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波
摘要:當前,很多教師都在積極地應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而任務驅動法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代表,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任務中,從而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也能夠達到良好的作用。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任務驅動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任務驅動法;應用途徑;探究
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階段,這段時間的教學質量,直接決定到學生未來在語文領域的造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任務驅動法,能夠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鼓勵學生探索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營造情境,展示學習任務
小學生對于趣味性、故事性、直觀性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單一、枯燥的內容無法激發學生的注意力。為了能夠讓學生正確對學習任務進行認識,并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教師可以使用趣味化的情境,將學生帶入到任務當中,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習任務。
例如,在學習《落花生》的時候,我為學生準備了幻燈片,讓學生跟隨我一起,了解一下花生的成長過程:花生和其他的植物不一樣,它是在土壤里生長的。當它成熟的時候,從地表也看不出來,需要農民將它拔出來,才能夠一探究竟。而且花生不僅好吃,還能榨油,應用非常廣泛。我為學生布置了學習任務:剛才我們對花生進行了初步了解,相信大家都對花生產生了興趣。那么讓我們深入到教材中,找一找,花生最可貴的精神是什么呢?請大家用一句話來進行概括。在情境之中,學生對于花生的特性實現了了解,并且能夠帶著樂趣走入到課文中,更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小組合作,促進思維發展
在學生進行任務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在處理比較復雜的學習任務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讓小組中的成員能夠圍繞同一個任務來進行分析和解決,在互幫互助中實現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例如,在學習《古詩三首》的時候,我先帶領學生對第一首詩歌《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進行了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流程,并掌握了與古詩相關的知識。然后,我讓學生前后四人分為一組,按照教師講解的流程,來學習第二首詩《稚子弄冰》。小組中的學生先對第一首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學習的流程進行了梳理,并且仿照教師的方法,開展了合作學習。有的小組劃分了學習任務,讓小組中的每個人都當做老師,分別對古詩中的四句詩來進行講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掌握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并在聆聽其他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掌握了更好的學習方法,對自己的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進行了補充。當其中一名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其他學生都會努力幫助他,確保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都能夠得到順利完成。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能夠為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新方式,從而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自主探究,提高實踐能力
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雖然會對語文知識進行了解,但是往往處于被動角色,難以實現對語文知識的主動掌握。在高年級階段,學生的學習綜合能力都實現了提升,可以探索更高層次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投入到學習任務的完成中,讓學生能夠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實現實踐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例如,在學習《太陽》的時候,課文中對太陽進行了綜合性的介紹,能夠讓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太陽,培養基本的科學觀念。我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后,為太陽寫一份“自我介紹”,將自己從這篇文章中認識到的太陽進行介紹,展現太陽的基本特性。有的學生通過列表的方式為太陽寫了一份“簡歷”:“姓名:太陽;與我們的距離:一億五千萬千米;體積:一百三十萬個地球;表面溫度:五千五百攝氏度,能讓鋼鐵變成氣體。”有的學生使用趣味化的方法對太陽進行了介紹:“大家好,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地球的好朋友:太陽。別看它們是朋友,但是太陽要比地球大很多,是地球的一百三十萬倍呢。正是有了太陽這個好朋友,地球上才有了這么多的生命和能源。”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對《太陽》這篇課文進行了探究,從而使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得到了發展。
當前,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它不僅僅改變和創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時候,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來為學生布置多樣化的任務,使用情境將學生帶入到任務中,并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能夠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實現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鄢青,謝茶花.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9(19):377-378.
[2]黃磊.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語文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運用[D].閩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