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偲聰
摘 要:本文依托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蘇錦村站管線改遷的方案優化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在不影響管線改遷特點、原則和方法的條件下,通過現場精心測量管線與車站結構位置關系創造性地優化管線改遷方案,既保證了管線安全、又極大縮短了管線改遷時間,確保了目標工期,為后溪類似工況提供可借鑒經驗。
關鍵詞:管線改遷;測量;撥移;電力;污水
中圖分類號:U239.5 文獻標識碼:A
1 工程概況
蘇錦站是6號線工程從西向東的第10個車站。車站位于平河路與廣濟北路交叉口西側,沿平河路呈東西向布置。
蘇錦站敷設于平河路上,與現有4號線進行換乘,車站周圍建構筑物及管線眾多,分布錯綜復雜,根據市政院提供的最新管線調查資料及現場踏勘,了解到主要市政管線有電力架空線,雨污水管、通信弱電管線、電力管線、給水管、燃氣管等,主要沿平河路東西向布置,沿江月路、廣濟北路南北向布置。原狀管線種類較多且排布復雜。
蘇錦站站位兩側皆是居民區,圍護結構兩邊距離房屋較近,管線遷改問題成為制約蘇錦站圍護結構施工及封閉的首要問題。
2 蘇錦站原管線設計方案
2.1 原燃氣管線現狀及擬遷改方案
原燃氣遷改計劃為在車站基坑北側設置管廊通道,燃氣管遷改至管廊內部。
2.2 原自來水管線現狀及擬改遷方案遷改方案
原自來水遷改計劃為在車站基坑北側設置管廊通道,自來水管遷改至管廊內部。
2.3 原電力管線現狀及擬遷改方案
蘇錦站主體結構范圍內電力管線主要有北側沿車站縱向10 kV架空線,南側沿車站縱向10 kV高壓電纜,原計劃方案,北側架空線入地到南側既有電力管溝,先施工北側圍護結構、鋪蓋、縱向管廊,等北側圍護結構、管廊施工完成后南側電力管線遷入到管廊內后施工南側圍護結構。
2.4 原污水管線現狀及擬改遷方案
原污水管遷改計劃為在基坑南北兩側設置新管,在基坑南北向鋪蓋過路。
3 經現場實際測量優化方案提出
3.1 實測南側電力與地下連續墻位置關系
根據管線交底及現場摸排,確定蘇錦站基坑南側存在10 kV電力電纜通道,該電纜通道為平河路東西走向,在蘇錦二村與小康苑之間小路口有一路南北走向電力支線向北通入望塔路,東西向電力電纜通道緊貼平行于車站南側地下連續墻施工范圍,南北向支線與部分地下連續墻十字交叉。
3.1.1 分點式探挖、測量
項目進場前,首先采用分點式探挖方法對南側電力管廊進行了人工探挖,利用全站儀電力管線進行了實地測量,發現位于車站南側的電力管溝局部位置侵入車站圍護結構內部,最近部位侵入地連墻約45 cm。
3.1.2 大面積探挖、測量
由于電力管線距離車站圍護結構較近,為確保施工過程中不對電力管線造成損壞,項目進場后又采取人工配合機械開挖的方式對影響車站施工的電力管線進行了大面積探挖確認。[1]經過第二次大面積探挖及測量,發現位于平河路與望塔路交叉口南側的電力管溝最大侵入車站范圍內1.37 m。
3.2 電力管線遷改方案及保護措施
3.2.1 電力管線遷改方案
根據設計方案,沿平河路東西走向的電力管線遷改至車站南側現狀電力管溝內,避開車站主體基坑范圍,局部新建電力管溝,避開車站南側附屬結構,南北向橫穿平河路的電力管線遷改至車站中間小鋪蓋管廊內。
3.2.2 電力管線保護措施
(1)隔離法保護。經過前期探挖調查,車站南側現狀電力管溝局部位置侵入基坑內,為保證車站圍護結構施工,同時保證臨近電力電纜安全,探明侵入車站內的電力管溝部位未見電力電纜,采用人工鑿除侵入車站內的電纜通道。待無電纜線的電力管溝鑿除到位后,在緊貼電纜溝一側設置鋼筋混凝土擋土墻,擋土墻底部深于電纜溝底,頂部高于電纜溝頂,有效隔離電纜線與車站施工部位,限制地下管線周圍的土體位移擠壓或振動管線。[2-3]這種方法適合管線埋深較大而又臨近結構基礎或基坑的情況。
(2)橫穿地連墻電力保護措施。蘇錦二村與小康苑之間小路口南北向電力管線橫穿車站圍護結構地連墻,導墻開挖前,先人工探挖出導墻施工范圍內的電力管線通道,人工鑿除電纜線四周的混凝土包封,將電纜剝離出管線通道,正對管線上方導墻開挖區域頂部擱置一根6 m長H型鋼(850*500 mm,t=12 mm),采用吊帶將電纜臨時懸吊于H型鋼下方保護,然后施工該區域導墻。
3.3 實測污水、燃氣、自來水等滿足排管條件
依據原污水、燃氣、自來水等管線的遷改方案,遷改至北側管廊內,前提需要施工完成北側管廊,施工管廊費工費時。因此我方針對燃氣、污水、自來水等管線遷改提出新的遷改計劃。北側地墻距離小區圍墻最近處有2.5 m,因此將燃氣、自來水遷改至基坑北側,可達到一次性遷改,即可滿足主體基坑施工要求。避免多次管線遷改,節約管線遷改時間,提高施工進度。
4 優化方案與原方案比較
4.1 工期
新的遷改方案:
將基坑內的管線遷改出基坑,分別在基坑北側與南側布置,就管線遷改期數來看,一次性將管線遷改出基坑范圍,將節約管線在基坑開挖時期再進行遷改的時間。
依照新的遷改方案將取消基坑北側管廊通道的建設,如建設管廊,耗時較長,需要等管廊制作完成后各家管線單位依次遷入新建管廊,管線遷改周期較長。新建管廊時,管線遷改處于停滯狀態。依照新的方案取消管廊、各管線遷至基坑外側,可與圍護結構同時施工,不必停工等待管線遷改。對于提升施工進度起到積極作用。
4.2 經濟性
新的遷改方案:
(1)管線遷改至基坑外側,可達到一次性遷改即可滿足主體施工期的施工,降低多次遷改,管線遷改較為復雜,各種管線涉及到多家產權單位,因此每遷改一次管線皆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節省遷改次數,就是創造效益。
(2)管線遷改至基坑外側,可以節省管廊通道的建設費用。
(3)管線遷改至基坑外側,可以降低在開挖過程中對管線的影響。管線安全性得以保障。
5 實踐與思考
針對蘇錦站此種站位周邊環境復雜,管線眾多的情況??梢罁F場實際情況,工期與經濟效益并重、并結合施工工序進行選擇可行性高的方案。
蘇錦站按照原設計方案進行管線遷改的話,遷改周期較長,管廊施工時間與地墻施工會產生沖突,嚴重制約施工進度,難以保障良好的經濟效益,通過現場實際的測量、與各管線產權單位的協商、積極溝通設計院,使得管線遷改計劃依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施工進度。
此舉在蘇錦站圍護結構施工期管線遷改中得到良好收益,針對周邊環境復雜管線眾多的車站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依據現場實際量測,進行對現場施工最優的管線遷改方案,既能避免資源的浪費又能節省工期,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張小明.深圳地鐵項目中通信管線遷改的問題分析[J].信息通信,2020,34(07):197-198.
[2]趙明.論管線施工及保護對地鐵施工的重要性[J].居舍,2020,40(14):67.
[3]林曉瑜.市政道路管線遷改原則及相關技術探討[J].價值工程,2020,39(1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