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井岡山紅色文化是我黨艱苦奮斗的偉大證明,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所積淀的偉大財富,其具有戰斗性、時代性、傳承性的歷史意義,成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注意發展的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
關鍵詞:井岡山;紅色文化;歷史意義;戰斗性
井岡山紅色文化代表我國紅色文化的起源,同時井岡山是我國革命的發源地,井岡山紅色文化的相關文藝作品、歌曲演唱以及文化事業等,對我國農村根據地的創建及發展都有重要意義。井岡山紅色文化在內容方面有幾個突出特點,其內容圍繞武裝斗爭、土地分配及紅色政權建設為主,形式上多為供軍民娛樂的精神文化內容,功能上井岡山紅色文化發揮出政治和精神的激勵作用,以下就對井岡山紅色文化的歷史意義進行分析。
1.井岡山紅色文化的時代性突出
我們通過了解井岡山紅色文化,可以了解當時割據的區域化政治,了解當時人民武裝斗爭以及艱苦奮斗的精神面貌,井岡山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和國民黨封建統治長期戰斗中積攢的文化,這種紅色文化在階級斗爭最激烈的時間出現,又在艱難的歲月中成長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優秀文化。
可以帶領人民不斷奮斗、引領時代發展的,必然是一個時代先進的文化[1]。而井岡山紅色文化在當時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其紅色政權的文化事業內,每個投身于“革命”,為工農武裝割據斗爭的軍民,都需要樹立正確的信仰,需要經歷一個斗爭和考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周圍的紅色文化在潛移默化中發揮對軍民的引導作用。例如,紅軍倡導人民的利益為第一,為工農階級而作戰,提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我們最為熟知的“三大任務”以及紅軍“寬待俘虜”,就是紅軍以文化為載體,明確自己作戰的意義,明了自己為誰而犧牲,從而增強了群眾遵守紀律、發揚革命的榮譽感。
2.井岡山紅色文化的戰斗性強烈
井岡山紅色文化中包含許許多多紅色歌曲、舞蹈、戲劇、標語以及各種教育形式的文化事業,是革命根據地軍民所依賴的精神食糧,也是堅決抵制國民黨反動派的一把“匕首”,其戰斗性突出,成為鼓勵軍民英勇斗爭的精神武器。文化事業圍繞現實生活展開,是人民群眾的一項重要生活內容,即使在政治割據的艱難時期,我黨和群眾也注重發展文化,文化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政治形態,其反映在軍民的頭腦中[2]。武裝割據局面初形成,紅軍所到之處,群眾冷眼旁觀,感到畏懼,而通過宣傳之后,群眾菜慢慢真正認識到紅軍。工農紅軍設置有士兵委員會,委員會在黨支部帶領下,重視對群眾的宣傳,每到一處,就派出宣傳隊開展多樣化的宣傳。例如,紅軍經常開展“文明戲”的演出,這種宣傳表演方式只需要有表演才能的戰士進行說、唱即可,從當地發生的內容中選材。井岡山革命發展時期,一些文學素養較高的戰士,利用當地的山歌、快板等,結合我黨宣傳需要,創作出政治層次較高且文學色彩濃厚的作品,起到不錯的宣傳效果,如《草鞋歌》、《十送紅軍》、《調兵歌》等,經過特殊文學加工后,這些作品都受到軍民廣泛喜愛,豐富了軍民娛樂活動,也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
3.井岡山紅色文化的傳承性源遠流長
文化是人類創造生活的重要結果,但文化并不具有絕對終極意義,人類發展需要不斷再生、進化,以文化內容及形式矛盾運動,不斷創造、傳承。傳承是文化的發展,也是民族興旺之根本。在井岡山這片土地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之際,創建了中國首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正如毛澤東所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至井岡山開始,紅軍建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以此誕生了圍繞井岡山精神的一系列革命文化。
分析井岡山紅色文化,就會發現這個紅色文化和傳統的廬陵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一方面承接新文化運動,另一方面又將蘇區的共產黨文化結合起來,構建了中華民族新民主義文化。在不斷向前發展的文化歷史長河中,井岡山紅色文化作為一只強勁的文化之流,其包含眾多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心血,井岡山斗爭時期逐漸形成以新的革命理念推進的蘇區紅色文化,通過具體的文化形態不斷提高當地農民的思想啟蒙,也將清朝后期沒落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起來,以工農武裝為核心的共產黨人點燃了農村先進文化發展的火炬,并使當地的文化發展凸顯出獨特的氣質。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井岡山紅色文化具有包容性,其紅色的語言和文字繼承著傳統的湖湘文化以及廬陵文化精華,甚至將河南梆子戲以川劇以及秦腔的內容也融合進來,構成以傳承為主的多種獨特文化兼并的局面。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井岡山紅色文化是我黨在井岡山時期武裝割據過程中形成的以共產黨為領導的人民群眾意識形態,是我黨理念和信念、觀念的總和,也是邊界軍民不可忽視的精神力量,成為居民英勇戰斗、艱苦奮斗的重要精神支柱。
參考文獻:
[1]范炯. 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話語生成[J].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9, 36(01):94-99.
[2]鄒珊珊. 互聯網環境下井岡山紅色文化的現狀及傳播與弘揚[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9, 010(027):109-110.
作者簡介:姓名:彭紹文,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職務:江西干部學院教學助理,學歷:本科,單位:江西干部學院
江西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