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晨
摘 要:分段澆筑施工技術在我國橋梁工程中的應用范圍極廣,技術的所需設備數量并不多且并不需要為部分工序單獨設立腳手架,具有施工方便快捷的技術應用優勢。而懸臂施工技術作為分段現澆橋梁使用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與橋梁整體的結構穩定性與質量存在著緊密聯系,這就要求施工單位應提高對懸臂施工技術的重視,以充分發揮出其應用優勢。本文簡述了分段現澆橋梁施工的前期準備工作,并就懸臂技術要點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夠為同行業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分段現澆橋梁;懸臂施工技術;前期準備;要點
中圖分類號:U445.4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作為基礎設施中的重要部分,橋梁工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作為建設單位必須嚴格把控施工流程,以保證橋梁建設工作的整體質量與建設安全性。從實際情況來看,懸臂施工技術在分段現澆橋梁施工過程中突顯出了極佳的應用效果,無論是承載能力還是性價比,均符合建設預期,且整個技術應用流程較為簡單。而想要從根本上提升橋梁工程的施工質量,就必須選擇應用科學合理的懸臂施工技術,為順利展開后續的施工過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1 分段現澆橋梁施工前期準備工作
1.1 對技術分工予以明確
只有橋梁施工主要技術被明確后,技術人員才能聯系現場地質條件與設計需求等制定出完善的施工計劃,并進行妥善分工,為后續施工環節提供有效的指導條件。懸臂施工技術作為分段澆筑工程中常用的技術類型,應重點考慮該技術的操作流程。
1.2 混凝土澆筑方案的明確
橋梁結構是否能夠具備足夠的強度,與混凝土有著緊密聯系,在選擇混凝土時應將強度作為優先考慮條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部分橋梁工程的現場環境較為復雜因此不能夠在現場完成混凝土的制備任務,而是應選擇距離較近的攪拌站,確保所拌和的水泥質量與性能符合標準后,才能夠將其運輸至現場進行使用[1]。部分橋梁工程規模較大,分層澆筑是其主要的施工方式,每層的澆筑厚度均應聯系混凝土性能與結構類型條件才能確定,一般上限厚度為28厘米,但不可小于25厘米。
2 分段現澆橋梁懸臂施工技術要點
作為分段現澆橋梁工程中最為常見的施工技術,懸臂施工技術的應用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作為施工單位應嚴格控制技術的應用流程,保證應用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并應將各環節的施工質量與標準相比對,這樣才能避免形成質量隱患,在提升橋梁使用安全性的同時也能夠起到延長使用壽命的作用。因此,對懸臂施工技術的應用環節進行深入分析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應用價值。
2.1 掛籃施工
掛籃施工是懸臂技術應用的首要環節,需要注意的主要包括以下三點:第一是應聯系施工設計方案綜合考慮懸澆最大長度與橋梁結構,且需要明確掛籃尺寸,確保其大于設計尺寸的情況下才能保證整個操作流程的簡便性與有效性;第二是應保證掛籃各項參數的計算準確性,無論是荷載還是自重均應控制在施工標準范圍內[2]。只有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才能保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計算失誤而帶來的不良影響;第三是在掛籃類型的選擇環節,應聯系施工要求與具體的橋梁功能才能完成選擇任務,經常應用的類型主要包括斜拉式掛籃與桁架式掛籃。
2.2 先懸臂施工
第一是明確主橋的中心軸線,并以此為基礎保證劃分的兩個部分的對稱性,隨后才可在固結柱與承臺處展開后續的張拉作業環節;第二是應在柱墩位置設置具有永久屬性的支座,且需要在設置完畢后對其承載能力進行核驗,確保其承載力滿足標準后才能繼續展開橋段的其他作業流程;第三是確認橋段的建設質量與施工標準相符的情況下,即可將其與主橋墩進行連接,且應保證荷載試驗的展開及時性;第四是完成以上所有流程后確認各部分與施工標準相符后,即可推進先懸臂施工進度,奠定分段澆筑橋梁的施工基礎。
與橋梁每一節段的施工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是在橋梁整體結構中起到關鍵的承力作用的是2至7橋段,在這些橋段中要求無論是結構強度還是荷載能力,均應從多角度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綜合考慮后才可展開后續的節段使用作業流程;第二是確認所建設的混凝土結構與相關標準相符后才可展開合龍作業流程,尤其是對于該位置的作業施工更需要在較低溫度的時間節點處進行。合龍完畢后應對結構進行灑水養護,并應聯系施工現場的其他因素對混凝土的養護手段予以明確。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應選擇應用濕潤保濕的重要養護手段,尤其是在冬季更應預先制定有效的養護方案。
2.3 后懸臂施工
先懸臂施工完畢后即可依據一定順序拆除支架,隨后即可展開后懸臂施工過程,具體包括以下兩點:第一是應在合龍環節確認邊跨高度差數據,確保高度差數據在15毫米以下。同時應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養護環節予以強化,以降低裂縫等問題的發生風險;第二是應在推進中跨合龍過程中,相關人員必須嚴控高度差,并應做好與應力相聯系的一系列操作,從而保證合龍工序完成后應力上限值的獲取合理性與準確性,從而降低由于應力過于集中而使得整體結構受損現象的發生風險。
2.4 線形施工監測
由于橋梁結構的特殊性,使得其應用安全與結構的形變之間存在著極為緊密的聯系,極易在產生形變后影響到結構的應用效果與使用壽命。再加上分段澆筑橋梁由于組成結構特點使得相關施工技術在應用時,無論哪一個施工環節均需要保證監測的嚴格性,簡單來說就是應保證線形施工監測工作的有效性。該環節通常以全站儀作為展開工作的基礎,通常以橋梁兩端作為主要的參照物,繼而達到對分段澆筑環節每一項施工參數的全面監控目的。該過程起到的不僅僅是在線監測的作用,全面性與實時性的數據采集特點也為保證數據的分析及時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且能夠為懸臂施工后續進度的持續性推進提供技術支撐條件。該類型的監測工作在展開后,能夠搜集到多類型數據,包括合龍后的線性流傳度、工程標號標高、混凝土收縮幅度以及立模施工標高數值等。
2.5 懸臂施工的具體效果
在橋梁施工完畢后,作為施工人員應力聯系具體的施工記錄對懸臂施工技術在應用后所突顯出的應用效果進行總結,主要包括以下三點內容:第一是應判斷在分段澆筑流程中懸臂施工技術的應用是否能夠保證其合理性,處于不同施工環節的施工作業質量能否達到預期標準,以及在過程中是否存在著技術問題影響了工程的推進效率與最終的結構建設效果;第二是應聯系現場實際施工條件與結構建設完成度,對線形控制結果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且需要對合龍標高的誤差進行核對,確保產生的數據誤差始終被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第三是應對橋梁結構的建設質量進行全面且嚴格的檢查,確定工程的質量等級后應與標準進行核驗,只有等級合格且與具體施工技術標準相符后才可將其投入到正常運轉過程中。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使得各區域的貿易往來與人們的出行需求逐漸增多。作為承擔著連接各城市的基礎設施,道路橋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們對道路橋梁的關注度也在逐漸提升。因此,作為工程建設施工單位,應充分聯系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現場施工條件選擇出最為合適的施工技術類型,以從根本上提升橋梁的整體質量。懸臂技術由于其突出的應用優勢使得其被廣泛應用在分段澆筑橋梁建設環節,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該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將逐漸擴大,奠定我國各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民騫,陳育奇.分段現澆橋梁的懸臂施工技術在橋梁施工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2017(19):96-97.
[2]俞華凌.大跨徑連續混凝土梁橋的施工監控[J].建筑施工,2017,39(08):1268-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