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勝
摘要:在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一些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具備思想道德修養。只有通過二者的緊密結合,才能夠讓學生在初中階段有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并且進行長久的發展。在目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出現了不足之處,這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改進的地方。本文結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責任意識;培養途徑
引言
在素質教育不斷開展的今天,教師在進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時,就應該滲透一些責任教育,讓學生具備責任意識。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才能夠將所學的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且用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實踐行為。在進行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以生為本,通過學生個人的努力來解決實際中的知識運用問題。
一、引導學生完成自學,讓學生對課程負責
在以往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會帶領學生進行上機操作,這無可厚非。但很多教師的教學采用了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實際的教學前,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自學來完成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對自己的責任感。學生在課前可以通過微課的方式,來了解到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并且通過具體的操作步驟來完成相關的任務。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才能夠對自己負責,對教師負責,對自己的課堂負責。教師在進行課前任務布置時,也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人能力,通過有效的課前任務的布置,學生就能夠樹立起對自己的責任意識。在課前,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完成任務。學生在課前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找到一些感興趣的內容,并且進行動手操作[1]。學生就能夠為接下來的課堂中的學習做好鋪墊,發揮責任意識在信息技術課前學習中的重要意義[2]。
例如,在講解蘇科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中《初識Flash動畫》時,學生可以在課前完成對基礎知識的認識,學會啟用Flash的方法,這能夠讓學生多自己負責,并樹立對動畫制作的興趣。
二、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樹立對家人的責任感
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教師在進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時,也可以滲透進行情感教育,通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來發揮學生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掌握的信息技術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問題,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才能夠具備責任意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且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靈活地進行設計。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起對家庭和親人的責任感。盡管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知識并不是為了報答家長,但學生可以通過學好知識來換取家長的喜悅,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應該進行有效的指導,加強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通過將科學文化教學和思想教學相結合,就能夠讓學生對家庭負責,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結合起來,加強應用和實踐,讓學生在學習時獲得更好的體驗感[3]。
例如,在講解蘇科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中《動畫基礎知識》時,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動畫制作的原理和發展歷史現狀等,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家人的喜好,比方說北方學生的爺爺奶奶喜歡二人轉傳統藝術,學生就可以用動畫的制作為家人制作二人轉的動畫。
三、將信息技術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社會責任感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一些社會中的隱患也隨之產生,網絡安全問題也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為了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學習到的信息技術知識來指導生活中的實踐,解決真正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培養成專業性的人才,讓學生承擔起社會的責任,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幫助學生獲取一些社會信息,通過一些教學視頻和圖片來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社會責任感。
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來為學生講解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意義,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時候,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學生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信息和事例,結合自己的所學知識來進行分析,提出有效且可行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能夠真正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和信心,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意義,進而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并且靈活的運用知識[4]。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基礎知識,更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只有進行責任教育,才能夠讓學生教學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且促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刻的理解,避免出現錯誤。
參考文獻:
[1]王穎.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12):134-135.
[2]潘海明.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讀寫算,2020(11):11.
[3]王洋.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淺析[J].考試周刊,2020(09):21-22.
[4]劉麗霞.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J].讀寫算,2019(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