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場經濟下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又要著重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采用合適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配合的方式,是調節市場經濟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配合方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同時也要注重發揮強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合理配合使用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對實現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穩定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概述
財政政策是國家為了調節總需求變動及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關系,而調整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基本原則和方針。具體來說,就是國家利用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同總需求波動、總需求與總供給關系的內在聯系,調整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使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形成一定的對比關系,通過這種對比關系調節總需求變動及及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的平衡。財政政策是國家最重要的經濟政策之一,是國家經濟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政策是由稅收政策、支出政策、預算平衡政策、國債政策等構成的一個完整的政策體系。財政政策運用得恰當,就可以促進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財政政策運用不當,就會阻礙經濟發展。貨幣政策是國家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于調整貨幣供應的基本方針及相應措施。也是國家最重要的經濟政策之一。貨幣政策是由國家中央銀行制定的。貨幣政策主要包括政策目標、政策工具和政策傳導等內容。
2.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存在著統一性,但也有一定的區別。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統一性在于:第一,這兩大政策的調控目標是統一的,都屬于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第二,兩者都是需求管理政策;第三,從經濟運行的統一性來看,財政、信貸和貨幣發行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任何一方的變化,都會引起其它方面的變化,最終會引起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在于:第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節范圍不同。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實現總需求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其調節范圍包括經濟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貨幣政策是一國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的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調節范圍只限于經濟領域。第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節側重點不同。雖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對總量與結構發生調節作用,但財政政策目標的側重點是通過財政收入和支出的變動來解決經濟結構問題,而貨幣政策目標的側重點是調節貨幣供給總量,解決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問題。第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透明度不同。財政政策的透明度高,財政的收或支、盈余或赤字,都是公開的。貨幣政策的透明度低,除了存貸款利率是公開的外,銀行信貸收支平衡的真實狀況難以從銀行信貸平衡表上反映出來。因為銀行貸款可以創造派生存款,整個銀行系統信貸投放的合理規模、信貸差額狀況、貨幣發行的合理界限等都不能及時從數字上永遠是平衡的信貸收支平衡表中顯示出來,從而會掩蓋許多矛盾。兩種工具有其使用性能,為了能統籌調控,所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必須協調配合。第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時滯性不同。由于財政政策措施要通過立法機構,經過立法程序,決策時滯較長;而貨幣政策可以由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直接影響貨幣數量,決策時滯較短。財政政策措施在通過立法后,由有關單位具體實施;而貨幣政策在中央銀行決策之后,可以立即付諸實施。所以,財政政策的執行時滯一般比貨幣政策長。從效果時滯來看,財政政策要優于貨幣政策。這主要是由于財政政策工具直接影響社會的有效需求,能使經濟活動發生有力的反應。而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影響利率水平的變化,引導經濟活動的改變,不直接影響社會的有效需求。
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形式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模式主要有:雙松、雙緊、松緊、緊松以及中性五類。在宏觀調控過程中,面對不同的經濟形勢,可以使用不同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模式。
3.1雙“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松”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減少稅收和擴大政府支出規模來增加社會的總需求。“松”的貨幣政策是指通過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擴大貨幣供給。“雙松”政策積極效應是在社會總需求嚴重不足,生產能力和社會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可以刺激經濟的增長,擴大就業,但卻會帶來通貨膨脹的風險。消極效應是往往產生財政赤字、信用膨脹并誘發通貨膨脹,這種配合模式適用于經濟嚴重蕭條時,用擴張財政增加總需求。
3.2 雙“緊”的財政政策與緊的貨幣政策
緊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增加稅收、削減政府支出規模來限制消費與投資,抑制社會的總需求。緊的貨幣政策是指通過提高法定準備率、提高利率來壓縮貨幣供給量。這種政策組合可以有效地遏止需求膨脹與通貨膨脹,但可能會帶來通貨緊縮和經濟停滯的后果,這種組合適用經濟處于嚴重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
3.3“緊”的財政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
當經濟中出現貨幣發行過多但還未演變為通貨膨脹時為了經濟的穩定發展,不應急于收緊銀根,回籠貨幣,應選擇“緊”財政與“松”貨幣的搭配組合,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抑制社會總需求,防止經濟過旺和通貨膨脹。松的貨幣政策在于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因此,這種政策組合的效應就是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同時,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但貨幣政策過松,也難以制止通貨膨脹。
3.4“松”財政政策與“緊”貨幣政策
在經濟增長減緩以至于停滯而通貨膨脹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或者經濟結構失調與嚴重通貨膨脹并存的情況下,采用這種政策搭配模式較好。“松”的財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對克服經濟蕭條較為有效。“緊”的貨幣政策可以避免過高的通貨膨脹率。因此,這種政策組合的效應是在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的同時盡可能地避免通貨膨脹。但長期運用這種政策組合,會積累起巨額的財政赤字。
3.5中性政策
中性財政政策在我國稱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包括總量和結構兩個方面,在總量上,財政收支基本平衡,在結構上則是“有松有緊,有保有控”,其實質是協調發展政策。
作者簡介:趙剛(1986-),男,漢族,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高級經濟師財稅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