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健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構建開放、自主與多元的語文課堂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行為,讓學生多思考、多探究、多交際,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必要策略。為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嘗試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新教學手段,切實豐富與優化語文教學結構,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做好充足準備。本文將從設計多媒體課件、整合多媒體資源、完善線上實時互動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組織學科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媒體技術;整合策略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基本上是通過課堂活動展開的,教師也比較依賴傳統的教學手段,集中精力去整理、傳播語文知識,但是卻難以真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行為,讓學生無法產生良好的學習效能感。對此,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以及智能化教學手段的普及,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步成為最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之一,可以切實拓展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讓學生及時發展自己的語文素養。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開發多媒體技術的多重功能,不斷優化教學結構,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得有效,由此優化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情感。
一、設計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代替常規板書,且要比常規板書更加直觀、形象,教師不必在課堂上現成書寫板書內容,學生也不必一五一十地照抄板書筆記,可以直接解放教師、學生,使其留出更多的時間去探究語文知識的內涵。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設計多媒體課件,由此優化板書形式與具體內容,切實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課件的引導下逐步實現自主學習,由此改善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就如在《濟南的冬天》一課教學中,筆者就提前設計了多媒體課件,以便讓學生在語文課上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課文內涵。首先,筆者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了一些濟南的冬景照片,由此創設了直觀情境,便于學生及時展開進入閱讀情境,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好奇。接著,筆者會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一些問題,如課文一共描寫了哪些景物與事情、作者對濟南的冬天抱有這樣的感情、文章是按照哪個線索去描述濟南的冬天的,等等,希望學生可以及時通過問題思考去整理課文內容,促使學生展開閱讀思考,自主分析課文的行文結構與語言特點。在此過程中,筆者也會適當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一些結構圖,希望學生能夠形成直觀認識,不斷豐富自己的閱讀理解,及時整合文本內容。
二、整合多媒體資源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是以課文資源為中心的,教師很少會開發教材之外的語文知識,學生由于學習壓力繁重、學習積極性不高,也很少自主探究教材之外的語文知識。但是,新課改以全新的課程資源觀分析了這一教學因素,提倡一線教師根據教學現實需求來整合豐富的課程資源。為此,初中語文教師便要積極利用多媒體資源來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切實改善學生的語文認識,不斷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結構。
就如在《觀滄海》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直接整理了一些聲像資料,首先以《觀滄海》朗讀音頻營造了閱讀情境,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活動中產生了積極思考,再展示了大海的真實照片,讓學生能夠順利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想象作者當時的心境。如此,初中生就可以順利進入閱讀語境,真正理解詩人的雄偉抱負。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探究課文主旨,筆者還利用多媒體資源整理了曹操的一生事跡,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詩人的性格,使其自主分析課文內涵。
三、完善線上實時互動
在過去,由于課堂教學活動是促使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陣地,教師是知識的“代言人”,所以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由教師單向向學生傳遞語文知識,希望可以在短期內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知識。但是,新課改則強調了生本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組織線上互動,讓學生始終都能以主體身份參與到語文探究活動中,切實優化學生的學科思維。
就如在《皇帝的新裝》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全面探究了課文內容,梳理了課文線索,使其自主劃分了課文段落,概括了文意,讓學生能夠全面內化本課知識。待小組探究結束之后,筆者就讓各個小組在講臺上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現小組探究思路,利用投影功能展現小組結論,由此展開組際分享,切實豐富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經驗。在此過程中,初中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體身份,可以切實優化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情感,促使學生及時取得學習進步,很好地優化了師生互動模式。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去組織學科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全面發散學生的語文思維,驅動學生實現全面進步,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全面開發并整合多媒體技術的各個功能,科學使用,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1]朱聯.論多媒體技術促進初中語文開放式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8(25):155-156.
[2]李沂巖.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策略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