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州
隨著二十一世紀經濟全球化、信息快捷化、資源共享化的新時代發展趨勢,加強交流與合作將成為贏得未來發展主導權的最有效手段。作為社會主義新一代建設者接班人的小學生,在培養崇高的愛國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學好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的同時,也應該在高速資訊化浪潮中學會如何團結協作,培養和諧的團隊精神。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在小學中創建和諧的班級團隊。
1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形成凝聚力
要尊重和信任學生。人無論大小長幼,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認與尊重。教師尊重學生,實質上就是尊重自己。所以,傳統上作為長輩的教師,首先要放下“臭架子’’,與學生處于平等的位子。帶著愛心、細心、童心,從教學中了解,從活動中觀察,千方百計讀懂學生。只有通過深入了解,祥細傾聽,用心體會,才能消除盲目性、主觀性,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事而理。
要平等嚴格要求學生。嚴格要以愛為基礎,是充滿責任感、理智感與期望值的深沉的愛。要做到: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恒、嚴而有方、嚴而有情。無論是面對成績好、表現出色的優等生,還是暫時落后的差生,要做到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對學生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以心冶其情,要把“愛”、“嚴”、“心”真正結合起來,形成師生間的強大凝聚力,民主和諧的相容共處,同學習共成長。
2著重實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如通過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游戲,教學課件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其個性自由和諧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自覺學習知識的積極主動性,主觀能動性,才能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要我學”的局面。由于信息資訊的大眾化,小學生所接受到的信息資訊遠非我們能估計到的,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尤為明顯,因而如何充分結合學生自身的發展方向,促進其自由、和諧的發展,顯得至關重要。
要逐一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活動的一種動力,它是鼓舞人從事活動的重要力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他們掌握科學知識,為未來從事某項職業做準備的必要條件。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與愛好。例如我班有一個學困生平時不喜歡學習,但非常喜歡畫畫,且表現出一定的美術天賦。我充分利用他的積極因素——良好的興趣與愛好,安排他參與出版黑板報。他出色完成美術編輯任務,也產生了學習文化知識的愿望,結果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反過來又促進了個性的自由和諧發展,真可謂一舉兩得。
積極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平臺。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傾向性,表現出來的是個性化發展。教師要真誠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更要為他們的個性自由和諧發展創設良好的空間平臺。學生們在各自的興趣愛好領域中充分施展才華,自由和諧地發展個性,從中認識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自我激發“我要學”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在班中形成學習上比學趕幫、興趣上爭奇斗艷,為創建和諧地班級團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條件。
4引導學生共享學習資源,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資源共享”、“團隊精神”是現代社會的核心文化內涵,他們與尊重個性、獨立自主不再是相互矛盾的。信息、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除了要求各社會個體要注重自身文化知識的學習,還要求學會交流合作,共享資源,共同應對挑戰和發展。如面對全球氣候變暖、貧富兩極化加劇等人類共同的問題,廣大發展中國家已認識到并開始加強交流合作,發揮全人類的團隊精神,共同面對與解決。
引導學生學會共享資源。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同一學科使用的是同一種教材,同一教師,學生接收到的知識也是大同小異的。我引導學生要開拓視野,擴寬學習范圍,延長學習半徑,力求主動學到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吸收各方面的訊息。在班中,我為學生訂閱了《小學生學習輔導報》、《梅州日報》、《南方日報》等報刊,鼓勵學生上網,泡圖書館等,摘錄新奇有益的訊息,制成小便簽,在同學中交換閱讀,討論交流,做到資源共享,訊息共用。
引導學生培養團隊精神。在工作中,我以集體榮譽感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共享課內外學習資源,把全班學生按興趣愛好類別,分別組建“文學沙龍”與“媒體雛鷹”等學習小組,先培養小團隊意識,繼而培養大團隊精神。如由班長馬思怡領銜的“媒體雛鷹”小組,負責班級黑板報的出版,各文學、美編、抄寫的成員分工協作,精誠團結,在學校黑板報評比中多次獲獎。
班主任工作已經并非單一的教育工作,它要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有機統一起來,加強各方面力量的協同合作,才能創建出有利于學生學習、成長、發展的和諧的班級團隊與空間平臺。
參考文獻
[1]竺華稀;黃朝峰;;論班級凝聚力[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2]黃清華;;創新班級文化促進班集體建設[J];學習月刊;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