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目的:評估在輸尿管結石的醫療工作中分別運用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體外沖擊波碎石兩種手術的效果情況。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患輸尿管結石而進入本院施行手術治療的病人107例為調研對象,依據評估需求、自愿原則,將其劃分成觀察組、參照組,觀察組55例以體外沖擊波碎石手術展開治療,參照組52例以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手術展開治療,評比兩種手術法的運用成效情況。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多于參照組,但術后排石時間短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結石直徑不達1cm的觀察組排凈率92.00%(23/25)超出參照組82.61%(19/23);結石直徑超出1cm的觀察組排凈率70.00%(21/30)低于參照組86.21%(25/29),比對差異較大(P<0.05)。結論:鈥激光碎石手術、體外沖擊波碎石手術運用在輸尿管結石醫療處理中,具備各自的優勢以及缺點,需依據結石大小實施適宜的手術方式。
【關鍵詞】輸尿管結石;體外沖擊波碎石;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手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R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0)07-017-02
體外沖擊波碎石的手術方式作為泌尿系統結石的有效醫療方法,其在臨床中的英文縮寫是“ESML”。另外,伴隨鈥激光技術改進發展,其被引進結石處理手術當中。本文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患輸尿管結石而進入本院施行手術治療的病人107例為調研對象,依據評估需求、自愿原則,將其劃分成觀察組、參照組,觀察組以體外沖擊波碎石手術展開治療,參照組以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手術展開治療,評比兩種手術法的運用成效情況,現將調研內容呈現如下:
1.對象、方法
1.1調研對象
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患輸尿管結石而進入本院施行手術治療的病人107例為調研對象,依據評估需求、自愿原則將其劃分成觀察、參照兩組,觀察組55例:31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于20-75歲,平均是(45.8±11.89)歲;結石直徑在0.5-2.3cm間,平均(1.4±0.7)cm。結石直徑:25例結石直徑小于1cm,30例結石直徑超出1cm。結石段位情況:29例上段結石、26例中下段結石。參照組52例:32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于21-74歲,平均是(44.9±12.08)歲;結石直徑在0.4-2.4cm間,平均(1.5±0.6)cm。結石直徑:23例結石直徑小于1cm,29例結石直徑超出1cm。結石段位情況:27例上段結石、25例中下段結石。對病人一般性資料展開比較,未見突出差異(P>0.05),兩組能進行比照研討。
1.2方法
觀察組以體外沖擊波碎石手術展開治療,參照組以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手術展開治療,全部病人經腹部、靜脈腎盂的檢查后確認開始手術,方法如下:
1.2.1觀察組
選用德國出品的體外沖擊波碎石設備,于X線下定位并行引導,沖擊次數在2000-4000次間,電壓調控在5-11kV間,對病人施行麻醉處理后,予以鹽酸哌替啶實施鎮痛,對結石出現于輸尿管的上段者,輔助其擺放仰臥位;對結石出現于輸尿管的中段者,輔助其擺放俯臥位;對結石出現于輸尿管的下段者,輔助其擺放仰臥+俯臥的結合位。每間隔2周治療1次,不超3次。
1.2.2參照組
輔助病人并探查到截石位,借助硬膜外持續麻醉的方案施行手術,先插置尿管導管,再置進輸尿管腎鏡,探查到結石以后經輸尿管腎鏡的通道口插進激光傳導光纖,待確認達到結石后作固定,以防碎石流程中發生移位。鈥激光機產自美國,功率設立成0.5-1.2J/20Hz,鏡下直視時擊碎結石,使其直徑小于3mm,取出完畢后,再置留輸尿管的引流管3-5天。
1.3療效指標
統計下兩組病人術中操作時間、術后排石時間以及一個月后結石排凈狀況。
1.4數據研究方法
此次相關調研數據統計及整合研究選用SPSS21.0版統計軟件,涉及的計量數據以(xˉ±s)表示,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計數資料的對比需要進行x檢驗,而計量資料的比對需進行t檢驗,如果對比差異顯著表示為P<0.05。
2.結果
2.1兩組手術時間、術后排石時間比對
觀察組55例術中時間(53.4±6.84)min、術后排石時間(6.2±1.78)d;參照組52例術中時間(42.6±4.92)min、術后排石時間(9.8±4.15)d。觀察組手術時間多于參照組,但術后排石時間短于參照組,組間比對差異明顯(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兩組術后一個月結石排凈情況比對
結石直徑不達1cm的觀察組排凈率92.00%(23/25)超出參照組82.61%(19/23);結石直徑超出1cm的觀察組排凈率70.00%(21/30)低于參照組86.21%(25/29),組間比對差異較大(P<0.05)。
3.討論
用于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手術方式比較多,傳統型輸尿管的腔內碎石手術需使用的輸尿管鏡匹配導管比較粗,手術后更易誘發危重并發癥,使預后成效降低。若所用的導絲不能順利地抵達結石位置,易于誘發輸尿管狹窄、變形的現象。小管徑的輸尿管鏡搭配鈥激光技術進行同步運用,會減少輸尿管腔碎石的繼發癥,進而提升預后成效。而體外沖擊波碎石的優勢在于非侵入性治療,不用麻醉,碎石成功性高,但此法治療受到息肉、結石的干擾,難以達到預估成效[2]。
此次調研中,觀察組手術時間多于參照組,但術后排石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結石直徑不達1cm的觀察組排凈率超出參照組;結石直徑超出1cm的觀察組排凈率低于參照組(P<0.05)。
綜合闡述,鈥激光碎石手術、體外沖擊波碎石手術運用于輸尿管結石醫療中,具備各自優勢以及缺點,泌尿外科醫生需依照結石大小選用適宜的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宣寒青,陳奇,仲海,等.超細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和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觀察(附32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6,37(6):427-430.
[2]朱建國,孫兆林,劉軍,等.微創手術治療體外震波無效的輸尿管上段結石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3,42(20):2328-2329,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