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
摘 要:市政道路工程建設是城市發展的重點之一,結合城市骨架路網規劃與近遠期土地開發時序,合理避讓棚戶區是林城東路延伸段的設計難點,因此,必須要選擇最合理的道路線位,布置滿足功能需求的立交形式,才能將項目做到符合貴陽市“大貴陽”發展戰略,推動全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林城東路延伸段;道路選線;鐵路節點;道路互通立交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識碼:A
1 建設背景
2017年修訂版《貴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提出了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充分利用貴陽的交通區位優勢,完善以道路、鐵路運輸為主的對外交通建設,建設好道路主樞紐,加快對外通道的建設,完善城區城市交通網絡與對外交通網絡功能對接,加強城市組團的連接,緩解城市擁堵。林城東路延伸段規劃為城市核心區域東面的一條南北向大道,南面與花冠路相接,構成了核心區域東面交通大動脈,該道路串聯了觀山湖區、烏當區、云巖區、南明區、經開區和花溪區。林城東路延伸段的建設把實現“大貴陽”建設推入新的階段。
2 功能定位
(1)林城東路延伸段為城市東部南北向的交通大動脈,彌補了城市東部南北向組團交通不便的情況,合理優化了路網結構,充分發揮了橫向城市主干道的功能,提高各區域路網交通能力,加強各區之間匯聚功能[1]。
(2)擬建道路的建成,將緩解城市核心區域花溪大道和城市核心區域西面花溪二道等縱向跨區域的交通壓力。
(3)擬建道路繼續往南延伸可接惠水,是貴惠同城化發展的需求。道路往北延伸可通過鹽沙線、站東路互通連接北部新城,進一步擴大了貴陽市“1小時經濟圈”。
(4)林城東路延伸段建成可以激活東部片區城市的發展進展,推動東山片區、黃山沖片區、百花山片區的棚戶區改造,是經濟發展重要通道,擴展城市發展空間,推動城市化進程。
(5)綜上,本道路定位為兼顧地塊服務功能的縱向干道,按照結構性主干道標準進行設計,主線全線不設置紅綠燈,重要節點采用立交轉換。
3 工程規模
林城東路延伸段,道路起點接林城東路和同城大道交叉口,終點接花冠路,自北向南延伸。道路全長17.17 km,涉及貴陽市三個行政區,其中觀山湖區范圍占3.93 km,云巖區范圍占10.12 km,南明區范圍占3.12 km,標準段道路紅線寬度為40 m,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橫斷面布置為雙向八車道,采用兩塊板形式進行布置。全線新建立交十三處,19座主線橋梁,橋梁全長8.44 km(包含框架橋),2座隧道,隧道全長2.28 km,全線橋隧比共62.46%。
4 道路走廊帶概況
道路起點接同城大道,沿現狀林城東路走廊帶,下穿騰飛路與西二環,上跨站西路并形成互通立交。上跨高鐵北站的17條鐵軌,上跨規劃站東路,上跨渝黔鐵路、川黔鐵路,再從輕軌雅關站北側上跨鹽沙大道,由于豎向高差采用聯絡線的形式與鹽沙大道互通,以隧道的形式穿過鹿沖關森林公園。主線下穿中環,形成互通立交。主線上跨財大,輔道服務地面層。與新天大道形成三層菱形立交。與新天二道形成兩層菱形立交。以路基和隧道形式下穿海天園,在百花新苑西側上跨北京東路,形成互通立交,下穿延安東路延伸段,下穿實驗三中操場,下穿規劃旭東路,在東山壹號西側下穿東山路與中山東路延伸段,形成組合菱形立交。道路上跨南明河,下穿湯巴關路,并與湯巴關路形成互通立交,道路從紅巖醫院與綠景家園之間穿過。主線繼續往南延伸,以跨線橋形式接入寶山路,與油榨街、機場路形成互通立交,貴鋼橫一路采用右進右出,上跨貴鋼橫二路,形成菱形立交,終點接入花冠路預留接口。
5 設計重難點分析
5.1 道路路線布置
林城東路延伸段路線長,標準高,沿線控制性因素較多,道路多次與市政道路、鐵路等交叉,道路紅線內受老城區建筑密度高、鹿沖關森林公園生態紅線與林地、小關片區基本農田影響等,道路受控條件極其復雜,道路設計選線關鍵點如下:
(1)從路網布局看觀山湖區連接老城區,目前主要有北京西路、黔靈山路、觀山東路、西出口道路,這幾條城市主干道直入老城區核心,要去城市南面的車輛必須從城市核心區經過,使城市核心區道路交通壓力增大。貴陽東面縱向道路只有中環東路,中環東路與貴陽老城區的縱向道路寶山路的平均間距為3 km,在這區間城市核心區域橫向道路與中環東路聯系較少沒有形成有效的城市路網。
根據以上問題貴陽市交通委員會重新梳理了城市東面的路網,在寶山路與中環東路增加一條縱向的城市主干路為林城東路延伸段,把老城區比較重要的橫向道路延伸至林城東路延伸段上,從而緩解了老城區交通壓力,把南北過境交通疏散到了林城東路延伸段上去,彌補了城市東部南北路網不足。
(2)從城市發展來看,老城區中西部路網布局較為合理,周邊土地都得到釋放,城市布局已很成熟。城市東部路網布局不足,造成了寶山路以東,中環東路以西之間的土地還未得到釋放,道路都是老舊小區和城鄉結合的棚戶區,居民出行非常不便。林城東路延伸段和老城區橫向道路的建成將提高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把貴陽的發展再一次帶到更高的極點。
(3)道路走廊帶有基本農田,一級林地,生態紅線等因素困擾,在設計上首先收集基本農田、林斑和生態紅線具體位置,在路線的布置上合理采用避讓和結構物穿越以上三大因素,把影響降到最低[2]。
5.2 高鐵北站控制節點
貴陽市已建高鐵北站為南北向,進站鐵路有17股,占地較寬,而林城東路延伸段在該節點為東西向道路,經過設計部門的反復研究和與鐵路部門的對接設計中考慮了兩種方案:
方案一采用隧道下穿方案:從路網平面和豎向布局該方案將從西二環采用隧道形式下穿,在西二環和站前道路之間形成兩層道路,然后一直采用隧道下穿高鐵17股鐵路線,穿越了黔靈山脈才能出隧道,該隧道全長為4.9 km。
方案二采用橋梁上跨方案:該方案為保證區域縱向道路西二環、站前道路能與林城東路發生互通關系,該方案主線站前道路之前提前臺坡上跨站前道路,繼續上跨17股鐵路線和站東路,然后從黔靈山脈的山谷穿越。該方案采用主跨388 m斜拉橋跨越17股鐵路線,也保證了鐵路的擴容寬度。
優缺點分析:方案一優點:(1)在市政道路運營期間對鐵路干擾較小;(2)對黔靈山脈影響最低。缺點:(1)對站前和站東路網基本沒有聯系,對交通組織影響較大,不能實現交通快速轉換;(2)施工中保證高鐵不沉降施工難度大;(3)可能會影響到高鐵部分橋梁的樁基。
方案二優點:(1)與站西路和站東路東能形成節點互通,快速疏導交通;(2)橋梁的轉體施工對運營的高鐵影響較小;(3)橋梁的造型設計能形成城市亮點。缺點:(1)在市政道路運營中對鐵路采用防拋措施,保證鐵路運營安全;(2)橋梁遠期維護成本較高。綜合以上分析本次推薦方案二。
5.3 紅巖醫院節點
林城東路在湯巴關以南的線位從紅巖醫院與綠景家園之間穿過,紅巖醫院臨路一側有一處現狀的7層建筑及規劃的新門診大樓,現狀綠景家園和規劃紅巖醫院房建最小距離為27.5 m,平面空間寬度受限,路線設計方案采用雙層橋的形式(上下行橋梁疊加),避免對綠景家園的拆遷,同時也保證了紅巖醫院擴建的用地條件。
6 結語
林城東路延伸段作為連接城市東西向和南北向的重要城市道路,對于緩解中心城區道路交通擁堵、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產業發展、推動東部產業新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項目建設將加快打通城市大通道,暢通城市大循環,促進新區和老城、貴陽市和貴安新區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吉謙.交通工程總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趙海云.淺談公路路線的選線原則[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4(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