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扁桃體術后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實施扁桃體切除術的219例患者資料,記錄術后發生出血的患者數量,分析患者術后出血的原因。結果:219例扁桃體切除術的患者中,術后出血11例,原發性出血1例,遲發性出血10例,術后出血率是5.02%。2例患者出血的位置在扁桃體窩上極緣,4例患者出血的位置在扁桃體中極,5例患者出血的位置在扁桃扁桃體下極。結論:扁桃體手術中,患者自身狀態,手術操作水平,術后恢復情況等,均為術后出血的常見誘發原因。嚴格掌握手術指征,豐富手術操作經驗及加強術后觀察,能夠降低扁桃體手術后患者出血發生率。
【關鍵詞】扁桃體術;術后出血;扁桃體
[中圖分類號]R7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4-0-02
扁桃體切除術是臨床治療慢性扁桃體炎、扁桃體過度肥大的有效方法。常見的扁桃體手術方法包含擠切術、單純剝離圈套切除術、電刀切除術及雙級電凝切除術等等[1]。手術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的滿血扁桃體炎及扁桃體過度肥大導致的相關臨床癥狀;但是患者手術后存在著創面出血的問題,影響著其術后恢復的效果。文章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實施扁桃體切除術的219例患者資料,根據患者資料及治療后出血情況進行討論,明確扁桃體手術后患者出血的原因,內容歸納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實施扁桃體切除術的219例患者資料,男女病患占比是119:100,年齡范圍5~65歲,均齡是(25.94±8.72)歲。扁桃體肥大132例,慢性扁桃體炎80例,扁桃體新生物7例。排除合并存在血液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妊娠期、月經期的女性患者,排除合并具有其他扁桃體切除禁忌癥的患者。
1.2方法 為患者實施經口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氣管導管固定在一側口角,手術使用美創等離子系統治療儀,MC401號刀頭操作。術者左手使用鉗夾緊扁桃體,右手持等離子刀順著腭舌弓、扁桃體的黏膜交匯部分,切開黏膜,露出扁桃體被膜。沿著被膜全面切除扁桃體,5檔能量切割。手術中出血點使用凝血檔止血處理,3檔能量凝血,凝血時間在1~3s之間。出血點較大位置,則延長凝血的時間。等離子刀頭分離扁桃體時,需要貼近被膜開展,預防對扁桃體周圍血管、肌肉組織等帶來損傷。手術中反復檢查創面,全面控制出血點。
1.3評價標準 記錄術后發生出血的患者數量,分析患者術后出血的原因。
2 結果
2.1扁桃體手術后出血的患者數量 219例扁桃體切除術的患者中,術后出血11例,原發性出血(出血時間在手術后2h以內)1例,遲發性出血(出血時間>術后2h)10例,術后出血率是5.02%。
2.2扁桃體手術后患者出血的位置 在術后發生出血的11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血的位置在后扁桃體窩上極,4例患者出血的位置在扁桃體窩中極,5例患者出血的位置在扁桃體窩下極。
3 討論
3.1扁桃體手術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1)手術時機掌握不當: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急性扁桃體炎癥發作后急性炎癥控制不足14d時間,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處于月經期,高血壓病控制不佳等,則不適合行手術操作[2]。(2)手術中執刀醫生的操作能力、臨床經驗等,也會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3]。初學者因為操作不夠嫻熟,責任可能會出現手術創面損傷較大、較深的情況,如果未能沿著扁桃體被膜剝離,或等離子刀頭沒有朝向扁桃體等等,均會致使患者深層肌肉損傷、血管損傷,手術中患者出血量較多,凝血時間延長,增加了止血的難度[4]。(3)假膜脫落時間和遲發性出血的關系:手術中創面上的假膜是蛋白質在40~65℃的熱損傷下,變性構成的一薄層保護層,能短時間對創面生成保護效果,預防創面出血[5]。但是在假膜脫落的情況下,不穩定的創面會再次出血。本次臨床研究的結果顯示,219例扁桃體切除術的患者中,術后出血11例,原發性出血1例,遲發性出血10例,術后出血率是5.02%,手術后出血的發生率較高。在凝血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可能會致使患者假膜生成過厚,脫落時間變長,增加了患者術后遲發性出血發生率。(4)手術后用力咳嗽、排便或者進食不當、未注意口腔衛生,也可能會致使患者假膜脫落出血。在本次臨床研究中,10例遲發性出血的患者1例因為咽部異物感,頻繁咳嗽致使出血。1例患者在晨起用力排便后出血,2例低于12歲的患兒在手術后進食骨頭,發生雙側扁桃體窩彌漫性滲血問題。(5)感染:手術創面感染會增加患者出血的發生率,具體表現為軟腭、腭弓腫脹,創面假膜污穢,厚薄不均[6]。
3.2扁桃體手術后出血的預防對策分析 如果患者手術后出血,則需要快速鎖定出血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出血的血管多走行在扁桃體周圍的腭降動脈分支、腭升動脈分支、舌背動脈等。在扁桃體窩內存在凝血塊的情況下,會影響手術的視野,需要快速實施清除。在本次臨床研究中2例患者出血的位置在扁桃體窩上極,4例患者出血的位置在扁桃體窩中極,5例患者出血的位置在扁桃體窩下極。在扁桃體窩下極及扁桃體窩上極比較易于出血。在患者手術后,需要對上述位置重點予以觀察,及時發現出血癥狀且快速予以處理。具體而言,扁桃體手術后出血的處理方式如下。(1)局部冰敷或含漱止血:將冰袋放在患側頸旁,頜下頸動脈周圍,且包含腎上腺素的生理鹽水漱口,在少量出血的情況可以自主停止出血。(2)壓迫止血或者局部注射止血藥物:使用利多卡因粘膜表面麻醉后,棉球壓迫出血位置>5min,可以反復壓迫處理。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添加適量腎上腺素局部注射治療,增強麻醉的效果,快速止血。(3)電凝止血及縫合止血:在發現顯著出血點的情況下,可以在患者能夠配合的條件下予雙極電凝或縫扎止血處理。(4)針對于頑固性出血的患者,因為出血量較大,患者視野比較模糊,加之吞咽反射頻繁,止血控制的難度相對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處理,對出血點實施縫合或者電凝止血處理。醫護人員需要隨時做好氣管切開的準備,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5)針對于年齡較小難以配合的患兒,則需要快速實施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后止血處理。在局部止血的同時,還需要使用止血藥物及抗生素等,預防患者感染,對應補液、輸血治療等,快速控制患者的臨床癥狀。
綜合上述內容,扁桃體手術期間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致使患者術后出血。臨床需要嚴格掌握手術指征,豐富手術操作經驗及加強術后觀察,能夠降低扁桃體手術后患者出血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胡偉鵬, 張勇, 古觀保. 低溫等離子刀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后出血的分析及預防探究[J].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35): 88-89.
[2] 林榮志, 洪育明, 梁振源, 等. 手術結束前升高血壓對減少低溫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后出血的療效觀察[J].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7, 24(01): 39-40.
[3] 胡躍. 針式電刀扁桃體切除與扁桃體傳統剝離術后出血的比較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2016, 32(33): 76+78.
[4] 李亮, 沈蓓. 兒童扁桃體腺樣體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后出血特點分析及應對策略[J].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6, 23(06): 309-312.
[5] 李華超. 低溫等離子刀行兒童扁桃體及腺樣體切除術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31): 82-83.
[6] 程默羽, 汪旭. 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與常規扁桃體剝離術術后出血情況的比較[J]. 微創醫學, 2015, 10(04): 449-450+492.
作者簡介:方佳(1983.09-)女,漢族,貴州興義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