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鵬
摘要:我國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和國家的蓬勃發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指導學生學習,激發高中生的政治學習熱情。在學生的政治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改善學習觀念,增強學習思維,教師還應該繼續學習新的政治內容,提高自己的素養。在指導學生學習政治的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并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以增強學生的政治學習熱情。本文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提出了高中政治創新教學的具體創新策略,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高中政治創新教育;具體方法
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征,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靈魂,也是進步的動力。高中政治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是提高學生創新素質和能力的基礎和保證,是繼續教育發展的動力。創新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素質,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學的常規實踐中,如何更好地開展創新教育呢?接下來,作者將根據我通常的教學實踐來談談我的觀點和理解。
一、改變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創新的教育觀念
長期以來,政治課的教學一直固定在一個框架中。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和乏味的教學內容嚴重制約了政治課教學目標的實現,嚴重扭曲了政治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新課程改革的政治教學以知識,技能,方法,情感和價值觀的三維整合為教學目標,要求學習要主動給予學生,并尊重學生的主導地位。為此,我們必須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和落后的教學模式,而應以先進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代替。
創新教育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先進教育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不僅要教學生“釣魚”,而且要教“釣魚”。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從“以知識為核心”轉變為“以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核心”,從“以老師為導向”到“以學生為中心”,從“裂鴨式”教學模式向“民主開放的教學模式”。理論是實踐的先驅,教師不僅應該改變他們的教育觀念,而且還應該將這種教學觀念的改變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理解他們是學習的主人和學科,實現從“我想學習”到“我想學習”的過渡。
二、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創新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具有積極情感色彩的心理傾向。如果學生對一門學科感興趣,他的學習主動性會很強,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相反,如果興趣不高,它將成為創新的絆腳石,可以看出,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環節。思想政治課是相對理論性的,缺乏一定的興趣。基于此,如果教師們可以通過引人入勝的例子來介紹教學,他們將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的思想將得到啟發,他們的創新靈感將得到激發,學生將在學習中擁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和新的經歷。在保持對政治學科的濃厚興趣的同時,他們的思維可以更加活躍,并且可以具有強烈的創造欲望,從而達到使學生樂于創新的教學目標。有鑒于此,教師需要在平時的教育和教學中巧妙地提出疑問,以鼓勵學生學習思考。
教師必須知道,任何教學都離不開疑問的建立,因為有效的疑問會造成學習的障礙,從而動員學生的思維單元,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注意提問的技巧,并鼓勵學生在懷疑的基礎上真正考慮問題。這種質疑是有效和有價值的。例如,在學習“商品”知識時,教師不能直接質疑“什么是商品?”。這個問題本身使學生缺乏思考的欲望。如果教師是從購物中心開始的,請詢問西瓜進入購物中心的渠道,它會去哪里?這將有效地激發學生將思維方式從淺變深,從而使他們能夠很好地理解商品的含義。
三、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積極創新
“和諧產生美,而和諧是所有美麗事物的最大特征。”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老師的風格是民主的,學生將輕松,快樂,活潑,熱情,并利用他們的想象力以最佳狀態返回學習。這樣的教室不可避免地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知識,而且要根據學生的求知、行動、興趣,差異和新穎性的心理特征,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并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營造一個迷人而有趣的局面,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室氛圍,使教室充滿生機與活力。
例如,教師在闡明政府的“關閉國家”政策時,可以問學生:大家對清政府實施的這項政策有何看法?學生們立即提出了兩種看法。有的學生認為,“閉門造車”政策有其積極的一面,可以在一定時期內防止外國勢力的入侵,而有的學生則認為,這是消極的,將導致中國相互影響,與世隔絕,落后而被毆打。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情況,鼓勵學生敢于“提問”,突破權威和進行創新,從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并激發學生的創新和學習熱情。除上述方法外,還經常使用哲學隱喻,幽默情節,看似普通的手勢或表情,真誠的贊美,公正的批評和會見的微笑來創造和諧氣氛,使教師和學生可以實現心與心的交流和情感的碰撞。
四、了解學生的個性并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與學生的交流與交流,了解學生之間的性格差異,然后采用不同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一是教師可以提出社會上更具爭議性的社會熱點問題,并讓學生討論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是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提高課堂的興趣。第三,教師應緊跟社會趨勢,引導學生更多地了解課外新聞,開闊學生視野。
例如,在教授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時,筆者結合了多媒體教學,并使用“猴子法”來解釋教學內容。作者還利用相聲大師郭德剛的案例“一種教徒一教,每只猴子一教”的生動教學方法,然后告訴學生唯物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區別。這種教學方法贏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簡而言之,創新是時代發展的主題。作為教育者,他們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斷更新教育和教學觀念,不斷探索,開拓進取,為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新一代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小華. 關于高中政治創新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2):21-22.
[2]祁德兵. 高中政治創新課堂是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根基[J]. 教育觀察(上旬刊),2014,3(12):86-87.
湖南常德臨澧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