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璐
摘要:在初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背景下,體育教學面臨新要求和新變化。當前,體育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教學形式更加豐富,體育教學深入學生成長的全過程。尤其在發揮體育教育“育人”理念時,老師要結合初中體育教學的綜合要求,結合學生的身心素質,為學生選擇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制定科學的考核體系和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在課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真正發揮體育教學的育人價值。本文根據初中體育教學的多樣化表現,從優選內容、豐富方法和創新形式角度,探究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策略。
關鍵詞:教學多樣化背景;學生培養;個性化策略;身心素質
一、引言
初中體育教學創新時,要結合時代環境,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良”。豐富教學素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充”,要樹立學生個性發展的理念,對教學思維進行變革。綜合學生的學習愛好和基礎體能差異,實現從知識技能學習向體育習慣內化與素養生成轉變。
二、內容多樣、方法多樣和形式多樣:初中體育教學多樣化的綜合表現
當前初中學生培養環境出現多種變化,在教師主導教學轉化為學生主導教學進程中,學生的個性化愛好與多樣化學習需要,成為影響教學走向的核心要素。在體育教學時,要選擇多樣化內容培養學生興趣,關注學生的身心成長,發揮教學對學生成長的推動作用。
(一)內容多樣化:學生需求的多樣化釋放
現階段,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教學內容從傳統的技能與知識教育升級為心理素質、體育技能和體育文化等多樣化內容。隨著“傳統文化進校園”不斷推進,學生所能選擇學習的體育項目也更加多樣,各類球類項目、田徑運動和傳統體育項目都正在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容。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時,應該注重豐富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發揮體育教學對學生成長的推動力[1]。
(二)方法多樣化:教學認知的本質性升華
目前體育教學已經形成了常規教學、教學科研和賽事交流的教學機制。因此,老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通過自身教學實踐和經驗交流,對體育教學形成了多種方法認知。比如,老師可以選擇使用直觀演示法和現場教學法,以及趣味游戲法等多種方法。因此,在教學時,老師選擇多種教學方法,將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學內容。
(三)形式多樣化:教學體系的層次化創新
當前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環境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形式不再是傳統的“老師示范+學生模仿”,尤其是隨著教育信息技術成熟應用,如今微課、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形式也被廣泛應用于體育教學中。因此,在當前教學時,老師應該認識到新教學形式對學生培養的引導作用,通過真實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創造層次化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鍛煉[2]。
三、優選內容、豐富方法和創新形式: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培養策略
初中階段,學生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期”。在學生培養過程中,要注重發揮課堂教學的載體優勢,融合學生多樣化體育學習需求,通過創新教學形式,完善教學方法,構建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機制,實現改善體質、培養習慣的教學功能。
(一)立足學生學習,優選、精選教學內容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大多知識學習與良好習慣踐行都需要在生活的時間和空間中來具體實現。因此,想要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身心素質,推進體育教學創新,就需要從學生學習視角出發,優選、精選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形成體育學習興趣,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參與”到“自我主動”鍛煉,實現體育教學育人的理想目標。
(二)立足學生理解,豐富、完善教學方法
老師要尊重學生的核心學習訴求,調整優化教學方法。為此,要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鍛煉出發,通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深度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因此,在多樣化教學環境下,老師要對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完善,針對不同項目和教學內容,選擇合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3]。特別是通過融入趣味因素,使學生能夠發現體育學習的趣味所在,實現體育教學的根本性創新。
(三)立足學生參與,創新、更新教學形式
學生參與是體育教學創新,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必然路徑”。因此,老師要從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出發,選擇合理的教學形式,使用“微課”和“翻轉課堂”等多種全新教學方式,利用環境優勢,為學生塑造有新意、有內涵的教學課堂。老師要注重利用合理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將體育鍛煉引入日常生活,通過為學生學習、參與體育運動提供互動交流平臺,使學生對體育學習形成新的思維認知。要發揮數據技術的篩選、收集等多方面優勢,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現狀、學習興趣和關注焦點進行分析,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與培養方案,真正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四、結語
當前初中學生培養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基礎體能素質不斷下降、缺乏健康的鍛煉意識和習慣等現實問題。從根源上看,造成該問題的原因在于現有教學模式與學生個性化需要之間的“沖突”,單一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影響了學生將體育鍛煉向生活化延伸的“主動性”。因此,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理念下,要針對學生多樣化興趣,充分發揮教學技術的多樣優勢,為學生提供創新性、個性化的教學機制,使學生自發參與鍛煉,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興趣,實現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黃平.加強體育運動的多樣化和興趣化——體育運動教學的思考和創新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5 (09):130+132.
[2]楊輝.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 (09):81-84.
[3] 王奇,李永莉,朱建華 . 基于體育多樣化下的趣味體育項目開展可行性研究 [J].青少年體育,2019 (0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