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樂
摘要:農村小學學生課前預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預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課前預習實施有效性研究
古人講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課標》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預習在整個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也要備學,這就是預習。《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預習:“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顯然,預習是學生主動的課前學習行為,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也為老師的以學定教提供依據和參考。課前預習,是學生在課堂學習前對要學的知識有個大體了解,找疑點,提問題,然后帶著問題聽課,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學習掌握新知。預習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我所面對的是農村小學學生。留守兒童較多,大部分學生家長常年在外務工,學生的實際監護人大多是爺爺奶奶,文化程度較低,沒有能力輔導學生,學生普遍自學能力較差,學習興趣匱乏。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動力來自對學習的興趣,而預習恰恰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如果學生對預習沒有興趣,那么教師不管怎樣向學生灌輸預習重要的觀念,學生還是不能自覺做到。本次研究提高了教師對于課前預習環節的重視程度,并積極地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預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學生們通過有效預習,提前了解和認識了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這樣在課堂中就會有針對性的聽課和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水平。
一、預習興趣培養
設計難易適度形式多樣的預習內容。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學生都能自主進行預習,逐步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引發學生預習的興趣。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統計》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會收集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的數據,對數據整理和分析,然后制成統計表,再依據統計表更好地制定決策提供依據和建議。那么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就要側重于讓學生去收集他感興趣的數據,如讓學生統計自己感興趣的同學們的身高、體重或愛吃的水果、喜歡的學習科目等。要求自己做出數據統計圖(表)等。
二、預習內容設計
設計預習內容要目標明確。不僅停留在一些具體的知識上,還應對“能力”“情感”“經驗”等方面目標提出明確要求。不同年級的學生預習要求不同,如:低年級學生側重于在游戲中進行預習,注重預習興趣和預習習慣的養成;中高年級學生重數學思維訓練,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設計預習內容要具體。每課時前要給學生以“預習提示”, 如:你將要學習什么知識?在預習中你了解哪些知識?你有哪些不會的知識,有什么問題等。指導學生按預習提示,結合已學到的方法去進行預習,這樣從低到高循序漸進地培養預習能力和習慣。
三、預習方法指導
在預習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預習。我在尋找解決預習有效性的策略過程中,我在班級嘗試推廣收到較好效果。要求學生讀課本,了解將要學習什么,從教材的情境圖中發現信息,試著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從整體上了解新知,讀懂教材上的結論,把重要的概念、結論畫出來。讓學生思考例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想新授知識與哪些舊知識有聯系,有怎樣的聯系。例如預習小數的大小比較知識后,學生感知到小數大小的比較與整數大小比較有聯系。又如指導預習“積的變化規律”, 讓學生思考怎樣驗證這一規律,回想這一規律以前運用過嗎?通過系列思考,發揮預習功能。學生經過預習,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可以檢驗預習效果。這樣既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又能讓教師發現學生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四、預習效果評價
預習是學生個人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個體活動。在預習中,每個個體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感悟,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有啟發性的討論模式,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并給予學生展示表現的機會。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在了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檢索,激活已有的知識和策略,同時引發對新問題的思考。教師要收集整理這些預習過程中產生的“未解決的問題”和“深層次的體驗與感悟”,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可貴的動態生成的資源。
參考文獻
生金朋. 淺談如何引導學生做好數學課前預習[J]. 現代農村科技, 2020, No.582(02):70-70.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金海辦事處黨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