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宇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脫貧攻堅提出“四個不摘”的要求,“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為探索建立脫貧攻堅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指明了方向。
聞令而動,積極作為,重慶市綦江區是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不摘”要求的呢?
“作為重慶市脫貧攻堅的非重點區縣,我區一直按‘四個不摘’的要求在做。‘四個不摘’對于摘帽后的脫貧工作特別具有針對性、指導性。我們將堅持以此為抓手,繼續書寫好脫貧攻堅的‘綦江答卷’,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綦江區委書記袁勤華堅定地表示。
探索創建“六聯動” 責任上肩抓落實
為增強定力、建強班子、抓強隊伍、加強協同,以做到胸中有全局、眼里有目標、肩頭有責任、手上有招式、腳下有路子,真正把“不脫貧不調整不調離”的紀律要求轉化為“不脫貧不罷休不放手”的自覺行動,一直以來, 綦江區強化責任擔當,區委書記、區長領戰督戰,制定
強化主體責任實施辦法,細化落實區鎮兩級“雙組長”制, 實施黨政一把手政治責任,推進責任層層落實。
該區制定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等實施辦法,健全“區、部門、鎮村”三級責任體系,創新建立了“六聯動”工作機制——區級領導包鎮督戰、部門干部包幫聯戰、街鎮班子包片領戰、駐村工作隊駐村實戰、村干部包點促戰、企業結對幫扶助戰,聚合力“大扶貧”。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扶貧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心工程,既要提口號鼓干勁,更需要黨委政府和各級干部抓具體、具體抓, 而不是停留在發文件定制度上。”袁勤華說,該區建立的“六聯動”工作機制,旨在避免“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杜絕責任落實“梗阻”、扶貧工作“空抓、虛抓”等現象。所謂“聯動”便是層層壓實責任,形成嚴密的責任體系,明確各級主體責任,真正做到責任上的一竿子插到底,有力保障責任落實,就像總書記說的“一個蘿卜一個坑,出水才見兩腿泥”。
2020 年,綦江區繼續落實“三級書記”抓扶貧,用好用活“六聯動”工作機制,實現書記遍訪貧困村、貧困對象全覆蓋,保持各部門、各街鎮分管負責同志及各級扶貧干部隊伍穩定,強化 “一把手”責任制,切實做到“摘帽不摘責任”,用心用情打贏脫貧攻堅戰。
不摘政策謀銜接 扶上馬再送一程
脫貧攻堅,政策十分關鍵。“摘帽不摘政策,扶上馬送一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的要求,也是貧困戶們的普遍期待。
綦江區深諳此理,不管是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還是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金融扶貧等方面,都堅決保持了政策的穩定和延續。
該區創造性地提出了“七看七幫”工作法,即“看農房質量,幫住房安全”“看水源水質,幫飲水安全”“看子女入學,幫教育成長”“看健康狀況,幫診療到位”“看產業發展,幫收入穩定”“看就業狀況,幫吃穿無憂”“看居住環境,幫家園美化”。
“看農房質量,幫住房安全”。在綦江區篆塘鎮白坪村,脫貧戶趙祥貴談及住房問題,十分感嘆。就在去年 12 月,一場意外的大火把他的房子燒了個精光。受益于脫貧攻堅“住房安全有保障”相關政策,幫扶干部李岱蕓第一時間為趙祥貴申請了 D 級危房改造,享受補助資金 3.5 萬元。同時,民政部門幫他申報臨時補助 1 萬元,
以及精準脫貧保險補助 7500 元。不到一個月,趙祥貴就住進了水電、廚衛等配套設施齊全的新房。
2019 年,綦江區已實現所有貧困戶 C、D 級危房應改盡改。據了解,2020 年該區還將繼續投入 8000 萬元, 不僅動態解決“三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還對唯一住房為危房的非“四類”一般農戶給予危房改造補貼,確保在 6 月 20 日前實現“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
“看產業發展,幫收入穩定”。“趕水的蘿卜,橫山的大米,安穩的黑羊滿山跑;中蜂的蜂蜜,隆盛的經果, 莊稼漢的雜糧利健康……”綦江老百姓自編的這段順口溜,形象展現了該區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的景象。
“我們的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山地占全區總面積的 67.6%,丘陵占 32.4%,受地形條件和采煤沉陷等影響, 基礎設施條件較為薄弱,農村地區不同程度存在產業單一凋敝、集體經濟空殼化等問題。”綦江區扶貧辦主任曹長科說,根據區情,該區定下了“蔬菜、經果、畜牧” 三大主導產業引領,黑豬、柑橘、蜂蜜等農業產業百花齊放的發展路子。
橫山鎮大坪村貧困戶唐禎年,5 年前摔傷,在醫院里住了 48 天才出院,喪失了大部分勞力,說話口齒不清, 行動遲緩,生活激情被磨滅大半。但最近,58 歲的老唐又重新振作了起來,種糧食、打豬草、清洗豬圈,忙得不亦樂乎。
老唐的動力,既有幫扶干部的思想動員,更有政策的激勵。“飼養一頭黑豬給 700 元補貼,我去年養了兩頭,補貼就是 1400 元,再加上豬價上漲,一頭豬就能賣五六千元。”4 月 9 日,在自家豬圈忙活完的老唐,一字一頓地說,在到戶補助政策的激勵下,今年自己又養了兩頭黑豬,得到了 1400 元的補貼,就等著年底售賣黑豬。
“以前我們種地要交口糧,現在不僅不用交了,而且還要給我們發錢,不動起來都不行了。”說起現在的政策,膚色黝黑的唐禎年臉上的褶子笑開了,一臉感慨。自 2017 年起,綦江區著力制定落實貧困戶產業發展補助政策,至今已延伸為 19 項補助政策,全方位打通生產、流通、銷售各個環節,從土地出租、投工投勞、保底分紅等方面建立貧困戶與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有力促進了貧困戶長效增收、穩定脫貧。
綦江區區長姜天波說:“我們目前關注的不只有今年的政策穩定性,我們還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設立過渡期的指示。在過渡期內,乃至后面更長時期, 如何保持政策的穩定性,確保脫貧取得實效和長久成果, 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大事。一些基礎工作已經開始計劃和推進。”
姜天波表示,推進脫貧攻堅政策庫建設就是其中一項,預計將在今年 5 月完成。該政策庫建成后,對于繼續抓好各項政策的落實、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做好相關政策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銜接,都有積極作用。
“釘釘子”堅守一線 不摘幫扶奪全勝
為切實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綦江區落實 5330 名幫扶干部,在實現全區所有貧困對象“幫扶不漏戶、戶戶見干部”的基礎上,組建了一支以駐村“第一書記” 和“產業技術指導員”為骨干的助幫隊伍,扎根“難點”“硬點”,開展強有力的“破殼行動”。
2019 年初,綦江區趕水鎮南坪村因集體經濟長期薄弱,被綦江區認定為集體經濟薄弱村。區委統戰部副部長胡偉被派駐該村擔任第一書記,幫助村領導班子共同壯大村集體經濟。
如今,南坪村肉兔養殖產業已發展 20 余戶村民參與
其中,全村肉兔養殖量達 1000 只。該村黨總支書記周在忠說,“預計今年在肉兔養殖產業上村集體收益將達到 1-1.8 萬元,一定能‘破殼’成功。另一方面,今年我們又與主城的企業合作,發展了中藥產業,近期正在緊張種植,三年之后便會投產,將進一步壯大我們的集體經濟。”
據統計,目前,綦江區已先后選派了 59 名優秀年輕
干部全脫產到貧困村等擔任第一書記,選派 184 名區級部門黨員副職領導干部、9 名黨員民營企業家實施“破殼行動”,協同薄弱村、空殼村發展村集體經濟。同時, 從區農業農村委、科技局、林業局等部門選派 523 名產業技術指導員,到村到戶進行產業發展全程指導幫帶。
在幫扶隊伍的指導幫帶下,綦江先后推動了 41 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后進”變“先進”、65 個村的空殼集體經濟組織成功“破殼”;給 25 個貧困村科學制定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持續壯大“蔬菜、經果、畜牧”三大扶貧主導產業,培育形成辣椒等 10 大特色產業,發展辣椒 7 萬畝、糯玉米 3 萬畝、蔬菜 8000 畝、經濟作物 1.2萬畝、家禽 11 萬只,培育出了飯遭殃、鳳冠橘和“獅口饞” 等一批特色農業品牌,形成了扶貧產業“多品種、小規模、高品質、好價錢”的特色。
2020 年,綦江區將繼續堅持“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不撤”,各級各類幫扶人員將以“釘釘子”的精神, 堅守扶貧一線,堅持把“幫扶進行到底”,全力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
重質量不摘監管 鞏固提升保成色
“你看,這是近兩個月村里修人行便道花的錢,錢怎么花的,清清楚楚。”在綦江古南街道花壩村,第一書記柯曉娟點開扶貧項目庫,熟練查詢出扶貧資金流向。從加強扶貧資金陽光管理,到動態掌握貧困狀況,
再到嚴格監督干部行為,在脫貧摘帽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加強相關監管?綦江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村級上報、街鎮審批、部門審核……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進度、每一筆款項都在區財政的“扶貧資金管理平臺”一目了然,在“扶貧項目庫”中也隨時可查可看。
“為了進一步將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我們還會分別于申報后、實施前、實施后,分 3 次進行公示公告。”該區扶貧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進一步加強民生監察工作,該區還探索創建民生監察平臺,該平臺具有信息公開、監控督查、快速投訴等五大功能,能覆蓋到民生領域資金和權力事項的監督。該區取消低保 60 戶、調減待遇 43 戶,取消高齡養老補貼 1 戶,清退資金 294479 元,發現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線索18 條,查處干部34 人。全覆蓋、強監測,返貧預警及時到位。綦江區扶歡鎮插旗村,貧困戶敖裕明的妻子在 2019 年下半年因頭部意外受傷喪失了勞動能力,3 萬多元的醫藥費更是讓這個家庭面臨難關。在駐村工作隊的監測下,敖裕明很快申請到了扶貧小額貸款,及時得到幫扶。
能及時發現敖裕明的情況,得益于一直扎根在村里的駐村工作隊,得益于完善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采取上門排查、農戶申請、村居報告、部門大數據篩查比對預警等方式,對易返貧和易致貧人口進行動態監測。對可能出現的返貧致貧隱患進行預警和提前干預,建立對象臺賬,持續跟蹤。建立農戶主動反映、村支兩委受理并調查、街鎮黨(工)委和政府(辦事處)審核的問題申報機制,及時將新發生貧困人口納入幫扶范圍。
重巡查、嚴考核,脫貧工作扎實推進。“我們建立了一整套駐村工作隊考核辦法,量化具化指標,加分項、減分項都清楚明晰,同時,巡查組一直在常態化運行。”曹長科說。
如今,在綦江區,巡查工作依然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各派駐紀檢監察組、區督查辦充分發揮職能,明察暗訪、專項突擊、聯合檢查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緊盯扶貧資金、扶貧項目、審批環節以及實施過程,嚴防嚴控嚴查扶貧領域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對“扶貧黑手”、弄虛作假予以堅決查處,對責任缺失的嚴格追責問責。
今年,該區將把鞏固成果作為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專項述職的重點,繼續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和督查巡查制度,對工作松懈的部門、街鎮實行常態化約談,目的就是要通過最嚴監管,確保脫貧攻堅的最高質量。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綦江區將繼續嚴格落實“四個不摘”, 堅持做到責任始終如一、政策一以貫之、幫扶矢志不移、監管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以赴增成色,在壯美的中國“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書寫對歷史負責、讓人民滿意的亮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