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晴



摘要:2019年5月15日,青海省政府發布公告,包括門源回族自治縣在內的12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本文將在青海省門源縣脫貧的背景下,從多方面、多角度了解特色產業經濟的貢獻度,對比分析后得出青海省門源縣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為其他有相同致貧成因的貧困民族地區提供脫貧的經驗;其次,對于發現其存在的相關問題和返貧隱患,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和有效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財務視角;特色產業;貢獻度;逐步回歸
1.背景概述
2020年對于脫貧攻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是決戰決勝之年,脫貧攻堅五年,今年是最后一年,所以也叫收官之年,但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地區未徹底脫貧。
青海省在貧困地區培育和壯大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并以此為基礎發展產業鏈經濟,優化商業大環境。在有針對性的政策實行之后,截至2018年底,青海省的13個貧困縣17.6萬貧困人口已脫貧摘帽,貧困地區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5364元增長到2018年的10393元,年均增長11%,可見,2018年是青海省投入資金最多、攻堅力度最大、脫貧成效最顯著的一年。2019年5月15日,青海省政府發布公告,包括門源回族自治縣在內的12縣(市)相繼退出貧困縣序列,最終完成剩余17個貧困縣170個貧困村7.7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任務,實現全省絕對貧困“清零”,為2020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牢了基礎。
本文擬結合青海省門源縣的特色產業的貢獻度,運用相關的財務知識對其進行分析,通過分析門源縣經濟快速發展并摘掉貧困縣“帽子”的過程,以及特色產業對門源縣脫貧發揮的作用和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為其他未脫貧的民族地區發展提供有效借鑒,并在實地調研當地特色產業后找到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返貧防范措施。
2.模型設計
2.1指標選取
青海省門源縣一直在調整其產業結構,目前門源縣最具特色的產業為農牧業和旅游業。本文為了體現指標的實用性、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指標類型代表的全面性,選用門源縣GDP來衡量門源縣的經濟發展水平,將其記為Y;選用油料作物種植面積來代表門源縣的農業發展水平,將其記為X1;選用出欄牲畜的數量來說明門源縣的牧業發展水平,將其記為X2;選用旅游綜合收入來描述門源縣的發展水平,將其記為X3。以上所選用的數據源于2014—2018年共5年的青海省門源縣的統計年鑒,由于縣級年鑒數據記錄的不足,個別缺失數據已根據插補缺失值的方法計算得出。
2.2研究方法
本文選用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軟件,采用逐步回歸后退法計算三種產業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然后根據模型分析各產業對門源縣GDP的貢獻度。
2.3模型構建
首先建立時間序列的多元線性回歸數據模型:Y = β0+ β1X1 + β2X2+β3X3
將整理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到如下結果:
由以上結果得到模型:Y = 2.393X1 + 0.793X2 - 2.260X3
3.數據分析
由以上模型可以看出三種產業的經濟意義分別為:油料作物種植面積每增加2.393萬畝,GDP增加1萬元;出欄牲畜每增加0.739萬頭,GDP增加1萬元;旅游綜合收入每減少2.26萬元,GDP增加1萬元。但由于數據較少,且存在插補缺失值,所以此模型并不能精準地反應三種產業對門源縣GDP的影響,只能作為參考。對于門源縣的經濟發展水平,還需要從其他方面綜合考慮。
4.結語
4.1脫貧經驗
門源縣近年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牧業和旅游業,縮小了工業的比例,讓農牧業和旅游業成為其特色產業,具體做法如下:在農業方面,政府予以資金扶持,以“穩糧、強油、提草、增菜、擴特色” 為思路,調整農作物種植的比例,除大規模種植油菜、青稞等原有作物外,比較各種作物的優勢,盡量圍繞主導產業配置資源,大量種植火焰蓼、香菇等新農作物及各種特色蔬菜,增加飼草種植面積,由傳統的糧油“二元結構”向糧經草特等“多元結構”轉變,不斷提高經營效益;在牧業方面,以“提質、擴優、抓特”為重點,適度規模發展以西門塔爾肉牛、浩門馬、白牦牛、林麝、馬鹿、冷水魚為主的特色養殖業,形成了以牛肉、羊肉、牛奶、絨毛為主的特色畜產品生產基地;在旅游業方面,落實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旅游扶貧規劃編制公益項目,為貧困地區爭取旅游扶貧發展資金,將這些資金用于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補助、鄉村旅游創客基地建設、鄉村旅游規劃編制、農家樂示范點打造和改造提升等,以求改善深度貧困地區人們的生活。
4.2防止返貧的建議
目前,門源縣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一是基礎設施較差,經過政府扶貧政策的幫扶,村莊的基礎設施有了改善,但仍未達到理想狀態,如山中的村莊公路設施還不夠完善;二是產業相對村民而言較為單一,雖然門源縣大力開發和發展特色產業,但村民們大多數仍然是以傳統農牧業維持生活,即種植青稞和油菜、在家里養牛等,只有少部分村民能以特色產業如農家樂等獲得其他收入;三是改善生態環境難度較大,門源縣的海拔高度在2388-5254米之間,地形復雜,高差懸殊,氣候寒冷,對村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影響; 四是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低,很多青壯年都是文盲,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差,也不愿意與外界交流,對相關扶貧政策不夠了解,主觀能動性較差。
為了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扶貧政策不能因為貧困戶脫貧了就將其放棄,很多貧困戶能夠脫貧都是靠著扶貧政策的補貼度過的,自己的造血功能較差,所以在貧困戶脫貧后,政府仍要做到有效的幫扶和監管。
二是門源縣的海拔較高,氣候寒冷,容易發生自然災害,有些村莊選擇給農戶種植的作物給予補助,但這些事都無法阻擋突然到來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泥石流等,發生了這些自然災害,相對的補助也只是杯水車薪。所以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相關的農業保險,保障農民們的利益。
三是在農村大力宣傳醫療保險及補助措施,讓貧困戶不再畏懼疾病,同時要把相關措施落實到位,不能只說不做,要讓群眾們看得起病。
四是加強門源縣群眾的科學技術素質。對于青壯年中的文盲,可選擇對其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讓其不再靠天吃飯;對于未成年人,要讓其盡可能的接受義務教育,很多家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讓子女輟學,相關部門要對這樣的家庭做好思想工作,必要時應為該家庭申請相關的援助。
參考文獻:
[1]左冰.中國旅游經濟增長因素及其貢獻度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10):82-90
[2]陳紅玲、張靈杰.H省旅游經濟發展因素貢獻度分析[J]. 法制與經濟,2020(05):161-164
[3]趙岳平.關于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調查和思考[N].岳陽日報,2020-07-08(4)
[4]李群、李佳慧.健全長效機制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N].宜春日報, 2020-09-19(3)
基金項目:西北民族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20107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