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張瑩 黃子珅 何勇勇 高一天
摘要:本文從探討人民幣加入SDR的路徑選擇出發,充分研究了人民幣加入SDR的相關文獻、人民幣加入SDR的條件和可行性、SDR定價的原理和人民幣加入SDR產生的影響和意義。本文認為人民幣加入SDR的根本途徑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關鍵詞:人民幣;SDR;人民幣國際化;路徑選擇
2015年11月30日,IMF宣布將人民幣作為除英鎊、歐元、日元和美元之外的第5種貨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加入SDR,不僅是中國經濟進一步開放、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IMF與時俱進、持續推進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發展完善努力的見證。然而,人民幣入籃在獲取多方面收益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中國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應對。
1.國內學者對人民幣加入SDR的觀點綜述
在當前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國內學者關于人民幣加入SDR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是認為人民幣入列SDR為時尚早。易綱(2011)指出,中國在人民幣納入SDR一事上,要放松心態,尊重現行規則, 在條件成熟時,順其自然進入SDR。李詒(2011)認為盡管歐美等國力邀中國加入SDR,但是中國國內金融市場容量有限且發展程度不高,特別是債券市場仍遠落后于許多國家,衍生品市場更是勉強處于起步階段,這種市場條件顯然無法滿足人民幣持有者的價值貯藏需要。因此,人民幣“入列”SDR為時尚早,多極化仍是國際貨幣體系發展的長期趨勢。
二是認為人民幣應盡快加入SDR。丁志杰(2010)認為,中國應積極推動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的進程,因為這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同時也有助于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黃志龍(2011)認為人民幣已實現經常項目完全開放,資本項目已有較大程度開放,完全有理由和資格入選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在一定條件下成為SDR的籃子貨幣,可使中國獲得重要金融制度化權利。
2.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的意義分析
2.1人民幣加入SDR有利于各國反對美元霸權
從反對美元霸權角度,美國之外的國家會歡迎人民幣加入使得外儲多樣化。目前,美國和其歐洲的盟友之間的貨幣政策不同調,美國已經準備加息,而歐元區還在量化寬松的泥潭蹣跚。就歐元目前的微妙局面來說,人民幣加入SDR以及以歐盟為重要支撐點的人民幣國際化,給歐盟帶來更多的是機遇,通縮的陰影和歐洲央行持續的量化寬松可能都需要人民幣作為重要的平衡美元的力量。
2.2有利于倒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符合我國長遠利益。人民幣加入SDR將有助我國“以開放促改革”戰略的實施,有利于打破既得利益藩籬,以外部力量倒逼國內改革。過去十年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歷程的首要特征是政策驅動,都是外部壓力倒逼的結果。
2.3人民幣加入SDR有利于提升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明確人民幣的儲備貨幣地位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四大貨幣等同,掃除全球各央行因為人民幣缺乏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而不能持有或具規模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技術障礙,使其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前提下配置和持有人民幣資產。因此,可能會觸發全球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主動吸納人民幣資產的一輪浪潮。
3.后SDR時代的應對及政策建議
展望后SDR時代將圍繞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快國內債券市場建設、加大國際資本流動管理力度、加強金融風險監管等主題并有序推動金融改革與發展。
3.1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遵循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浮動區間擴大的背后,是央行外匯市場干預的逐步退出,是市場開始相信人民幣匯率已經接近其均衡水平。這一變化意味著央行重構其基礎貨幣的發行機制,基礎貨幣增長的動能可能進一步減弱。而未來大幅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提高貨幣乘數則成為貨幣政策的新常態。在當前人民幣加入SDR、SDR引導資本流入、資本賬戶調整壓力下降以及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式快速變化的背景下,維持匯率在一個固定水平上的時間越長,潛在的調整風險就越大。因此,需要盡早提高匯率彈性,匯率上下波動可以隨時吸收和釋放資本流出和基本面變化的壓力,避免集中調整的可能性。
3.2加快國內債券市場建設
中國債券相對規模較小,流動性較差。中國債券市場托管余額達35萬億元左右,同比增加18%。債券市場存量占GDP比重為57%,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債券市場期限結構以中長期為主,1年期以下債券占比只有14%,流動性工具仍欠缺。從流動性來看,我國國債換手率高于某些新興經濟體,但低于發達國家及印度和泰國。一方面,可以考慮放松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銀行間市場、引進優質境外機構到境內發債,有助于完善人民幣債券的收益率曲線,豐富境內債券投資產品。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取消外債規模審批。
3.3加大國際資本流動管理力度
相對而言,中國資本賬戶仍處于比較封閉的狀態。從FDI來看,來華直接投資較高,但FDI總計卻遠低于東亞平均水平。中國當前即便在資本賬戶嚴格管制的情況下,也已經形成資本大量凈流出的局面。大量資本凈流出給人民幣帶來了壓力從2005年匯改以來,中國出現過三次較大規模的資本流出,分別是2007年次貸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和2014年至今。資本凈流出原因很多,既有美元周期原因,也有中國經濟自身周期原因。雖然從目前來看,資本凈流出的趨勢不會系統性逆轉。人民幣加入SDR以及由此引發的資本流入對當前資本凈流出局面是有效的緩沖。未來進一步開放資本賬戶讓國外投資者進入國內資本市場,有利于擴展投資者的基礎,增加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也能促進新產品的開發,從而深化發展國內資本市場。同時通過強有力的金融監管、資本充足率要求和宏觀審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