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應正確看待經濟形勢,雖然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也應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經濟發展有“?!币灿小皺C”。但是,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基本面”。新華社更是直接明了地宣布:“疫情壓不垮中國經濟!”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各地開工復工有序推進,中國經濟展示出韌性和潛力??慈挚撮L遠,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趨勢沒有改變。
主流媒體和不少專家認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中國有能力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至最低。這是中國對全世界的表態和承諾。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回答有關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提問時表示,我們相信,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改變,我們有能力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至最低。
“如今是一個危中尋機的時刻”
今年春節那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力可謂是巨大的,各行各業在短期內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但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對中國經濟發展持理性態度的專家也不少,比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陳春花將為企業在線授課所得收入400萬元,捐給了一線醫護人員。她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認為,如今是一個危中尋機的時刻。在危機到來的時候,商業停頓下來,企業最大的難關就是現金流?!皩ζ髽I來講,外部沒有好的條件提供了,最能救你的其實是你自己。”“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僅是環境,還有企業自身的調整。堅信企業發展才是最重要的,企業自我成長要不受環境的影響?!?/p>
陳春花在《北京日報》撰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承認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我們都要去承受經濟下行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會保持增長。這是我們面對疫情下對經濟的基本判斷。“我們所需要的,不僅是直面它的勇氣,更需要有認知它的能力,與它共處的能力?!比绾巫龅竭@一點?核心是改變自己。亦即我們需要開始要求自己接受疫情下的不確定性并將之變為經營背景,我們已經不在一個原有的熟悉的經營環境下展開經營活動,要用新的方式和認知去理解當下的情況?!?/p>
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對若干行業的影響分析》,研究院各行研團隊基于現有資料就此次公共衛生事件所帶來的影響開展了行業分析,認為疫情中孕育了新的經濟增長機會。正如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院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陳宏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的,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處于“疫情高峰期”的第一階段,傳統服務業幾乎停擺、制造業等暫迎挑戰;但如醫藥醫療和醫療器材等行業,會得到短暫的刺激性發展。
“有幾個動向值得關注。一是在線教育可能大規模興起。由于受之前兩個階段的影響,在線教育的優勢進一步凸顯;二是產業互聯網平臺可能獲得大規模發展,進而改變一些行業的價值鏈和商業生態形式。”新華社也指出,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罢洕被鹆恕ⅰ盁o接觸服務”快速發展、醫用機器人研發進入加速度、企業紛紛轉產防疫物資生產,這些新變化,源于新需求創造出的新供給,開創藍海市場未來可期。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有分析人士指出,疫情發生以后,中國政府就在積極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及時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出臺了許多應對之策。但新冠疫情可能會從另一個角度倒逼企業轉型升級,能夠渡過難關的企業則會獲得新的發展機會和更多的發展空間。很快,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開復工的燃眉之急,努力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為市場注入信心與力量。
來自中央的高度重視無疑錨定了(?)全國提振經濟的信心。首先是中央高度重視化解疫情對經濟產生的壓力,在堅持抗疫的前提下,有序推進企業復工,這是必須要走的第一步。2月23日,在中央召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為最大限度減少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相關部委紛紛出臺了有力措施。據新華社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從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六方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副司長常鐵威說,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短期有利于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充分釋放因疫情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培養壯大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長遠看有利于破除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為經濟增長培育持久動力。
再如,財政部門將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一方面抓好已出臺財政貼息大規模降費、緩繳稅款等政策的執行,另一方面體現更積極有為的取向,加大政策力度,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財政部新聞發言人歐文漢透露,財政部門將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一些行業復工復產;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門存量資金統籌用于疫情防控,保障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點支出;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傾斜,確?;鶎颖9べY、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盡快形成有效的投資。
諸如此類的政策與措施,無疑給了廣大企業大力發展中國經濟的強大信心。對此,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許曉東教授指出,應正確看待經濟形勢,雖然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也應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施策,科學部署生產、貿易、交通、財政、金融、稅務等方面的應對舉措,對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國際上普遍對中國經濟前景看好
許多國際權威機構近日也相繼發聲,表達對中國經濟克服短期挑戰、長期向好的信心。據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權威媒體報道,海外人士雖然普遍表示,盡管疫情短期內會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但相信疫情結束后,經濟回暖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損失,對中國經濟韌性有信心。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內的多位國際經濟金融界人士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會也不可能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他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多國經濟界人士也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一直展現出極強的韌性,疫情帶來的影響只是暫時性的。這也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否認的。
世界銀行發表聲明說,相信中國有防控疫情、保持經濟韌性的政策空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支持中國防控疫情措施,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此“充滿信心”。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言人道格·巴里日前表示,盡管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美國商界仍看好中國,美國企業希望在中國發展、也需要在中國發展。他說,商界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將繼續以超過大多數經濟體的速度增長,特別是中國消費者將在其中起到推動作用,中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表示,中國人民銀行近日持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顯示中國有充足政策空間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羅奇強調,即便面臨疫情干擾,他對中國經濟韌性仍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