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玖良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近年來文化美術逐漸成為熏陶培養個人情操的重要途徑,得到了自上而下的多方關注。同時為了提高社會綜合文化素養,群眾層面的文化活動、美術活動也得到了較大的關注與推動。但是由于群眾認識水平、組織方觀念等多方因素的影響,部分群眾文化美術工作并沒有到達實際預期,這表明目前的群眾文美工作管理結構不完善,群體組織工作的不健全等問題。因此,本文擬從目前群眾文美工作的概念與意義入手,根據對目前存在的現實問題的分析,探索性提出改善措施,為群眾文美工作管理與實施的加強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群眾文化;群眾工作;管理;文化美術
引 言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和綜合素質的逐漸提升,群眾文美工作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同時群眾性的社會文化美術組織也開始繁榮發展,在相關工作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群眾文美工作作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需要與國家在相關方面的整體政策相承接。因此需要群眾性的社會文化美術組織與黨和政府的有關部門合作配合,在貫徹落實黨的核心文藝方針的同時,使群眾文美工作盡可能多樣化,以百花齊放的繁榮姿態從多方面培養群眾的文化素養并調動其積極性。這就需要政府縱向自上而下,群眾相關組織橫向配合,構建合理的管理體制,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創新精神,最大程度上激發相關組織和文化工作者的創作積極性,激發群眾內部的創作熱情,激發群眾對文美藝術的熱情,推動社會群眾文化美術藝術的最終目標的實現。
一、群眾文化美術工作與相關組織
(一)群眾文化美術工作
群眾文化美術活動是目前存在的各種文美活動中面向范圍最大,參與人員最多,社會價值較強的一種形式,也是與群眾聯系最為緊密,融入群眾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種形式。群眾文美工作的目的雖然是培養提升大眾文化素養,但因其特殊性質,選材與創作方面相較于其他文美作品而言,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更為緊密。群眾文美藝術活動根據其表現形式與內容的不同,可以大致被分為文學、音樂、戲劇、美術、舞蹈等,不同的類型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殊性,彼此相互聯系也相互獨立。各種各樣的文美藝術活動形式獨立或者合作,通過不同方式和不同角度反應群眾生活與美好期許,反映了社會經濟的活力。同時,也正因為多種多樣的形式,使得群眾文美活動更具參與性,能夠更好調動群眾內部對于文化美術活動的參與動力。
(二)群眾文美活動組織
正如前文所言,目前我國的群眾文美工作呈現自上而下合作發展的形式。黨和政府的文化系統相關部門直接接觸國家在文美工作方面的大政方針,因此對整體的組織工作予以宏觀方向的掌控,群眾層面的各類文美活動組織及社團則以其與群眾聯系緊密的優勢,在群眾文美活動的策劃組織方面提供支持。隨著社會發展和觀念轉化,以及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漸升級,近年來社會上各種各樣的社會文化藝術團體數量逐漸增多,群眾對于成立或者參與社會文化全體的愿望也日益強盛。這些社會文化組織,或者可被稱為群眾文美活動組織,直接接觸群眾、由群眾組織參與、反應群眾的真實需求,同時具備一定規模的活動組織能力,成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與重要樞紐,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相關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文美活動的質量參差不齊
前文提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念變化,社會文化藝術組織的數量逐年增加,成為群眾文美活動組織與舉辦的主要助力,這些組織雖然也存在牽頭人和類似的建設過程,但由于選擇方向等諸多現實問題,會出現發展不均的情況,這就導致了所舉辦的活動質量參差不齊。同時,群眾文美活動的質量也與區域的社會情況息息相關,區域的經濟基礎、政府的重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都會對其造成影響。部分地區由于重視程度不夠,群眾文化美術活動呈現形式化的趨勢,內容同質化嚴重,題材選擇落后,與群眾現實生活脫軌,這樣的文化美術活動不僅不能夠推進群眾的文化素養提升,甚至可能導致群眾出現逆反心理,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產生負面影響。
(二)群眾相關觀念不足
要增強群眾的文化素養,需要其主觀上的積極參與,唯有群眾真正融入相關的文美活動中,運用自身的思維方式對文美藝術創作進行再理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地完成熏陶培養工作。但是由于現實原因的限制,部分群眾的相關意識不強,群眾中存在群體區分,一部分意愿較強,另一部分則意愿較弱。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眾文美活動的效果普及,對于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存在一定影響。群眾參與觀念的薄弱除了自身的社會經歷外也一定程度上與群眾文美活動的參與門檻有關,這就對相關文美工作的形式設計、門檻設計方面提出層次更多的要求。
(三)群眾社團管理不合理
群眾文美社團組織作為連接群眾與政府的橋梁性組成部分,在群眾文美工作中承擔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社團多為群眾自發組織,雖然形成了一套管理體系,但是這些管理體系往往不甚完善。一方面,不完善的社團管理容易影響其舉辦活動的質量,使之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會打擊社會參與群眾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群眾文美組織面向社會群眾舉辦活動,傳遞觀念,尤其是規模較大、成立時間較長的大型群眾文美組織,更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這就容易吸引部分居心不良的個人或者組織。前者可能通過管理體系的漏洞以權謀私、中飽私囊,導致群眾活動質量的下降和社團內部的風氣惡劣。后者則更加嚴重,如果因為管理體系的不完善或者政治思想的不堅定,導致類似組織的滲透,就會影響到該群體對社會傳遞的實際價值觀,不僅嚴重影響到區域社會健康有序地發展,其對社會的不良影響更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深,最終將嚴重影響到我國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三、加強群眾文化美術工作的建議
(一)選材反映群眾實際需求
前文提及,由于區域的各種現實問題影響,部分地區的群眾文化美術工作不能夠很好地貼合群眾需求,選材脫離群眾現實生活,出現落后于現實的同質化選材或者假大空式的宣傳工作,這樣的低質量選材和活動設計不能夠有效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因此加強群眾文化美術工作首先需要從選材入手,在抓住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導方向的同時,要充分體察群眾的需求。可以定期針對區域群眾進行調查訪問,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抓住群眾最關鍵的需求,以其為題材進行相關文美活動設計。同時可以在每一次的活動結束后,進行活動反饋意見收集,根據參與群眾的親身體會感受,提取出能夠被較為多數的群眾接受的活動形式,并在后續的活動組織中予以使用。但是相關的反饋需要不斷進行,活動形式也需要不斷更新,否則同質化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會導致群眾喪失參與熱情。
(二)群眾文化美術活動組織形式多樣化
群眾文化美術活動的形式多樣化,每一種形式都具有其獨特的效果和優勢。當前部分群眾文化美術活動的組織時都傾向于使用一種或者兩種相關性較強的活動形式,比如單獨的展覽、歌舞活動等為較為常見的活動組織方式。但是單一的活動形式會對活動組織形式產生一定的約束,不利于活動組織的多樣化。因此在后續的活動組織中,可以通過多形式聯動舉辦持續時間較長、規模較大的活動,有利于活動組織策劃的推陳出新也能夠更綜合地滿足各方的不同需求,同時由于活動方式的多樣化,參與門檻的高低不一,能夠滿足群眾中不同團體的基礎要求,能夠調動更大規模群眾的參與熱情,在更大的社會范圍上達成傳遞文化藝術,熏陶文化素養的最終目的,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
(三)加強群眾文化美術群體的管理
正如前文所言,群眾文化美術群體在目前的群眾文化美術工作中起到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組織結構的不完善,管理觀念的落后,容易被影響甚至利用。同時由于政府對于群眾文美群體的管理措施不到位,部分文美社團甚至出現長期不開展活動而仍然存在的問題,這樣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也會影響到領域的整體風氣。因此政府需要在相關層面予以重視,一方面開展相關基礎工作,核查現存的各種群眾文美組織的顯示運營情況,并定期開展復查,及時察覺各組織的情況,并對長期不開展活動的組織予以取締,另一方面,可以成立相關的管理小組,定期對各組織的管理層人員進行監察,提防不利于群眾文美活動順利開展的情況出現。
(四)文美活動全程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群眾文美活動作為一種向社會大眾傳遞社會精神文明財富的活動,需要百花齊放的同時也要警惕活動精神的純潔性。因此需要黨和政府文化系統的相關部門組織予以宏觀指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精神核心貫徹落實在群眾文化工作組織管理的全過程中。這并不意味的要進行形式化的政策宣傳活動,而是在組織部分群體文化美術活動過程中需要在體察群眾文美內容需求的同時,與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需求相結合。尤其是對社會文化團體和相關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更要加強價值觀建設,避免這部分人員在個人私欲的支配下,以權謀私,干預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推進。
小 結
群眾文化美術工作在提高社會文化素質,推進國家向好發展方面有著難以取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引起面向的范圍大,參與的人(下轉頁)
(上接頁)群多而至關重要。因此需要通過各種措施優化群眾文化美術工作和管理,通過黨和政府的文化系統部門與各類社會文化美術團體的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各類機構組織的作用,調動相關領域專業人員的參與和創作熱情,策劃舉辦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美術活動。同時注重群眾文化美術活動的創新型、參與度,讓更多群眾能夠更好參與到群體文化美術活動中。
(漢中市南鄭區文化館)
參考文獻
[1] 何庭軒:《新常態下群眾文化活動中美術教育工作開展策略》[J].《美與時代》中,2020年第6期,第99-100頁。
[2] 童桉:《美術活動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社會效益與發展》[J].《辦公室業務》,2020年第7期,第40、42頁。
[3] 范潔:《群眾文化中美術活動開展策略探討》[J].《文化產業》,2020年第6期,第153-154頁。
[4] 丁海霞:《群眾文化美術活動的組織形式與作用》[J].《戲劇之家》,2020年第4期,第232頁。
[5] 王蔡徐:《群眾文化中美術活動的有效開展探討》[J].《藝術科技》,2019年第32期,第291-292頁。
[6] 韓小英:《群眾文化美術活動有效開展的策略探索》[J].《大眾文藝》,2017年第14期,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