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是我國當前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體系已經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務的區域化差異。南充市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也存在公共文化服務不均等的問題。本文主要論述了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發現了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不均等化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措施建議。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區域化;均等化
改革開放以來,持續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讓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升,中國開始向發展型社會轉型。人民的主要需求從基本物質財富等溫飽型逐步轉向自我發展與精神文化等發展型需求。黨和國家指出到2020年,要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但目前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供給不足和分配失衡已經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當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障改善民生的關鍵時期,公共文化服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一、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性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或社會組織為滿足群眾最為基礎的文化需求所提供的非營利性的文化服務。均等化就是平均或相等,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公民獲得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會要大致平等,服務的結果要大致相等,同時還要尊重公民自由選擇的權利。
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經之路。公共文化服務更要注重農村地區、偏遠地區、弱勢群體,把構建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放在經濟發展更為突出的位置。落實把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的重點偏向于農村偏遠地區,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平均水平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繁榮昌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也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老百姓能夠公平的享受到多樣的文化教育,使全體人民生活充滿幸福感,社會也會更加和諧穩定。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也是建成服務型社會的必然要求,實現社會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是政府的職責所在。科學合理的統籌差異性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城鄉之前的資源供給,使公共文化服務公正公平地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也可以推進城鄉二元體制向一體化轉變。
二、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現狀
南充市自2016年成功創建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全市上下不斷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做實文化惠民,堅持在文化為民中見真情、求實效,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著力構建廣覆城鄉的大文化包容圈,文化滿意度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初見成效。以“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為目標,努力提升“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知名度、美譽度,大力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
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雖然整體上趨勢較好,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2019年末,全市共建成文化館10個,文化站242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8個,39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文物保護管理機構2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0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9項。但不同地區之間在文化服務供給、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差距也在拉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務差異化不僅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而且也有利于解決地區間不均衡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問題。
三、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整體公共文化投入明顯增加,但城鄉差距仍在
南充市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要求,在文件建設投入加大增幅,文化發展規劃項目投資了數億建設市博物館(文化館、大木偶劇院)、市川劇藝術中心、城市音樂廳等共21個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但這些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投入主要集中于城鎮,農村(鄉鎮)的投入力度不大,主要集中于讀書看報、收聽廣播、送文化下鄉等基層服務。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務意識還存在城鄉差異,重視城區文化服務的發展,忽視農村文化服務的建設。對政府在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資源配置等較偏向于城鎮而忽視農村,必定會導致城鎮與鄉鎮之間的公共文化服務的不均等,制約全市公共文化均等化的發展。
另外,之前南充市對于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已引發了《南充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規劃(2013—2015)》和《南充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支持政策》并且在十三五期間引發了《南充市“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對于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政策法規,以改善文化民生、群眾文化獲得感持續遞增為目標全面建成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但在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方面的建設缺少相關支撐政策制度。
(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公共文化設施規劃分布不均等
南充市現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閬中市、西充縣、南部縣、蓬安縣、營山縣、儀隴縣共3區6縣,共394個鄉鎮。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制約著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區縣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使得各區縣的經濟實力有所不同,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也自然不同。經濟發展較落后及偏遠的地區無法投入足夠的公共文化服務資金,長此以往,量變導致質變,直接影響到各區域文化設施、文化資源、文化服務的差距。
(三)文化隊伍建設乏力,文化服務專業人才相對缺失
專業人才隊伍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必備條件,引進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關鍵因素。目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基層建設人員大多都是“學歷低、能力弱、年紀大”。甚至存在一人身兼多職,根本不具備高等學歷文化以及專業性。造成這樣的結果也源于政府對人才的不重視,僅僅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對于公共文化服務人員直接交給鄉鎮基層服務人員。雖然部分基層服務人員可以更了解當地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情況,當地人民的需求,但是仍然可能存在缺乏學歷或者專業性。
四、優化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措施
(一)加大對農村及偏遠地區的投入,減小城鄉差異
首先,要增強政府部門人員對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意識,只有政府相關人員增強了對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認識和理解,重視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區域文化服務差異的問題。公共文化服務不僅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僅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數量,也要提高文化服務的質量、注重文化多樣性和個性化需求。要對于城市和鄉村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一視同仁,以此基礎上加大對農村以及偏遠地區公務文化建設,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區域性差異。
其次,需要完善基礎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政策制度,健全的政策制度不僅保證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有效執行,也能為公共文化服務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市政府可以形成由市文體主管部門主導,組織協調市財政、國土部門、市規劃局以及市政園林等相關部門的公共文化服務規劃小組。立足于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實際情況和均等化建設要求,盡快制定《南充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實施規劃》、《南充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行動綱要》等規章制度。通過各部門間積極合作、相互協調,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南充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同時也需要出臺關于南充市鄉村綜合文化站方面的建設制服,對文化站、公共圖書館的管理規范制度,進一步規范基層文化服務工作。
最后,政府應該優化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結構,增加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資金在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最大程度的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在此基礎上,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投入應該對貧困地區、偏遠地區有所傾斜。根本每個地方當地的生活習俗、文化特色進行實地調研,有針對性的了解當地群眾的需要,根據實際調研情況對當地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實現區域性的均等化。同時,政府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不僅僅來源于政府財政投入。政府在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通過制定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利用自身資源投入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當中去主動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高效率供給。
(二)合理規劃配置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由粗獷式服務正轉向于精準化服務。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相關部門首先應該對3區6縣的文化基礎設施做到心中有數,對于已有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結合現目前已有的基礎公共文化設施的數量、種類、位置,根據調查當地群眾使用率和滿意度進行優化布局,將不合理的設施摒棄,防止低使用效率、作擺設。對3區6縣以及鄉鎮的公共圖書室、文化站等所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進行統籌規劃,實現一定范圍內的互聯互通,形成南充市城鄉全覆蓋、效用最大化、區域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
與此同時,需要對建設公共文化設施進行監管。建立相關監管制度,文體部門、國土部門等多部門聯合組成監督小組,不定期的對各單位和部門進行抽查。對設施不合理、不符合標準的或者是存在違規違紀行為的單位進行整改。對于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合理合規的單位人員要進行表揚。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要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要加強南充市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的網絡建設,首先要統籌公共文化服務服務設施網絡建設的組織機構,以政府為主導,引入社會競爭機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社會化;其次是要統籌城鄉之間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網絡建設,打破城鄉二元格局,樹立城鄉一體化認識,建立以城帶鄉的聯動機制以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立覆蓋城鄉、功能健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絡。
(三)推進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建設,優化隊伍結構
公共文化服務人才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主要力量,是發展的關鍵因素。要建設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務優秀人才隊伍,首先要留住現有優秀人才;然后在南充市內選拔對本地情況比較熟悉的優秀的人才,由此可以快速的進入工作狀態,提高工作效率;引進外部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知識和較高業務能力的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制度。南充市在引進人才時要做到公開透明的選拔機制,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同時需要通過住房保障、年薪制等方式建立基本的人才保障措施以及健全的人才激勵制度,吸引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務事業建設中來。
建立優秀的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的同時也需要對公共文化服務的人才加大培養力度,對于從事基礎公共文化服務的基層人員要進行人才培訓和教育,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建立健全相關培訓制度,對從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優秀人才,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工作者提供專業規范的培訓課程,定期開辦基層文化專題講座,培訓。整體提升公共文化工作者的服務能力和職業道德素質,打造一支基礎知識扎實、擁有創新精神、樂于奉獻、高服務效率的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鄭爽,武漢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空間格局及其均等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黃山,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問題研究—以德州市為例[D],山東大學,2015.
[3]郭泉,閩侯縣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現狀及評價研究[D],福建林業大學,2019.
作者簡介:
曹穎(199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四川省南充市,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學歷:201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