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律師的社會責任,一般意義上來講是指法律、法規以外的社會公德、誠實守信、社會其他規范所要求律師主體應當對社會公眾履行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律師履行社會責任,其根據一方面是法律的潛在要求,另一方面是由律師職業的社會性所決定的。律師社會責任的內容主要有法律援助、參政議政、法律教育、法律宣傳咨詢、社會捐贈等五個方面。為了使律師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需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律師的職業素質,拓寬律師參政議政的渠道和路徑,合理配置法律援助經費,擴大法律援助的范圍,同時保障律師獨立和行業自治。
關鍵詞:律師社會責任;法律援助;律師職業素質;律師獨立
1.律師社會責任的概念
社會責任一詞來源于現代企業所提倡的一種新的價值取向,起源于企業活動對社會產生的影響越來越重大,從而促使企業產生了高于盈利的社會責任。它是社會法和經濟法中規定的個體對社會整體承擔的責任,是由角色義務責任和法律責任構成的二元結構體系。一般認為社會責任是指責任主體根據法律或者道義對社會應予以盡責完成的義務,這種責任形式屬于利他行為,建立在現有法律基礎上,甚至超越現有法律的規定;強調的是行為的非利潤性、非經濟性、道德性以及公眾性等觀念。律師作為法治社會的建設者和推動者,對于社會的意義和價值高度體現在社會責任的承擔上。
對于律師社會責任這一概念的界定,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律師群體中都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在學術界,從國內的研究文獻看,沒有專門論述“法律社會責任”的相關著作[1]。與此相關的文章也只是零星出現于期刊雜志上或見諸于報端,學者們論述的相關內容也多是律師應該履行哪些社會責任,而對究竟什么是律師社會責任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實際生活中,一般使用“律師社會責任”時并無明確的概念性表述,基本采用通常社會責任的含義;但對其外延有不同的界定。2012年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以下簡稱《律師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托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p>
筆者認為,律師的社會責任,一般意義上來講是指法律、法規以外的社會公德、誠實守信、社會其他規范所要求律師主體應當對社會公眾履行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這是一種自律性的責任形式,同時又是一種選擇性的責任形式。律師不履行社會責任并不會受到國家強制力的懲戒,僅僅可能影響到其對自身的評價以及社會對其的評價。盡管這樣,律師履行社會責任必然是符合律師社會屬性的要求和律師職業發展需要的。
2.律師社會責任的根據及內容
2.1律師社會責任的根據
作為我國律師制度恢復期間頒布的關于律師制度的第一部專門立法,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以下簡稱《律師暫行條例》)第一條明確規定了我國律師的性質,即“律師是國家的法律工作者”。律師的任務是對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人民公社和公民提供法律幫助,以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谏鲜鰞热?,有關律師性質的定位,出現了四種觀點:1.將律師定性為“國家法律工作者”;2.律師是“社會法律工作者”;3.律師是自由職業者;4.律師是“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2]在學者們對律師的性質爭論不休時,我國于1996年通過了《律師法》,該法對律師的性質作出了不同于《律師暫行條例》的規定,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007年修訂的《律師法》將律師的宏觀服務對象由社會改為當事人,而第二條第二款的“三個維護”則強調了律師的職業使命,將“三個維護”寫入法律,就是為了從宏觀上明確律師應當肩負的法制使命與承擔的社會責任。
2.2律師社會責任的內容
有人認為,律師的社會責任“包括免除弱勢群體的法律服務費、不收取弱勢群體的法律服務費用,只收取成本或低于市場價格收取弱勢群體的法律服務費、減免對慈善機構的法律服務收費、為社區、學校等提供法律教育和普法宣傳、向有關部門提出立法建議、提起公益訴訟(如關于政府信息不公開的行政訴訟等)主動向政府申請代理法律援助案件及其他?!盵3]2013年全國律協首次發表的《中國律師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并未對律師社會責任有所表述,但認為律師的社會責任包括:公益法律服務,參與疑難、群體、信訪等糾紛解決,參政議政,參與立法,擔任政府法律顧問,普法宣傳,慈善捐助等內容;注重律師在建立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筆者認為,律師履行社會責任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法律援助。律師承擔社會責任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形式多種多樣。但最重要、最直接和最具有法律實踐經驗的社會責任承擔方式當屬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主體是指實施法律援助過程中承擔援助義務的機構或者人員,律師也屬于法律援助主體中的一類。法治,意味著無論何人、無論何時都能適用法律來主張權利,而法律援助,讓人人都能夠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法律援助制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應包括訴訟費減免在內的整個法律程序的各個環節提供法律幫助;從狹義上說,只是從律師、公證和基層法律服務方面提供免(減)費的法律幫助。本文所討論的法律援助制度較多地從狹義的角度理解,而且重點關注律師的法律援助,即律師作為提供法律援助的主體的相關法律問題。目前,中國的法律援助機構已基本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區縣級等四級組織的架構也建立了從基本法(以《刑事訴訟法》、《律師法》為代表)到法律規章(以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為標志)的法律援助制度體系,并應運而生制定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釋或類同的相關規定。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3600多個法律援助機構,1.4萬名專職法律援助人員、21.5萬名律師和7.3萬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了法律援助地方法規。
第二,參政議政。律師參政議政應該是指律師利用執業的便利,以各種形式參與政治生活,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等國家事務管理,對國家機關的活動提出建議或批評,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失職和違法行為提出質詢?!霸诼蓭熤贫瘸墒彀l達的國家,對律師群體更高層面上的責任要求就是,律師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對于國家的政治變革起到重要作用?!盵4]所以,中國的律師應當參與政治,通過職業群體的力量推動國家的制度建設和政治進步。
第三,法律教育。近年來,我國律師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執業律師已達25.09萬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律師已占總數的82.1%,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律師超過4萬人,有6230名律師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2010年4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律師學院,該學院屬于二級學院,隸屬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也是我國第一所由部屬重點高校組建的律師學院。2011年11月13日,華東政法大學律師學院成立。這些律師學院依托學校雄厚的法學教學和科研力量,聘請國內外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資深律師擔任客座教授,培養律師法律人才。如今,不少高校高職稱教師在校外擔任兼職律師,同時,越來越多的專職律師在高校擔任導師或授課、講座,這必將有助于在校學生法律實踐素質的提高。
第四,法律宣傳咨詢。普法是一個律師應盡的義務,也是律師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1986年,黨中央宣布全國普法開始,每五年為一個制定周期。2011年,“六五”普法正式實施。二十多年來,律師在普法宣傳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律師通過無償為社區及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法制教育進課堂、法律知識講座等方式讓居民知法、懂法、用法。律師的法律咨詢宣傳工作有效促進了司法行政資源整合和律師社會形象提升。律師通過為老百姓免費提供法律服務,進一步開拓了律師服務領域,樹立了律師隊伍良好的社會形象。
第五,社會捐贈。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發布的《中國律師行業社會責任報告(2013年)》顯示,在過去幾年中,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捐助金額達到1928萬余元,律師協會捐助超過2475萬元。律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協會還發起設立了常設性基金超過140個,資金額達到2627萬余元。近年來,律師捐助回饋社會的新聞屢現報端。例如,2013年1月,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捐資500萬元,在各大學法學院設立獎教、獎學金,捐資助學、回報社會。至此,岳成所累計共捐資已達800萬元,在28所院校設立獎教、獎學金。2014年11月,寧夏綜義律師事務所主任鄒儉偉律師捐助20萬元,以資助北方民族大學20名品學兼優的家庭貧困大學生。律師或者律師事務所的社會捐贈也是其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3.對律師社會責任實現路徑的若干思考
3.1培養和提高律師的職業素質
律師要稱職地處理法律事務,必須具有一定的素質,這是不同于普通人的“職業資質”,一般而言,律師的職業素質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律師的法律知識和技能,二是律師的職業道德。[5]律師職業素質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可以將這一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法學教育對律師職業素質的培養和從事律師職業過程中對職業素質的提高。
3.2拓寬律師參政議政的渠道和路徑
雖然律師擔任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的人數有較大的增長,但律師作為一個行業并未真正步入政壇,這些律師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并不是律師中產生的代表人物。同時,日常生活中,習慣上只是對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履行人民代表、政協委員職責才稱為參政議政。律師作為法律的專才,在參與社會政治生活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只有讓優秀的律師被選任為法官、檢察官,讓優秀的律師有機會成為政府的要員,讓優秀的律師成為各級立法機構的工作人員,律師們才會發現在掙錢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他們去做。參政議政是個大舞臺,如果將律師拒于舞臺之外,那將是對社會法治資源的浪費。律師完成自己的任務,除爭取優裕的生活條件之外,他們還可以在很多領域走得更遠,允許律師參政議政會使律師對自己職業產生自豪感,并能夠牢記自己的任務和使命,把正義感放在心目中重要的位置。所以,必須拓寬律師參政議政的渠道和路徑。《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一章里規定了“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這里法律顧問指的是政府法律顧問。《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第三部分“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中進一步提到“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保證法律顧問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中發揮積極作用?!边@意味著將有大量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這是律師參政議政的重要機遇。
3.3合理配置法律援助經費,擴大法律援助的范圍
法律援助的對象和范圍,也稱為“法律援助的覆蓋面”。這個覆蓋面的大小寬窄直接體現一個國家法律援助制度的發達程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法制文明程度的指標之一。盡管自1999年至2011年,我國法律援助經費從2758.06萬元上升到127718.03萬元,增長了45.3倍,但是由于在1999年之前,我國法律援助的經費非常少,基點非常低,而我國刑事案件數量非常大,并且增長的速度非???,因而刑事法律援助經費仍非常緊張。
綜上所述,立法(包括司法解釋)對法律援助范圍的嚴格控制是導致法律援助范圍過窄的根本原因;實踐中法律援助經費的不足進一步制約了法律援助范圍的擴大,并嚴重影響法律援助的辦案質量;對有限的法律援助經費分配不合理又雪上加霜,使我國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和質量進一步受到損害。因而可以說,立法對法律援助范圍的嚴格控制、法律援助經費的不足以及經費使用的不合理是導致我國刑事法律援助數量不足、質量不彰的三大原因。因此,要擴大我國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提高刑事法律援助的質量,必須同時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以上問題需要我們重新解讀《律師法》關于律師協會的規定進而完善相關立法,保證律師協會的獨立性,避免規制者為被規制者反控制,保證律師主體的廣泛性與獨立性,突出律師協會的規制功能,確立司法行政機關監督的目標和程序,使律師協會發揮更大作用,從而推動律師行業發展。
4.結語
正如我國著名法學家江平先生所說,“如果說神父的王冠是靠著上帝的光環編織成的,教師的王冠是由智慧的明珠編成的,醫生的王冠是由生命的玫瑰編成的話,那么我們律師的王冠是由荊棘編成的。這一點,既說明了他任重而道遠,他的道路崎嶇坎坷,不能是那么一帆風順,也說明了他自身的使命重大?!盵6]德國法學家耶林也曾說:“為權利而斗爭是權利人對自己的義務?!逼鋵?,為權利而斗爭還是對當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義務。作為一名律師,能夠用法律改變自己的命運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能用法律去改變更多人的命運。律師不是律商,律師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要承載應盡的社會責任。律師是專業化的職業,在司法實踐中,要以專業化帶動制度化,使得律師承擔社會責任常態化。
參考文獻:
[1] 陳喻偉、李越:“中國律師社會責任體系架構分析”,載《中國律師》,2012年第2期。
[2] 劉育昌:“基于AGIL模型建構律師社會責任研究”,載《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3] 段桂艷等:“談律師的社會責任”,載《中國律師》,2013年第8期。
[4] 徐日丹、徐伯黎:“律師:在承擔社會責任中彰顯價值”,載《檢察日報》,2012年6月13日,第05版。
[5] 朱德堂:“律師社會責任探微”,載《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6] 何悅主編:《律師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9] 段桂艷等:“談律師的社會責任”,載《中國律師》,2013年第8期。
[10]山東省法學會編:《中國律師業產業化發展理論研究》,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年版。
[11]王建東、羅思榮:《律師學:制度與實務》,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2]馬宏俊主編、袁鋼副主編:《律師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13]江平:“做人與做律師(一)——著名學者江平教授對中國律師的忠告”,載《中國律師》,1997年第8期。
[14]陳永生:“刑事法律援助的中國問題與域外經驗”,載《比較法研究》,2014年第1期。
注釋:
[1]筆者經過多種途徑僅僅查到兩篇以“律師社會責任”為主題的學位論文:1.劉育昌:《律師社會責任研究》,2012年中山大學博士生學位論文;2.曾玥:《法社會學視野下律師社會責任研究》,2012年遼寧師范大學大學碩士生學位論文。但是這兩篇論文都沒有公開出版。
[2]參見何悅主編:《律師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9-20頁。
[3]段桂艷等:“談律師的社會責任”,載《中國律師》,2013年第8期。
[4]石獻智:“律師角色的轉換與律師的社會責任”,載于山東省法學會編:《中國律師業產業化發展理論研究》,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年版,第229頁。
[5]王建東、羅思榮:《律師學:制度與實務》,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頁。
[6]江平:“做人與做律師(一)——著名學者江平教授對中國律師的忠告”,載《中國律師》,1997年第8期。
作者簡介:黃昆(1979-),男,漢族,河南新蔡人,河南點石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為銀行與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