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
摘要:眾創空間是互聯網快速發展背景下,高新技術催生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在萬眾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下,高校以眾創空間為載體,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為我國社會進步和發展輸送人才。本文結合眾創空間的特點探討了新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大學生教育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眾創空間的發展,結合眾創空間的優勢探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路徑已經成為高校新的教育模式。但是,面對新理念、新要求,高校同樣面臨著新挑戰,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教師經驗缺乏,理論聯系實際不密切、教育統籌不夠等,這些都影響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因此,從眾創空間的內涵出發,實現眾創空間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關鍵。
1.眾創空間理論概述
1.1眾創空間的內涵
眾創空間是創新型孵化器的另一種叫法,結合字義來解釋與創空間,可以這樣理解,“眾”是主體,“創”是內容,“空間”是載體。眾創空間是順應時代發展,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公共服務平臺[1]。來源于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的“草根創業”“大眾創業”的概念,后在2015年3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中國經濟轉型和保增長的戰略措施出現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自此,在政策的號召和支持下,各地政府開始積極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創業基地。2020年科技部印發2020年度國家備案眾創空間的通知,確定了49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騰訊眾創空間、百度(青島)智創基地眾創空間、思維盒子等廣為人們熟知的眾創空間也在其中,以騰訊眾創空間為例,現階段的眾創空間呈現出線上線下一體化、覆蓋范圍廣,具有較強的創業支持能力、教育培訓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1.2眾創空間與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結合的意義
首先,眾創空間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豐富教育資源。高校可以依托眾創空間的豐富資源,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普及活動。比如基于創業案例開展的創新創業公開講座、項目交流活動、創業模擬等可以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生可以學習從不同視角考慮問題,從更高層次理解問題,從而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
其次,眾創空間能夠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實踐機會。眾創空間整合了學校、企業和社會的資源,實現了創業經驗、創業產品、創業資源的共享。依托眾創空間開展創新創業實訓實習,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難得的實踐機會。
2.眾創空間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的關鍵
2.1眾創空間與教育合作機制要注重統籌領導
合理的機制保障是事業發展的基礎。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工作領導機制,實現學校、企業、科研的多方聯動,成立領導小組,因時研究部署建立校、院兩級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部署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2]。
2.2人才培養方案要符合新時代創新創業要求
高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發展輸送人才,因此立足國家發展需要,順應時代發展是高校培養人才必然要遵循的。高校把握教育目標制定培養方案要與眾創空間發展相結合,實現前沿思想和教育有機結合,將人才培養、技術科研和社會發展密切結合,實現教育過程的現代化、創新化。
2.3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要革新
教育離不開教師的引導,科學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強大的師資隊伍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保障。實現新時代眾創空間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關鍵還需要高校建立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學管理舉措,充盈教師隊伍。在實踐中,很多學校已經開展了獎勵機制,來吸引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加入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隊伍中。
3.眾創空間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結合模式
3.1實現眾創空間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深入融合
建立基于眾創空間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要把握兩者的結合點,深度融合。改變傳統的大眾化啟蒙教育,實現因人而異分類指導。對學生的發展方向做出規劃,細分專業,依托眾創空間的資源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實踐。
3.2利用眾創空間平臺優勢,構建實踐育人平臺
基于現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參加實踐機會少,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足的問題,高校應與企業、科研所等搭建實踐平臺,改變教育結構,彌補學校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發揮眾創空間與高校創業教育的協同聯動,逐步實現成果轉化,在實際操作中提升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3]。
3.3挖掘眾創空間教育潛力,打造高質量創新創業導師隊伍
眾創空間注重的是實踐,而高校教師注重的是理論,但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即離不開理論引導,也離不開實踐鍛煉,為此要建立雙聯系機制,讓高校教師到眾創空間的實戰中去積累經驗,邀請創新創業成功者到高校開展講堂論壇,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學生的教育離不開教師,高校應重視教師隊伍的鍛造,在機會、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培養理論水平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
4.結語
高校基于眾創空間完善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的有效途徑。高校要重視和發揮好眾創空間的重要作用,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本領。
參考文獻:
[1]張軍,錢娜.基于眾創空間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與成果轉化聯動模式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3):126-127.
[2]于海,陳筱.依托眾創空間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措施淺析[J].中國輕工教育,2019(05):52-56.
[3]李旭輝,孫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關鍵影響因素識別及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Z1):1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