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 要】數字三維動畫以其無拘無束的表達在工業化市場化的全球語境中備受矚目,作為動畫成敗之根本的故事敘述也越來越多的為人們所注意。動畫的呈現必然涉及敘事,而敘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動畫的成敗,目前占據主流的商業動畫主要以講故事為重點,只有故事有趣才能打動觀眾。因此對于動畫敘事的理論研究對提高動畫質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動畫敘事;動畫影像;敘事理論
一、從國內外動畫藝術理論研究的現狀看,至今還沒有比較系統、專門的探討數字三維動畫影像敘事規律的理論著述
在以往的影像敘事的研究中,把特寫、蒙太奇、場面調度、鏡頭段落、景深鏡頭等作為敘事語言的研究早已出現,但這些敘事語言更多的側重于影視藝術表現手段和特性。以數字三維動畫屬性為基本出發點,從敘事文本與敘述、敘事文本與故事、敘述文本與觀眾之間關系的角度,來考察三維動畫圖像敘事、聲音敘事、敘事時空以及特效作用等相關的研究還不多。如把電影敘事學理論、電影符號學理論以及數字三維動畫相關理論相結合,從敘事學角度對數字三維動畫的敘事形態、功能、方式等進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動畫理論,有助于國內數字三維動畫作品敘事藝術的提升。另外,對動畫本體理論研究是指導動畫創作的基礎和前提,尤其是動畫敘事本體的規律性與獨特性研究,但目前這方面理論研究還不夠系統和成熟。研究數字三維動畫影像敘事對豐富動畫影像敘事理論研究成果,提高動畫作品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從泛研究的形態來看,對動畫理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早期動畫藝術的發軔階段,到上世紀60年代,迪斯尼動畫的研究推動了動畫的學理性研究,研究話題逐漸涉及到了歷史、美學等領域。目前學術成果側重于對動畫史、動畫產業、動畫教育、動畫美學與文化、動畫批評、動畫技術等方面的剖析。動畫本體理論研究是指導動畫創作的基礎和前提,尤其是動畫敘事本體的規律性與獨特性研究,對提高動畫作品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這方面理論研究還不夠系統和成熟。
二、目前國內對于數字三維動畫的研究主要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散見于各“動畫概論”教材部分章節中的相關內容。
如在賈否、路盛章版《動畫概論》、聶欣如《動畫概論》、馮文、孫立軍版《動畫概論》、丁海洋、姚桂萍版《動畫概論》等“概論”中均列出相關章節對數字三維動畫進行了介紹。國內動畫敘事理論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對動畫編劇的探討,在研究劇本的書籍中有相關篇幅對動畫敘事結構進行了分析。例如,06年,凌紓《動畫編劇》研究動畫劇本的主題、人物、動作、情節、敘事結構和語言等,結合中、美、日經典動畫分析探討了動畫劇本的創作理念。07年,王乃華、李鐵《動畫編劇》,08年,李亦中、蔣兆禮《動畫編劇》。09年,王方、史春燕《影視動畫劇本創作》對劇情和結構有一定分析。比較系統討論動畫故事創作的是楊鵬《卡通敘事學》,該書運用結構主義和敘事學原理探討了卡通故事的創作,其主要研究對象是美國和日本的商業動畫。
第二部分是發表在各學術期刊上的學術論文。
例如,侯庚洋《好萊塢三維動畫長片特征初探》、賴義德《三維動畫電影的審美新特點》、馮欣《3D動畫和2D動畫的對比》、周靖《并行發展還是前后更迭》、唐紅平《三維動畫創造性的語言》、康凱《三維動畫在中國的發展及現狀分析》、吳起《三維動畫的歷史與當代格局》、劉躍軍《數字三維動畫藝術個性研究》等二十多篇論文,除了這些單篇發表的學術論文外,臺灣著名動畫學者余為政主編的兩部動畫論文合集《動畫電影探索》和《動畫筆記》中,共收入了5篇有關“數字三維動畫”的論文。
第三部分是關于數字三維動畫敘事相關研究的碩博士學位論文。
論文在三維動畫與傳統動畫的比較研究、本體文化、造型風格、產業管理等方面已有論述。例如,孫振濤《3D動畫電影研究_本體理論與文化》、李濤《美、日百年動畫形象研究》。武漢理工大學程雯慧《動畫的影像敘事研究》、曹亞麗《動畫影像理論研究》對動畫影像敘事進行深入的研究。程雯慧主要偏重于二維手繪動畫的敘事分析,忽視其他動畫類型個性特征。曹雅麗側重于影像視覺設計的角度來討論,對敘事方面研究較為薄弱。浙江大學沈倩《試論中國動畫電影的敘事藝術》對動畫電影敘事特色和敘事風格進行了討論。浙江大學龔小萍的《影視動畫敘事研究》和山東師范大學賈鳴鳴的《影視動畫的敘事藝術研究》都只是從動畫劇本的題材、角色塑造和敘事結構等方面對動畫敘事進行了解讀。
三、敘事理論方面
國外電影敘事理論的研究是在文學敘事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充實并發展起來的,研究方法易受其影響。電影敘事理論主要包括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為代表的蘇聯蒙太奇理論、巴贊、克拉考爾為代表的寫實主義電影美學以及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和麥茨的電影符號學的相關理論,這些理論是影像敘事研究的基礎。
電影符號學宗師克里斯蒂安?麥茨發表的《電影:語言還是言語》發表標志著電影符號學問世。文中分析了電影符號學的基本觀念及其研究范疇,并提出了八種大語義群范疇,這樣的劃分結構為我們研究敘事句式提供了一定的視角。安德烈?葛德羅和弗朗索瓦?若思特《什么是電影敘事學》利用熱奈特的主要敘事范疇和相關文學敘事理論,根據電影符號學的觀點,對聲畫關系、電影時空等問題重新做了思考。
總之,通過探討動畫如何運用圖像、聲音等影像元素以及時空關系來敘述故事情節,以及圖像與聲音是如何表意,怎樣利用聲像進行流暢敘事等問題,有助于推動動畫理論中對動態敘事活動的探究和對實踐影像創作規律的把握。通過各種研究思路相互補充協調,同時借鑒類型學的相關分析手段,抽象的探究眾多影像中的一般規律,概括總結數字三維動畫影像敘事模式、視角以及大眾接受等相關問題。這樣的研究思路必能在數字三維動畫研究中起到不可估量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曹亞麗.動畫影像理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
[2]顏慧.中國動畫電影史[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
[3]貝拉·巴拉茲.電影美學[M].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