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 ? ?要】因材施教是當前時期學校教育中的主流思想之一,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就是我們所講的分層次教學,那么實際教學中我們如何做好分層次,并結合學科特點將分層次教學發揮最大的效果呢?本文中我就從中學數學的教學實踐出發,具體闡述原因,分享教學對策。
【關鍵詞】中學教育 ?分層次教學 ?探究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57
從學生的個體心理發展來看,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也相應地表現出自身的個性。而在以往的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是以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所以教學實踐中基本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即針對課本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進行理論性的傳輸,而考查學生則是僅僅采取以考試成績為唯一的標準,而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很難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誤打誤撞地適應教師的應試教學模式,尤其是對于需要學生具備邏輯思維的理性學科來說,實際教學中更加需要強調的反而是學生解決問題、靈活思維的能力,所以根據學生個性去制定對應的教學政策勢在必行。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之后,核心教學思想就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將教學的重心放到學生身上,重視學生能力和思維的塑造,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而因材施教理念應用于教學實際就是我們如今課堂教學中所普遍運用的分層次教學模式,本文中筆者就主要針對教學實踐展開探討。
本文中探究分層次教學模式,我選擇的是數學這門學科,尤其針對中學數學。之所以定位于數學這門學科,是因為上文所提到的分層次教學所秉承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且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做到“揚長”還能“補短”,從而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自身能力范圍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而對于數學來說,其本身更加強調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塑造,從而形成的對應學科思維系統,以維持不斷學習中解決因知識難度的加深和思維的復雜性所帶來的難題。并且數學基本是所有理科學習的基礎,數學中分層次教學的實踐研究,基本能夠給理化等學科提供教學參照模板。而之所以定位到中學階段,主要是因為中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和能力構建的最關鍵時期,因為中學階段本身就是學生抽象思維拓展的關鍵期,也是學生學習能力構建的關鍵時期,中學階段的數學更加凸顯專業性,如知識系統性、思維深入性、復雜性等,所以學生個體差異所帶來的兩極分化現象也就更為明顯,嚴重影響了整體教學進度和有效性。為了緩解班級的兩極分化現象,我們勢必需要通過分層次教學來保證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然后有針對性地為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拔高策略和標準,從而保證班級學生的共同發展。
一、當前中學數學教學現狀
雖然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已經整體上覆蓋了整個中學教育,并且各項教學理念和模式逐步深入到教學實踐中,但是我們依舊能夠看到當前學校教育在實踐各項教學模式時的缺漏。此部分中我就以中學數學為例,以分層次教學模式為探討典型,談談當前中學數學的教學現狀。
首先,從整個數學教學的結構和進度來看,最直觀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導致教學節奏、進度不一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被迫做出取舍。尤其是對于中學教育來說,未來學生面對的是具有淘汰性質的升學考試,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從學生能力培養和應試兩個角度去規劃教學實踐。在一般情況下這兩者并不沖突,但是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很容易出現后進生,出現班級學生分層的情況,所以,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陷入“取舍”的教學誤區。通常情況下,教師還是會以應試為標準進行教學劃分,這就導致有的學生處于被放棄的狀態,班級兩極分化現象也就會愈演愈烈。
其次,從中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來看,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情況。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提供了多種教學模式,但是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很容易呈現換湯不換藥的尷尬境況。就以本文中我們所主要探究的分層次教學來說,部分教師往往只是按照成績這一標準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層次,在作業布置方面簡單地劃分難度,而在課堂教學中照舊,這種表里不一的分層次不僅不會有效果,反而會限制學生的發展。
最后,當前中學教學實踐中還存在師生關系緊張的情況。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尤其是對于中學生來說,獨立意識強烈,存在很強的“不服”心理,所以只有信任教師、親近教師才能進一步在課堂上聽進教師的勸告和建議,而當前數學課堂受到單一分層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和學生距離遠,互動少,進而導致班級教學氛圍死氣沉沉。
二、如何利用分層次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有效性
素質教育體制下,教學實踐更加強調靈活性和創新性,那么針對以上所分析的問題,我就結合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給出對應的教學實踐建議。
首先,實際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教學內容的規劃,科學地進行分層次。一方面,我們在備課階段要針對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內容的分層次,最基礎的是將基礎和拔高的內容分清楚,然后教學中以基礎為主,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拔高訓練。另一方面,則是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次,不能僅僅以學生成績為參照,還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努力程度、興趣等,從而保證學生的層次和教學的層次相適應,實現課堂教學中的求同存異。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給予分層次教學模式更多的可能性和變化性。一方面針對分層次教學本身,我們要堅持全面性和一慣性,即從課前的引導預習開始,到課堂教學的問題互動,再到課下布置作業、學習指導,我們都要針對最初的分層次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另一方面則是針對課堂教學,可以將分層次教學和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如分層次進行問題探究、結合問題進行分層次啟發等,從而保證學生在自身學習能力范圍內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最后,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中學生來說,我們要抓住其叛逆、半成熟的心理特點,采取民主、平等的溝通方式,尤其是針對后進生群體,教師要耐心地糾正,多鼓勵和表揚學生,從而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更多的學習動力。
總之,對于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來說,分層次教學模式是筆者認知中較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除此之外,探究式、啟發式、導學式也廣泛地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信在未來的素質教育教學實踐探究中還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有效教學模式,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趙芝生.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理論與實踐[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
[2]高二數學備課組.數學分層教學及研究性學習的探索實踐與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