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
摘要:語言使我們人類學習知識、參與社會交流的必備技能,在特殊教育中強化語言康復訓練,不僅能夠提優化培智生的語言學習能力,還能夠幫助其更好地融入和參與社會生活。就此,本文主要從游戲活動、信息技術、生活實際三方面入手,簡要探析特殊教育中的語言康復訓練策略。
關鍵詞:特殊教育;語言;康復訓練
相對于正常兒童來講,培智生由于疾病的原因不僅僅存在智力方面的缺陷,在行為、語言、情緒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進而在新課程改革的引領之下,新時期的特殊教育,也應在全面素質教育理念的引領和指導之下,有計劃、有目的組織培智生們開展語言康復訓練,以在促成培智生語言能力康復的過程中,幫助培智生們積累參與社會交際、融入社會生活的技能。基于此,本文作者立足自身教學經驗,就特殊教育中的語言康復訓練策略進行簡要闡述如下,以供各位一線特教同仁參考、交流。
一、結合游戲活動增強語言學習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智生們只有產生對語言、對社會交際的興趣,才能夠主動參與到語言的學習當中。就此,我們就可以借助培智生和普通兒童一樣喜歡參與游戲活動的特點,將游戲科學、適時的引入語言康復訓練當中,以在吸引培智生、帶給培智生快樂學習體驗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培智生的語言學習興趣,有效優化促成其語言學習行為的優化。
例如,為了鍛煉培智生們的氣息,我變為培智生們設計了氣息訓練小游戲,即為班上的每一位培智生準備一張紙巾,并引導培智生們將紙巾平鋪放在墻面上,同過想紙巾吹氣的方式使紙巾不掉落,看誰堅持的時間長,堅持時間長的培智生也會得到教師準備的小獎勵(貼畫/印章等)。并且經過長期的練習之后,如果培智生們的氣息增強,我們還可以將該游戲進行難度的調整,可以將紙巾更換成白紙,以在增加重量的同時,更進一步強化對培智生氣息的訓練。進而借助游戲活動的引領,不僅優化了語言教學的氛圍,還有效激發了培智生們參與語言訓練的積極性,使其在不知不覺中能夠獲得語言學習技能的積累與提升。
二、結合信息技術提升語言教學效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教育領域的影響也越來越突出,進而本著平等的教育理念,我們也應該嘗試將信息技術音樂日程的語言康復教學當中,以在引導培智生感知科技神奇力量的同時,幫助其更好的掌握語言的發音技巧和語調,有效促成語言教學效率的提升與發展。
例如,在指導培智生們進行語言康復訓練時,培智生們經常出現發音和語調的問題,以致于其不敢或者不愿意張口說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就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培智生們制作了動態的發音曲線圖,并配置了話筒,在引導培智生們用話筒重復教師所設定的固定語句時,大屏幕上就會顯示出培智生們的紅色發音曲線,如果培智生的紅色發音曲線與綠色發音曲線圖重合,就表明該生的發音和語調完全正確,如果出現偏差就證明該生的語句發音等需要調整……進而在信息技術的引領之下,不僅有效調動了培智生們的參與語言練習的熱情,還使其在參與練習的過程中能夠自主摸索語言的發聲技巧,有效促成語言康復訓練效果的事半功倍。
三、結合生活實際優化語言練習質量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知識,生活中也有我們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進而在組織培智生進行語言康復訓練時,我們最好能夠將其拓展到培智生的實際生活當中,為其創設形象的生活情境,或設計真實的實踐活動,以在為培智生們提供語言交流和練習平臺的同時,更進一步提升培智生們的語言學習質量。
以我自身的教學為例,我會有意識的與培智生的家長取得聯系,在為其分享每日學校的語言教育內容與教育目標的同時,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來促成培智生語言練習質量的提升。比如,在引導培智生們學習完與“購物”相關的語言時,我便指導家長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自己的孩子去菜市場買菜,并將買菜、付款的“工作”交給孩子,同時指導家長要給予孩子最大限度的支持與耐心,不要因為孩子語速慢、說話不清楚就打斷孩子的表達,而是要給予孩子細心的指導,做孩子最堅強的“后盾”。進而使培智生們敢于在真實的社交場景中“張口”進行語言表達,有效鍛煉其社交勇氣的同時,使其在語言技能的引領下,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參與到社會生活當中。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中的語言康復指導是必須的,同時也是需要教師和培智生們長期堅持才能夠取得成效的一個過程,進而作為新時期的專業特教教師,我們在不斷優化自身職業素養的同時,還要付出更多的經歷與耐心,不斷總結和創新培智語言教育康復指導策略,以引導培智生們達成“想說”“敢說”“會說”的語言學習目標,以為其在將來能夠更好的參與社會生活“增磚加瓦”!
參考文獻:
[1]范佳露.特殊兒童言語語言康復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12):1185-1185.
[2]作靈芝,馮維.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言語-語言康復面臨的困境及展望[J].綏化學院學報,2015,(10):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