練是一種衍生于康復醫學界的康復訓練模式,于近年來被體育界引入,成為體能訓練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健美操作為體育教學中兼具技巧性與美觀性的主要項目,如何提高訓練效果廣受關注。因此,現以功能性訓練為切入點,闡述這一訓練模式在健美操訓練中的主要作用,并提出有效應用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功能性訓練;健美操;應用路徑
健美操運動作為同時具備運動屬性與藝術屬性的集體性體育項目,目前已在各階段教育中得以推廣。與其他體育項目相同,健美操訓練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訓練模式的應用,這便向訓練方法的篩選與應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功能性訓練作為一種系統化、規范化的體育訓練模式,目前在健美操項目中的應用價值已初步顯露,為健美操后續的科學訓練提供了一條專業化路徑。
一、功能性訓練在健美操訓練中的主要作用
(一)提升柔韌度
基于健美操的動作幅度要求,在完成部分高難度動作的過程中可對人體柔韌度起到提升作用。通過功能性訓練,在傳統訓練方法基礎上起到強化作用,柔韌度訓練成效加深,能夠對后續訓練活動的開展形成鋪墊意義[1]。同時,以神經肌肉促進療法展開功能性訓練時,可進一步提升拉伸運動效果,實現機體柔韌度的進一步提升。
(二)提升協調度
健美操項目中,無論是肢體動作的控制還是群體效應的分布,均需要以足夠的協調度來維持平衡性、美觀性。傳統健美操訓練模式中,協調度的訓練更多依賴于個體自身的機能條件,且差異性較大,不利于統一訓練效果的發揮。通過功能性訓練的開展,訓練者能夠根據自身機體條件的薄弱之處進行針對性強化,如利用懸掛訓練繩、bosu球等輔助道具優化訓練效果,從而促使訓練者整體協調度能夠得到均衡提升[2]。
(三)提升控制力
對于健美操訓練者而言,控制力屬于決定動作效果的核心力量,需要進行針對性提升。但在以往的訓練模式當中,由于方法針對性不強,訓練者核心部位的穩定性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對于力量的收與放也缺乏足夠精準度[3]。通過功能性訓練中針對性的轉體、支撐、跳躍等細化項目的逐層訓練,訓練者核心部位的穩定性與控制精準性也將得到強化。同時,借助坐姿卷腹器、羅馬椅等輔助工具,訓練者還可根據自身控制力訓練中的欠缺之處完成“點對點”強化,有助于訓練效果的最大化發揮。
二、功能性訓練在健美操訓練中的應用路徑
(一)鞏固核心力量
健美操訓練者的核心力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最終訓練效果,需要作為重點項目進行強化訓練。一般來說,人體盆骨、髓關節及腰椎等部位均屬于核心力量聚集的重點部位,尤其在健美操這類運動幅度較大的運動中,還大量涉及腹肌、背肌及腿大肌等肌群組織,對于核心力量的需求性相對偏高。在應用功能性訓練模式時,一方面,可按照不同核心力量發揮部位進行細化區分,并分別設置對應訓練項目,如利用輔助性器械完成靜力性核心力量訓練等,逐步引導訓練者科學、健康地嘗試控制機體運動節奏。另一方面,根據訓練者核心部位肌肉群的分布,設計適宜的動作難度分層,要求訓練者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逐步達到訓練標準,實現核心力量的逐層鞏固。
(二)訓練平衡能力
人體的平衡能力取決于各項運動要素的相互作用與相互聯系,在功能性訓練中主要表現為對人體神經肌肉的控制效率。一方面,根據健美操訓練者的重心落點情況,以自身體重為主要阻力,做好身體姿態的調控工作,再以平衡控制要點逐一糾正錯誤體態,促使訓練者按照科學的方法達成平衡能力訓練標準。另一方面,適當利用平衡能力訓練工具,結合訓練者的實際機體條件,按照個體差異化原則設計對應訓練方案,將平衡訓練效果發揮至最大化。
(三)優化穩定狀態
健美操作為一種對機體穩定性要求較高的體育項目,在運用功能性訓練模式的過程中需將穩定狀態作為主要訓練項目之一,其中包括心理狀態的穩定與生理狀態的穩定。由生理層面上看,主要需要結合個體關節狀態、感受能力進行針對訓練,如訓練者處于非穩定狀態,便需要以閉合式方法展開訓練,訓練者處于較穩定狀態時,則主要以開放式方法為主。由心理層面上看,可根據訓練者心理素質的層次,或結合其弱點,采用脫敏療法等心理控制措施加以強化。
(四)強化柔韌素質
為提升健美操訓練者的柔韌素質,可利用功能性訓練方法由以下兩個方向進行強化。一方面,結合傳統訓練與專項訓練的優勢所在,要求訓練者充分、客觀地呈現自身身體素質與柔韌基礎,用作柔韌素質強化方案的依據,從因材施教的角度提升訓練過程的針對性。另一方面,將訓練者的身體機能與運動素質進行有機結合,強調柔韌素質的整體性,在完成專項訓練的前提下注重動作整體柔韌度,在預防機體損傷的同時達到強化整體柔韌素質的目的。
三、小結
綜上所述,功能性訓練模式在健美操訓練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具體涵蓋柔韌性、協調性及控制力等方面的提升優化功能。因此,在后續健美操訓練工作中,還需由針對性角度出發,利用有序的功能性訓練優化訓練者的身體機能,強化訓練成效。
參考文獻:
[1]郝金雷.功能性訓練在健美操國家隊體能訓練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8.
[2]于冬曉.功能性訓練視角下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研究[J].體育科技,2016 (37):35-36.
[3]李濤.功能性訓練在高中健美操隊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 (0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