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近幾年的建筑設計環節中,要想進一步增強建筑物的質量與水平,就得把新型的建筑規劃理念融入到其中,而生態建筑理念就是當下最流行的設計理念,它主要包含了能源、資源在各個方面的消耗量,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建筑觀念,需要有關施工人員對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施工過程中做到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安排,并且需要設計人員處理好各環節的干擾因素之間的關系,要滿足建筑物與附近環境的融洽發展,生態建筑在以后的建筑領域中具有重要的進步趨勢,值得相關人士關注。
關鍵詞:建筑設計;生態建筑設計;應用
生態建筑在歷史的長河中是由長期以來發展形成的結果,是在人和生態環境和諧共處而形成的前提上促成的。生態建筑在其前期的規劃、操作和投入使用的環節中根據人與自然相互的關系,便能夠不斷的將可持續發展當作引導,進一步把生態學與當前的建筑科學工藝關聯起來,在建筑物的規劃、操作與運用的各個流程都做出科學、恰當的布局安排,滿足建筑規劃環境當中的生態環保、綠色安全。
1、生態建筑設計的關鍵程度
1.1時代與社會發展必然
目前我國堅持走的就是可持續發展道路,所以生態建筑設計就應該適應綠色環保的原則,生態式的房屋規劃布局是人們營造清新生態環境氛圍的必然發展方向,使人們可以更舒適地生活。
1.2節約能源和資源
由于房屋建筑是一項大工程,所以會用到的資源非常多,在目前社會的持續進步下,人們的生活品質也在持續增強,而建筑施工的人員在對其進行設計時也應該合理地利用資源和能源,增加土地的使用率。最大化地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多利用新能源。
1.3增強居民的生活品質
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隨著生活品質的增強而不斷提升,尤其在居住環境中的標準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僅要求美觀舒適,還需要安全健康。因此生態式的建筑就能達到人們的這一需求,它可以有效降低廢棄物的排放,進一步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加大人們居住的舒適度。
2、生態建筑設計原則
2.1尊重自然
生態建筑最基礎的,同時也是最關鍵的標準就是尊重自然,將從自然當中汲取原材料資源,并且把自然規劃布局運用在人員操作中,完成尊重自然原則的規劃。進而是到自然中去,把材料再歸還到自然中去,在不對其造成損害和影響的情況下,以至于讓自然環境變得進一步順應發展,對建筑規劃提供幫助,不得超過限度的取材、不顧一切的開采。時時刻刻遵從“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的理念,尊重自然存在,達到自然建筑設計的目的。
2.2環保低碳
環保健康的設計,也就是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最大程度的降低能源的損耗。這類設計最基本的就是應該將資源利用與建筑設計的消耗結合起來,不僅在美觀程度與舒適宜居上有更高的要求,還得加大對環保低碳的健康保障。不去思考資源耗費度的建筑設計是最原始的,而資源的耗費嚴格更加節省,是生態與規劃融合中十分關鍵的一方面。
2.3以人為本
居民在建筑設施的環境中的要求是十分關鍵的,也就是把人對美麗的評價、審視,對安全性的關注,對利益的向往等生理和心理上雙重感受都要滿足。在尊敬自然,愛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人為本的原則不置可否的變成了建筑規劃的重點。讓居住者感受到愉快、舒適的建筑規劃才是優秀的建筑設計。另外,把生態保護貫徹到建筑設計中去,才是實際完成綜合性、可持續性的發展。
2.4綜合設計
把生態規劃方案融入到建筑施工中去,不僅是普通的擴大綠化面積,還得在有效準確的熟知生態建筑的根本前提下,在優化綠化建設同時,創建好建筑的配套公共設施,運用科學的布局、恰當的規劃策略,一定程度的利用資源、能源,運用合理的安排,把居民們的生活與日常休閑的場地結合在一起,方便并且包含生活樂趣,更加方便人們生活。從綜合性的考慮上對建筑方式展開規劃設計,從綜合性的環境中著手思考建筑資源的科學利用,避免建筑簡單化,假設建設中不能將當地的氣候溫度、人文精神、經濟資源等相關因素結合起來,就會減少建筑、人和自然環境相互的協調性。
3、生態建筑觀在生態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3.1重視資源的再利用
3.1.1可再生資源
在建設過程中,應重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資源利用和循環再生的環節里應堅持環境友好發展的原則。例如:設計人員可以將地源熱泵技術應用在室內設計中,從而減少室內空調的使用,從而營造更加舒適的室內環境,滿足用戶的生活需求。在夏季,地源熱泵能夠對自然界的熱量進行存儲,從而在冬季將其釋放出來,實現供暖的目的。而冬季,則會將冷能儲存在地源熱泵中,在夏季進行制冷。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電能的使用、浪費問題。
3.1.2建筑材料
對于低碳環保建筑來說,建筑材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生態效果。如果能夠將具有可回收性質的材料應用在建筑中,能夠實現資源再利用的目的,減少材料的浪費。因此,在選擇建筑材料的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利用材料,回收舊建筑材料,避免浪費材料和能源,避免直接排放污染物,鋼鐵、地板、木材、砌塊等廢棄建筑材料,在建筑物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可以通過先進技術進行處理和轉化,并重新用于新的建筑項目。要科學合理地使用建筑材料,盡可能采用環保和節能材料,同時注意使用可再生材料,實現節能住宅的標準化,不僅可以節約成本,減少建設投資,還可以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保護生態環境,為城市居民創造綠色舒適的環境。
3.2構建全面生態建筑規劃網絡
工程建設會接觸到自然社會環境,部分城市的規劃環節中,損害了當地的自然環境,以至于對將來的發展有障礙。按照當前的情況看,我國的建筑設計生態系統比較薄弱,就需要規劃長遠的路線,以大循環的系統開始,整體進行好綠化建設,達到綠色環保的生態目的,再經過大環境的完善,讓整個生態建筑的創建得到優化。需要擁有更大的格局,創設廣闊的網絡體系,生態建筑規劃網絡構建要全面進行把握,形成整體的建設部署和規劃,以更大的格局建設可持續發展環境。
結語:
在加強節約資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當下,減少日常生活的能耗顯得十分關鍵,人們能夠利用對建筑構造的改變來滿足優化通風的效果。另外,運用生態技術使得建筑物的環境得到從而降低能耗消費。以確保在建筑施工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可以滿足能源節約的需求,防止給生態環境造成消極的影響,給人類的生活環境營造一種健康舒適的狀態。所以,在建筑工程方案的規劃環節,最好尤其關注生態設計理念的引入,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杰.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8(36):52.
[2]李雄.生態建筑設計原理及設計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14):21-22.
[3]于立平.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研究[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01).
作者簡介:張芷墨(1997.12—),女,漢族,籍貫:遼寧沈陽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與應用研究。
(大連工業大學 遼寧省大連市 1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