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輝
摘要:近年來光電傳感器技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光電傳感器的新應用,并且闡述了光電傳感器技術在光電子材料、關鍵設備方面,在通信用光電子材料、器件與集成技術方面,在面向信息獲取、處理和利用的光電子材料方面所要取得的進步。
關鍵詞:光電傳感器;新應用:新發展
1 引言
光電傳感器又稱光傳感器,是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一種傳感器,敏感波長在可見光(O.38~O.76“m)附近,包括紅外線(0.76~1000p 1TI)和紫外線波長(0.005~0.4/1)。常見的光電傳感器有光電管、光敏電阻、光敏晶體管、光電耦合器、顏色傳感器、紅外光傳感器、紫外線傳感器、光纖傳感器和CCD圖像傳感器。
2光電傳感器技術的新發展
隨著測控系統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要求傳感器準確度高、可靠性高、穩定性好.而且具備一定的數據處理能力,并能夠自檢、自校、自補償。目前各國科學家正在按下列技術途徑開發研究。
(1)新材料的開發應用
新材料的開發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a)光電子基礎材料、生長源和關鍵設備目標:突破新型生長源關鍵制備技術,掌握相關的檢測技術:突破半導體光電子器件的基礎材料制備技術,實現產業化。研究內容及主要指標:高純四氯化硅(4N)的純化技術和規模化生產技術;高純(6N)三甲基銦規模化生產技術;可協變(Compliant)襯底關鍵技術:襯底材料制各與加工技術:用于平板顯示的光電子基礎材料與關鍵設備技術。b)人工晶體和全固態激光器技術目標:研究探索新型人工晶體材料與應用技術,突破人工晶體的產業化關鍵技術,研制大功率全固態激光器,解決產業化關鍵技術問題。研究內容及主要指標:新型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和全固態激光器;面向光子/聲子應用的人工微結構晶體材料與器件;研究開發瓦級紅、藍全固態激光器產業化技術,高損傷閾值光學鍍膜關鍵技術(B類),基于全固態激光器的全色顯示技術;研究開發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陣列光纖耦合模塊產業化技術;Yb系列激光晶體技術。c)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光電子器件技術目標:重點研究自組裝半導體量子點、ZnO晶體和低維量子結構、窄禁帶氮化物等新型半導體材料及光電子器件技術。研究內容及主要指標:研究Zn0晶體、低維量子結構材料技術,研制短波長光電子器件;白組裝量子點激光器技術:Ⅲ一V族窄禁帶氮化物材料及器件技術;光泵浦外腔式面發射半導體激光器d)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產業化質量控制技術目標:發展人工晶體與全固態激光器、GaN基材料及器件表征評價技術,解決產業化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內容:重點研究人工晶體與全固態激光器、GaN基材料及器件質量監測新方法與新技術,相關產品測試條件與數據標準化研究。e)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的微觀結構設計與性能預測研究目標:提出光電子新材料、新器件的構思,為原始創新提供理論概念與設計。研究內容:針對光電子技術的發展需求,結合本主題的研制任務,采用建立分析模型、進行計算機模擬,在不同尺度(從原子,分子到納米、介觀及宏觀)范圍內,闡明材料性能與微觀結構的關系,以利性能、結構及工藝的優化。解釋材料制各實驗中的新現象和問題,預測新結構、新性能,預報新效應,以利材料研制的創新。低維量子結構材料新型表征評價技術和設備。
(2)利用新的加工技術
a)超高亮度全色顯示材料與器件應用技術目標:研究開發_【{j于場致電子發射平板顯示器(FED)材料和器件結構,以及超高亮度冷陰極發光管制作和應用的關鍵技術。說明:等離子體平板顯示器和高亮度、長壽命有機發光器件(OLED)和FED的產業化關鍵技術將于“平板顯示專項”中考慮。研究內容:①超高亮度冷陰極發光管制作和應用的關鍵技術;③研制FED用的、能夠在低電壓下工作的新型冷陰極電子源結構、新型冷陰極電子發射材料。b)超高密度光存儲材料與器件技術目標: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高密度、大容量、高速度光存儲材料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發展超高密度光存儲產業打下基礎。研究內容:①DVD光頭用光源和非球面透鏡等產業化關鍵技術:②新型近場光存儲材料和器件。C)光傳感材料與器件技術目標:以特殊環境應用為目的,實現傳感元器件的產業化技術開發,研究開發新型光電傳感器。研究內容:①光纖光柵溫度、壓力、振動傳感器的產業化技術;②銻化物半導體材料及室溫無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技術;③大氣監測用高靈敏紅外探測器及其列陣;④基于新概念、新原理的光電探測技術;d)新型有機光電子材料及器件目標:研究開發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及其在光顯示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內容:①有機非線性光學材料及其在全光光開關中的應用;②有機半導體薄膜晶體管材料與器件技術。
(3)利用新的測量原理和方法
諧振式傳感器輸出的數字量,可以直接和微機及接口總線連接,不用A/D轉換器。另外,光纖傳感器、化學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等新型傳感器,為智能傳感器提供了新的信息來源。
(4)光電傳感器的智能化發展
目前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智能光電傳感器是由傳統的光電傳感器和微處理器相結合而構成的,它充分利用計算機的計算和存儲能力,對傳感器的數據進行處理,并能對它的內部行為進行調節,使采集的數據最佳。智能光電傳感器的功能有:自補償能力,自校準功能,自診斷功能,數值處理功能,雙向通信功能,信息存儲和記憶功能,數字量輸出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傳感器的功能將逐步增強,它將利用人工神經網、人工智能、信息處理技術,使傳感器具有更高級的智能.具有分析、判斷、自適應、自學習的功能、可以完成圖像識別、特征檢測、多維檢測等復雜任務。
3結論
總之,近年來光電傳感器技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同時也有利地推動著各個技術領域的發展與進步。有理由相信:當光電傳感器技術產生較快的發展時,必將為信息技術領域及其他技術領域的新發展、新進步帶來新的動力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孫廣清,王磊.光學傳感器陣列在水硬度中的應用.傳感器技術,2003,(2):38-39.
[2]魏正研,李金霞.分光光度法測定水的硬度.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5(1):80-81.
[3]柯以侃,董慧茹.分析化學手冊第三分冊一光譜分析.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699·714.
[4]陳照章,朱湘臨.光電測速傳感器及其信號調理電路,傳感器技術,2002,(8):53·55.
河南工學院 河南 新鄉 45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