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艷
摘 要:本文從我國道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現狀出發,簡要分析了影響道路運輸旅客的安全因素,并針對安全管理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為相關企業帶來一定的工作參考。
關鍵詞:道路管理;旅客運輸;管理重點;建議
中圖分類號:U492.4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趨向于擴大化發展。當人民群眾需要中遠距離出行時,道路旅客運輸則成為了首要的選擇對象。對于道路旅客運輸而言,人民群眾不僅僅關心其快捷性和經濟性,同時更加關心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道路運輸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工作,重視道路運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和各項影響因素,并通過有效的管理措施來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1 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1.1 企業因素
道路旅客運輸管理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內容。由于受到早期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一般的道路運輸企業均為國營單位,直接受地方交通部門管理,且多數道路運輸企業有著悠久的發展歷程,具有完善的道路旅客運輸管理體系。從某種角度來看,道路運輸是事故率最高的一種出行方式,一旦出現交通事故,則勢必會造成不同規模的旅客傷亡和財產損失。此外,隨著各個地方交通管理部門對于道路運輸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各個道路運輸企業逐漸趨向于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所有從業人員均為持證上崗,并具有一定的從業經驗。在一系列措施的影響之下,我國近幾年的道路運輸事故發生率逐漸下降,道路運輸出行也成為了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安全出行方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部分道路運輸企業對于安全事故依然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只要在實際中不出現大規模、較大的安全事故,即不會過分追究責任。此外,部分企業目前執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如監管職責劃分不清、動態監管不到位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必然直接影響到了道路旅客運輸的安全性。交通事故無論規格大小,一旦發生勢必會造成旅客傷亡和財產損失。交通安全應當是道路運輸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始終關注的問題,企業方面需要積極發現現行管理制度中的弊端和不足之處,不斷健全管理體系和機制,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1]。
1.2 駕駛員因素
駕駛員是決定道路旅客運輸安全的關鍵因素。從既往的交通事故原因來看,駕駛員不熟悉線路、違規駕駛、超速駕駛、疲勞駕駛等均是導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速駕駛和疲勞駕駛的占比最高。當汽車處于超速狀態時,一旦道路上發生突發事故,駕駛員很難在有效時間內制動汽車,導致汽車出現碰撞、側翻等,并引發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而當駕駛員處于疲勞駕駛狀態時,其對于汽車的掌控能力、對路況的判斷能力以及出現危機時的應急速度均會明顯下降,從而為旅客運輸的安全性埋下隱患[2]。
1.3 旅客因素
在分析旅客因素時,首先需要判斷旅客的精神狀態和身體情況是否滿足乘坐道路交通運輸車輛的基本要求,且旅客上車時需要對其進行嚴格檢查,避免旅客將危險品、易燃易爆品攜帶上車,從而在根本上保證行車安全。最后,駕駛員需要嚴格控制客車的乘坐人數,避免出現人數超載的情況[3]。
1.4 環境因素
路面狀況、天氣情況和周圍環境是影響道路旅客運輸安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當車輛在山區行駛時,路況復雜、危險路段較多、視野狹窄等均會影響到車輛行駛的安全性。此外,當路面存在濕化、凹凸不平的狀態時,汽車的制動效果將受到直接的影響。最后,不良天氣因素會對車輛行駛造成一定的干擾性,尤其是存在暴雨、大風和大霧天氣時,駕駛員的視野范圍、對車輛的操控能力都會受到較大的限制。
2 道路旅客運輸安全管理的建議
2.1 樹立安全管理意識
對于道路運輸企業而言,安全管理意識需要成為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企業高層需要深刻認識到安全管理的意義和作用價值,并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強調旅客運輸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這一基礎上,道路運輸企業需要定期組織全體員工參與安全管理培訓項目,幫助全體工作人員樹立安全管理意識,提高其對于安全事故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對于車輛駕駛員而言,其必須能夠清晰判斷行車過程中的潛在安全隱患,并要掌握一定的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確保在出現安全事故時能夠采取有效的急救處理措施來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違規行駛危害性的普及宣傳,讓每一位駕駛員能夠充分認識到超速駕駛、疲勞駕駛的危害性和風險性,要求駕駛員能夠正確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態,避免疲勞駕駛、違規駕駛及帶病駕駛的現象。
2.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只有在制度完善的情況下,各項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能夠有章可循。首先,道路運輸企業需要明確旅客運輸安全管理的基本內容,從旅客進入車站開始,直至旅客下車結束,所有環節均需要在可控范圍之內。其次,道路運輸企業應當構建工作責任體系,將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身上,并依據安全管理效果對相關責任人采取處罰或者獎勵措施。最后,道路運輸企業應當將安全管理效果列入車輛駕駛員的績效考核體系當中,以月度或季度為單位進行評估分析,對表現良好的個人給予表揚和獎勵[4]。
2.3 加強車輛安全技術管理
車輛安全技術管理的基本原則為“勤檢查、勤調整、勤保養”。經營車輛在行駛之前需要進行例行檢查,以確保車輛的運行狀態良好、安全,能夠完成既定的旅客運輸任務。每周對全部運輸車輛進行綜合性調整和檢查,對車輛技術狀況進行分析,按照例檢、月保標準開展工作。
2.4 加強對旅客的安全管理
旅客在上車之前需要按照既定程序檢查隨身物品,確保旅客不會隨身攜帶危險品和易燃易爆品。同時,車輛駕駛員需要觀察旅客的身體狀態,分析旅客的身體狀況是否允許乘坐長途汽車。旅客上車之后需要系好安全帶,發車前需要例行檢查,并要求旅客積極配合安全行車要求,按照規范標準系好安全帶。此外,運輸車輛需要嚴格控制旅客人數,嚴格依據車輛的標準荷載人數,杜絕出現超載現象[5]。
2.5 加強環境分析
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整體環境分析和路況環境分析兩部分。道路運輸企業需要構建完善的環境分析體系,要能夠了解每一條運輸線路的路況條件和天氣狀況,當出現嚴重的惡劣天氣時,如大風、暴雨、大霧等,需要暫時延緩各條運輸線路,等待天氣好轉后再重新發車。而從路況環境的角度來看,駕駛員需要做到“眼觀八方”,要能夠正確判斷不同的路況條件,并做出合理的駕駛判斷。同時駕駛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前后方來車的運行狀況,與周圍來車保持安全距離。
3 結語
綜合來看,道路運輸企業需要深刻認識到道路旅客運輸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加強對影響因素的管理。同時,道路運輸企業需要注重對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優化,保證各項工作的規范化開展,從而在根本上杜絕道路運輸安全問題。而車輛駕駛員則需要認識到自身的工作責任,要能夠對全部旅客的生命安全負責,堅守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實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宋家鳴.道路旅客運輸企業車輛采購管理探討[J].中國設備工程,2018,34(18):31-32.
[2]王凌艷.道路旅客運輸安全影響因素與管理建議淺析[J].企業導報,2016,17(04):147.
[3]羅成琪.道路旅客運輸安全管理的重點分析[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3,29(07):45.
[4]胡凱杰,任維廉,黃宇真.以服務場景觀點探討公路客運轉運站之服務評估:臺北轉運站為例[J].運輸學刊,2013,25(01):111-142.
[5]張義賢.道路交通運輸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房地產導刊,2019,20(2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