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兵
摘要:文章站在基層角度,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思路進行闡述,從目標任務、組織領導、基本原則、發展途徑、強化保障等方面展開分析,并對村級當前重點工作進行關注,從實際出發,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思路和路徑,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途徑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著力提高農村基層組織領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現就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出以下思路。
1.目標任務
創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形式,多途徑增加村級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努力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總量增長、質量提高、實力增強,不斷滿足農村基層建設、服務和管理需要,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薄弱村。
2.組織領導
鎮要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及副書記任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成員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黨政負責人聯系村制度,開展經常性、常態化指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立常態化管理機構。
村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專門的班子,村書記負總責,認真落實工作措施,切實抓好集體經濟發展工作。
3.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思路、科學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強化科學發展理念,理清科學發展思路,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建設美麗鄉村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多種實現形式,推動集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村級主體、市場主導。充分發揮村級組織主體作用,增強村級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不搞行政命令,防止因發展集體經濟而增加村級債務和農民負擔,防止在發展集體經濟過程中侵害農民利益的現象發生。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從本地經濟基礎、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因村制宜,面向市場,選準產業、項目和載體,實行一村一策,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多種發展模式和實現形式,重點抓好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工作。
堅持整合資源、整體推進。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整合各方資源,加大資金、項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整體合力,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
4.發展途徑
結合實際,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途徑和模式。
(1)實施“培強扶優提升”工程。鎮要整合市縣扶持資金,每年重點扶持1-2個村,從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強,村集體成員有意愿、有共識、有要求,具備發展集體經濟的資產、資源、區位等基礎條件的村中統籌遴選,引領推動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2)盤活農村土地資源。統籌開發和利用集體耕地、林地、“四荒地”、水面、灘涂等資源,通過承包、出租、聯辦等方式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開展農村“三變”改革,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鼓勵村集體統一經營農戶自愿轉讓的土地,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結合村莊整治,開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零星自然村遷并,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新增的有效耕地由村集體所有和經營。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可采取自主經營、租賃、抵押、承包、作價入股等方式流轉,增加集體資產收益。
(3)盤活集體資產。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將集體經營性資產、閑置固定資產(機器設備、老村部及其他村集體廢棄房屋建筑物等)、公益性資產(老學校、老衛生室等)通過公開招標、股份合作、使用權有償轉讓、租賃承包等方式,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4)培植農業主導產業。鼓勵村級組織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創辦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項目,帶動農民發展優勢明顯和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形成“一村一品”;結合產業扶貧,統籌扶貧專項資金,發展扶貧開發型經濟;依托區位優勢,招商引資,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以農業產業化帶動特色產業發展;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把農民增收和集體增利結合起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
(5)組建服務主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組建建筑勞務公司,以勞務入股合作、勞務承包、政府購買勞務服務等多元方式,承接公共實施維護、鄉村環衛保潔、公路養護、綠化管護、農田溝渠管護、產業勞務等多種服務項目,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變股東,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6)資金委托投資。梳理村集體沉淀在賬戶上的可用資金,在村集體自愿和民主決策的基礎上,以縣或鎮統籌確定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委托有資質的專業股權投資機構進行投資運作,所得收益按照份額返還。
5.強化保障
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黨委、政府將在扶貧開發、基礎設施、產業基地建設等項目上均衡考慮,在項目、資金上對集體經濟發展較薄弱的村給予適度傾斜;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專項支持資金,對村級班子戰斗力強、成員發展意愿基礎好、項目實施前景廣、預期收益水平高的村予以重點扶持。
加大土地政策扶持。村集體依據土地整治規劃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等,通過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增加的耕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和管護并公開對外出租,推行對本集體組織外租賃主體收取一定土地流轉服務費做法。
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對村級集體當年用于生產經營的銀行貸款、從事農業生產的村集體通過政策性融資擔保獲得貸款的按有關政策給予貼息補助、保費補貼;推進“勸耕貸”提質增效放量,提升為村級集體經濟服務能力;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金融機構將村集體經濟組織納入評級授信范圍,予以貸款規模傾斜;依法合規開展農村經營性集體用地使用權、集體林權、復墾增加的用地指標抵押融資,以及承包地經營權、集體資產股權擔保融資;推廣特色農業商業保險,對新推出的特色農業保險品種,按市、縣、承保人3:4:3比例分擔。
強化人才保障。扎實推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鎮每年通過村公開比選村級后備干部等方式統籌各方面人才,著力吸引培育1-2個懂經營善管理的村級組織帶頭人,通過招才引智、選撥能人、嚴格把關、外出考察、教育培訓、提供平臺等舉措,重點培育一批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加強培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致富帶頭人,引導各類人才支持鄉村發展。
落實結對幫扶措施。大力開展鎮村結對共建活動,從班子建設、發展規劃、人才培訓、資金支持等方面對集體經濟薄弱村進行結對幫扶,興辦農業基地和農產品加工項目,形成穩定的村級集體收入來源。鼓勵開展村企結對活動,組織引導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與經濟薄弱村結對共建,結對企業可以與村合作,盤活存量資產。
嚴格考核管理,建立獎勵表彰制度。分類考核。
6.重點關注的工作
全面摸清家底。村要充分利用清產核資成果,對村級集體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清理登記與核實,摸清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家底。
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制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計劃,各村要結合村情,因地制宜制定規劃,抓好落實,確保年度目標實現。
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采取以村為單位、逐級申報的辦法,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庫。在此基礎上,開展大規模的村級項目招商引資活動,以市場化的辦法,吸引本地和外地的資金、技術、人才,投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扎實推進產業建設。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選擇1-2個覆蓋面廣、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產業,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從項目申報、資金投入、稅收優惠、土地審批等各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強化集體經濟管理。進一步明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指導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規范運行,對年度內實施的集體資金投資項目、資產租賃、資源發包、股份合作、勞務服務等經營活動,規范簽訂合同或協議;按類別規范統一整理歸檔資產資源、合同、財務會計等各類工作臺賬;建立健全村級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制度,處置村集體“三資”要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堅決制止和查處平調集體“三資”行為。建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機制,進一步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民主管理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康濤.治理之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人民網2018年12月16日.
[2]李劍青.河北邱縣: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中國新聞網 2020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