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軼


摘 要:文章查閱了氣象站觀測資料,并進行了實地考察,立足貴州省風電利用產業發展實際,重點分析貴州省當前風電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風電利用效率的建議,為貴州風電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字:貴州省;風電開發;現狀分析;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TK89 文獻類型:A
由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形勢不可逆轉,人們逐漸將目光轉向新能源,并進行開發和利用。風能是一種在我國分布廣泛,且蘊藏豐富的重要可再生替代資源。利用風能發電,可以避免傳統火力發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也能避免建設大壩利用水能,破壞周圍生態環境的問題。但風能源具有高程度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增加了宏觀上調節控制的難度,限制了新能源電力的發展。所以,精確評估當地風能資源概況,是利用風能的首要問題。結合貴州風電開發現狀,文章提出針對性意見,助力貴州風電開發順利進行。
1 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現狀
風電是可再生、無污染、能量大、前景廣的能源,大力發展風電清潔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戰略選擇。我國風能儲量很大、分布面廣,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目前,風電行業主要集中在山東、內蒙、江蘇、廣東、四川、新疆、浙江、云南、山西、河北等地,特別是內蒙、新疆、寧夏、甘肅等地,風力資源豐富。2019年,中國風電投資完成規模達1171億元,如圖1所示,扭轉了自2015年以來的投資下滑現象,風電行業逐漸復蘇。隨著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長,風電發電規模增長速度明顯超過傳統電力發電規模。2011年,風力發電規模僅687億kwh,到2019年,已達3577億kwh,如圖2所示,9年增長4倍多。
2 貴州風電發展現狀
2.1 貴州風能資源分布情況
全國風能資源版圖上,貴州和四川、甘肅、陜西、湖南等省區一起,被劃分為四類資源區,年平均風速僅2m/s。貴州70m高度,大于200w/m2的技術開發面積2 769km2,技術開發量770萬kw;大于250w/m2的技術開發面積2 002km2,技術開發量558萬kw;大于300w/m2的技術開發面積1 630km2,技術開發量456萬kw;大于400w/m2以上區域技術開發面積568km2,技術開發量157萬kw。貴州風能資源總體西部比東部好,中部比南部及北部好,高值區分布相對零散、復雜。風能資源較豐富地區,主要位于畢節市西部、南部及中北部,六盤水市中部及南部,遵義市中北部、貴陽市中部,黔東南州中東部局部、榕江縣與荔波交界地帶等,黔南州北部、黔西南州中部局部、銅仁市局部,資源理論總儲量79 333MW,技術開發量約13 235MW,經濟可開發量在2000MW以上[1]。
2.2 貴州風電利用情況
貴州氣候惡劣,地形崎嶇,一度被認為是一個無“風”省份。2011年前,全省風電裝機容量一直是“零”。2011年,第一臺風力發電機在畢節正式并網運行。經過兩年多時間,貴州省風電實現大跨步發展。截止2013年底,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102.36萬kw,在建容量186.45萬kw。貴州省風電年利用時長在1500~2500h,基本未出現電網消納能力不足、風力發電不穩定、建設工期不匹配等使風電機組停止運作的現象。
3 風電開發利用存在問題
3.1 項目開發受限
貴州煤炭資源豐富,儲量位列全國第五,省內煤炭資源豐富的地方,同時風能蘊藏量也大。以黔西南州為例,中部風能資源稟賦好,而興仁、貞豐、安龍同樣是主要煤礦分布區,風能資源和煤炭資源帶相互交疊,使得很多風能開發項目受壓覆礦影響,受影響率達68%。另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規范風電場項目建設使用林地通知(征求意見稿)》,要求“不得占用年降雨量400mm以下區域的有林地,不得占用坡度25°以上區域的有林地,不得占用二級國家級公益林中的有林地和一級國家級公益林”。而云貴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分布集中區,生態環境脆弱,省內生態紅線和自然保護區分布廣泛。這些限制性條件,加大了風能開發利用項目裝機工作的難度。以黔西南州為例,涉及限制性條件的17個項目中,受林地及生態紅線影響的項目有2個,總裝機容量110MW,占比12%;受自然保護區影響的項目有2個,總裝機容量84MW,占比12%。
3.2 市場環境差
風機安裝地點一般位于山區,地形復雜,運輸和施工難度大。貴州高森林覆蓋率要求項目環保性能要高,所以風電開發工程造價高于平原。同時,貴州省清潔能源市場保障機制跟進速度緩慢,省內缺乏穩定又大量的風電利用市場需求。沒有強力經濟動機推動,加之市場保障機制不完善,投資方可能要面對投入和支出不匹配,造成虧損,風電利用開發熱度不高的情況。
3.3 評估研發能力不足
目前,省內風能資源評估主要依據各地氣象站的觀測數據,利用數學統計分析法和數值模擬法得到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偏差。風能資源普查僅靠簡單的觀測數據支撐,難以掌握全局信息。各風能開發利用項目,一般要在當地建測風塔,進行少則幾月、長則一年的實地觀測,才能最終確定。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延宕項目進展。
風電屬新興產業,研發投入不足,缺乏專業人才,自主創新能力差。大型發電機依靠進口,短期內還無法快速熟悉;風力資源間歇性、偶發性強,需要強大的電力儲存技術,而該技術目前來說仍不完善。沒有統一的風電生產產品技術標準和檢驗標準及認證體系,導致風電管理不規范,造成不必要的中間成本支出。
4 改進措施
4.1 適當放寬限制條件
政府部門可聯動企業開展移除限制條件研究,適當放寬項目上馬限制。對壓覆礦問題,最好選址前考慮當地煤礦實際情況,充分探討項目合理性,避免在項目核準后,因問題無法解決而不能如期施工建設[2]。在林地、生態紅線等限制性因素上,提前做好調規安排,契合項目開發周期,滿足風能資源開發利用條件,確保投資收益,同時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造成環境損害的企業,要主動接受政府監督并進行生態補償。
4.2 優化風電市場環境
政府要研究制定適合本省、本地的風電項目激勵政策,提高風電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和市場收益,引導更多的投資者進入風電開發領域。同時,嚴格限制準入門檻,不具有環保資格的企業,一律不得進入該資源市場。加強整體統籌規劃,實現風電穩妥高質量發展,對風電資源的交易進行市場化工作,做好集中式風電項目競價配置。可借鑒國外稅費補貼方式,國家鼓勵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風電,并給予投資企業一定的經濟補貼和稅收優惠。對火力發電收相應的稅費,對使用風電的個人進行經濟補貼,達到降低風電收益差距的目的。
4.3 加大人才培養和經費投入力度
具備先進風電技術,熟練掌握風電開發利用知識的人才,缺一不可。投入資金,著重培養具有世界眼光、熟悉全球風電資源市場、掌握先進項目開發知識的專業型人才。以高校、企業、科研單位為依托,打造創新能力強的風電科研攻關隊伍。發展風電人才職業教育,創建實訓基地,鼓勵校企合作,實現人才培養無縫對接。
5 結語
貴州省風電利用事業,在短短幾年內實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完善,專業人才越來越多。在國家鼓勵支持風電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貴州畢節市威寧、赫章和六盤水市盤縣等地豐富的風能資源,已得到大規模開發利用,我省風電產業的發展必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吳戰平,帥士章,李霄.貴州省風能資源開發利用[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4.
[2] 劉志超,王洪彬,沙浩,等.我國風電利用技術現狀及其前景分析[J].發電技術,2019(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