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昌華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教學手段。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知道這一時期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性,從而對自身的教學理念做出及時的更新,以具有可行性的策略盡己所能的去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閱讀情境;合理問題;課外閱讀
閱讀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一種過程,閱讀可以使一個人獲取知識,改變思想,甚至于改變命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可以有效的促進其進步和成長。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加強對閱讀教學的重視,將無聲的文字轉變成有聲的傾訴,進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知識的學習。下面,我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閱讀的教學質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在新時代的教育環境下,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已經被廣大教師所認可,所以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遠遠比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策略可行。因此,作為一名正處在豐富的科學技術時代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學會充分利用新的教學資源,以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創設閱讀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進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語文知識和技能,以求達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精衛填海》這篇課文時,首先,我對學生說道:“大家都看過關于哪些神話故事的動畫片呢?”在學生說了各式各樣的神話故事的名字后,我繼續對學生說道:“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精衛填海》的動畫片呢?”于是得到了學生統一的回答。緊接著,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動畫片,使學生很快地走進了課堂當中。然后,我對學生說道:“現在大家開始品讀課文,找一找精衛填海的原因,思考精衛的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之后,我與學生一同對課文進行閱讀分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了精衛不畏艱難,持之以恒的精神。緊接著,我引導學生做了一個小的表演活動,即讓學生佩戴大海、精衛的頭飾分角色有感情地閱讀課文,由此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最后,我引導學生對全文做了總結,使學生感受到了這篇課文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進而讓學生交流了這節課的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閱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營造了課堂上濃厚的閱讀氣氛,切實達到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提出合理問題,刺激學生閱讀欲望
在語文教學中,問題的解決辦法往往需要通過閱讀文本尋找答案,而提出問題也是發散學生學習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在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提問環節,為學生提出合理的問題,從而刺激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在閱讀中高效獲取知識,使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之后的快樂,以求學生日后能夠更加有動力的去閱讀文本,實現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目標。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這篇課文時,首先,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關于納米和納米技術的圖片,增加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對學生提問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也許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隨意消失變化的事物離我們只有僅僅幾年之遙的納米時代,那什么是納米?什么是納米技術?大家想不想了解關于這方面的知識呢?”于是順利刺激了學生的閱讀欲望。然后,我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助力學生理解課文,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納米技術的神奇之處,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精神,了解了說明方法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之后,我與學生一同交流了當前時代下的科學技術,使原本枯燥的課堂環境瞬間變得生動起來了,進而幫助學生歸納了文章內容,激發了學生閱讀科普類文章的興趣。最后,我簡單地做了課堂小結,讓學生交流了這節課的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問題,有效刺激了學生的閱讀欲望,進而傳達出了先進的科學思想,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了文中的科學精神,大大提高了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
三、加強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知識視野
教材本身的閱讀內容是十分有限的,知識的田野則是一望無際的,若是教師把閱讀內容僅僅局限于教材當中,一定程度上也會使學生的眼界變得狹隘,這是阻礙學生發展的一種行為方式。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拓展教材以外的知識,對學生加強課外閱讀的引導,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完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時,首先,我對學生說道:“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有著數不盡的山清水秀的風景,大家都知道哪里呢?”在學生說了不少的名勝后,我對學生說道:“你們所說的那些風景都知道有哪位古人為它們做過詩嗎?”然后,我為學生介紹了廬山和《題西林壁》這首詩以及作詩的大詩人蘇軾,進而讓學生觀看著廬山的畫面,聽著這首詩的誦讀音頻,激發了學生誦讀這首詩的情感,在學生對該詩產生了極為濃厚的閱讀興趣之后,我引導學生對這首詩的內容做了具體的賞析,幫助學生分析了這首古詩中所蘊含的道理,使學生懂得了要想了解一個事物就必須進行全面的觀察,不能只看一面。最后,我對學生說道:“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多描繪廬山的詩,比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等等,希望大家在課下進行積累。”進而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收獲做了交流。這樣,我通過注重加強課外閱讀,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知道了我國的古詩詞文化之多之廣,從而增強了學生的閱讀動力,順利完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而言之,閱讀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豐富學生文化內涵的一種有效方式,值得在當下乃至未來被提倡。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加強對閱讀教學的重視,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實現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蘇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策略[J].學周刊,2019(35):134.
[2]魏前進.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甘肅教育,2019(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