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詩
摘要:傳統武術作為傳統文化的精髓,本身承擔著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但受到各類因素影響,使得傳統武術文化傳播情況不理想,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文中聯系實際情況分析復興傳統武術文化的路徑。
關鍵詞:傳統武術;文化復興;傳播障礙
一、當代傳統武術文化傳播現狀的分析
(一)武術文化認同感極度缺乏
文化認同不但體現出文化本身的獨特性,還包括自身在其他文化中的不可替代性。一個運動項目發展的基礎就是文化認同,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需要在保留文化特色基礎上提升文化認同意識。
尤其是當前西方文化大舉入侵,我國不斷推進武術進入奧運,不斷調整武術競賽規則,甚至為了迎合奧運會項目競賽特點犧牲自己的特色。這種頂禮膜拜奧林匹克運動文化的行為,使得異己文化在國內得到認同,甚至出現趨附外來文化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武術文化逐漸被邊緣化,被西方文化持續強勢沖擊。
(二)武術文化理論體系不完善
武術文化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但也存在一些與現實生活難以融合的因素,無法適應社會變革的需求。家族內言傳身教、師徒傳承及武術流派作為傳播武術文化的主要途徑,在這樣背景下可以流傳的文獻資料較少,無從查證有些理論,普遍存在片面的思維方式,無法從根源上去除,雖有著豐富人文沉淀,但卻缺少科學的完善。
隨著社會的轉型,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很難克制自己的欲望,習武人的習練目的就很難達到“修身養心”的境界,而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人們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自由,不愿受道德禮儀等“繁文縟節”的束縛,缺乏基本的道德約束和自制能力,過度追逐物質層面,而忽略了精神層面。
二、當代傳統武術文化復興的具體路徑
(一)構建武術產品文化品牌
所謂的武術文化產業,主要指在市場發展中進行的武術產品設計、生產、傳播、流通和銷售的各種相關服務活動,包括與之相關聯的各種類似活動的總稱。武術文化產業屬于武術文化對外界所展現出來的經濟形態,屬于文化生產細化、增加生產方式、銷售渠道、載體變遷、消費需求口增加的具體產物,具有很大研究、開發、生產、經營、分配、流通和消費性的經濟產業。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不斷變遷,武術產業化發展對于武術文化品牌的發展和打造提出嚴峻挑戰,在武術行業發展中,迫切希望武術能發展成為一種文化形態,能將其打造成為一條完整的文化產業鏈,打造出完整的武術文化發展品牌,以免因為本末顛倒而導致商人從中獲取巨大利益,導致武術文化產業卻只是其獲取利益的一把工具。現階段,我們倡導和打造的各種比賽、武術節等,還未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沒有樹立起象征性的武術品牌和文化標志。現階段我們需要繼續依靠品牌發展的效應,大力開展資源整合,獲取大眾的認同感,以此擴大武術文化的品牌效應和影響力。
(二)培養武術文化的認同感
現代社會“崇洋媚外”風氣嚴重,西方文化確實有其先進性和優越性,這點雖不可否認,但是這種常規定勢思維,卻使我們在無意中對自己本國的民族文化進行貶低和無視,削弱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因此我們需要充分、全面的宣傳和了解武術文化內涵,只有如此才能改變我們在思想上的認知和偏見,才能樹立民族武術文化自信心。這看似簡單的要求,卻是最難實現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直接接觸武術的方式就是觀看武俠片,但是影片為了達到一定的視覺表現效果,經常會對真實的武術效果加以遮掩或修飾,造成人們認識上的扭曲。因此,在武術文化宣傳中,首先實現武術文化傳播者和教育者之間在認知上達成共識,在大眾教育領域對片面表現手法進行糾正,承認自身缺點和不足,包括各種錯誤做法,盡可能為大眾展現真實的武術形象和武術發展史。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和提高武術宣傳和思想教育,特別是尚武的青少年群體,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優勢因素,在當前大力推廣“武術進校園”的前提背景下,為青少年學者創造一個積極的武術教育、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武術發展史、學習武術發展的文化特征,引導、教育青少年正確對待傳統武術文化,幫助學生培養武術認同感,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此外,基于民族與世界、傳承與創造等核心思維,發展武術也要遵循共享和兼容。大多數情況下,不管是國家還是民族,其體育競技的價值就在于能不能給全球不同區域的人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而這也是武術發展的要求所在。武術應按照自身的文化特征,梳理好發展邏輯,堅持“和而不同”的精神,與世界體育文化搭建起平等交流的文化橋梁。
三、結語
總之,實現傳統武術文化的復興,需要培養國民文化自覺意識并進行大眾普及。要想實現武術文化自信,就不能將其局限在武術人的圈子中,需要大眾養成高度的文化自覺,直接撇除存在的武術文化自負心態。通過全社會范圍內普及武術文化,使得人們逐步認可,最終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冉海波.基于當代傳統武術文化復興路徑的思考[J].武術研究,2019,4(07):42-45.
[2]王崗,趙連文,朱雄.“再發現”與“再出發”:中國武術發展的文化反思[J].體育學研究,2019,2(02):6-14.
[3]龔茂富.論當代民族復興進程中“武術文化傳統”的復興與重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12):13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