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摘 ? ?要】隨著社會發展需求的不斷增加,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基礎逐漸成為相關企業發展、社會經濟發展的剛需。作為培養這類優秀專業人才的主要場所,學校需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而在這其中,我們教師則需要積極尋找創新教學思路的新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創新思路 ?實踐操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98
在職業技術學校的眾多專業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和極為廣泛的運用。然而也正是由于這一專業的穩定性和傳統性,使得教師在教該專業學生的時候,方法和策略上會呈現出明顯的落后與單一。因此,為了幫助更多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適應社會經濟與相關行業的發展需要,教師要從當前的教學現狀和策略中獲得啟發,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和困境,為學生創造全新而有效的學習策略,不斷提升專業教學的效率。
一、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改革的主要背景
相比較于職業技術學校中的其他專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具有明顯的實業特征,學生學習這個專業的知識可以直接服務于工業生產,并給設計、服務和制造行業帶來變化和影響。但是就目前該專業的教學狀況來看,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目的和方法是相對落后和單一的。從國家標準對機械專業學生的要求來看,我們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還有培養其成為服務基層、服務生產的技術型人才,更要轉化課堂教學與學校教育的模式,培養學生掌握全面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學科實踐能力。因此,當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急需改革和創新的主要背景就是技術要求不斷提升的行業領域與學校落后的教學之間的矛盾。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則必須要緊緊圍繞這一主要背景展開教學,在形成教學新思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交叉學科的影響,考慮學生學習的主、客觀需要,考慮學科實踐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掌握全面且實用的專業能力。
二、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改革的新思路
(一)提高實踐性教學課時的比例
機械類專業的學生不僅僅需要掌握機械相關的理論知識,更必須具備實踐素養和出色的動手能力。但是在許多職業技術學校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教學工作還主要集中在理論課堂中,主要由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語言等進行教學,而實踐性的教學課程比例卻極低,實踐性的教學任務也十分缺乏。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學科結構就會出現傾斜,使得學生的實踐技能跟不上學生的理論知識。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改變學生學習結構單一的問題,通過創造豐富的實踐教學機會以及合理安排實踐性教學課程來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動手操作機會。譬如針對新型的機械制造設備和技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到工廠進行見習參觀,并在征詢工作人員同意后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操作,從而培養學生一定的機械實踐能力。
(二)豐富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機會
在職高階段,學生的學習必須要更加趨于主動和積極,逐漸擺脫教師主觀觀念的影響,形成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和獨立能力。為了克服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導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機會,最大限度地放大學生個體的優勢和個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素養。
一方面,教師的教學工作中要對學生“有所保留”,也就是說,教師應當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規劃,將具有拓展性和多面性的內容進行保留或者省略,并將其設計為探究類的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拓展學習,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和自學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地安排合作學習任務,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譬如教師可以在每學期開始就將小組作業布置好,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組隊、資料查詢和項目合并,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效率和合作學習精神。
(三)加快學科與相關教學課堂的融合
就目前職業技術學校各專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在不斷加快對交叉學科的融合,提高自己專業課程的豐富性和延展性。而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課程由于特征性突出,專業性強,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教學都處在相對獨立和封閉的狀態,較少受到其他學科或者其他專業的有益影響和積極融合。因此,為了提升本專業的影響力和發展潛力,教師必須要積極地對交叉學科進行拓展和研究,在增加專業深度和廣度的同時,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索興趣。
(四)改革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考核標準
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和評價是每一位教師教學的重點,特別是針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學生的考核工作,更需要教師對考核標準進行重建,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考察方式進行創新,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注入新的觀點和創意。
首先,教師不能完全拋棄現有的百分制考核方案,但是教師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素質教育與人文教育,所以教師必須對這一百分進行合理規劃。教師要將這一百分分配在不同的環節中和內容上,譬如將實踐分、小組作業分等折合之后加入到總分中,以此來提升這一百分的內涵和價值。
其次,教師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要加入不同板塊的內容,并形成相關的考核標準。譬如,將機械部件的制造和繪圖課程、機械實踐課程、機械設計課程等都納入到考核范圍內,拓寬專業考核的知識面,提升學生所學學科的豐富性。這樣一來,教師才能將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充分結合在一起,將考核的標準靈活地穿插在不同的環節和過程中,并對學生的學科基礎、能力素養和發展潛力做出評估與考核。
綜上所述,職高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改革之后的主要觀點和新思路必須以強調專業實踐精神為核心,引導學生走出學校與教室,在更加廣闊的行業領域和商業領域發現機械相關專業的學習技巧和實踐特色。同時,針對長久以來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策略落后的情況,教師必須要發現傳統教學的低效之處,形成教學的全新創意,找到具體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充分聯合學生的力量和智慧,將自己的教學課堂建設得高效且具有趣味性。
參考文獻
[1]張春良,馬曉麗,陳艾華,等.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1(4).
[2]陳海吉.淺析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經營管理者,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