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偉
摘 要: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成績至上的評價標準已經被摒棄,高中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為促進學生德智美體勞全面發展,以往作為副課不受重視的美術課程,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的重要性逐漸被認識。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要求教師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美術鑒賞課作為高中美術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其對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探討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美術鑒賞課;人文素養
引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鑒賞美術作品,獲得最基礎的美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并能夠通過美術作品鑒賞,陶冶情操,學習與繼承美術文化,樹立多元化的美術理念,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美術鑒賞教學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放到重要位置,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加強關注,充分發揮美術鑒賞教學作用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中教育對美術教學的關注度不足,對美術鑒賞課程的重視度更低,導致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難以充分發揮其作用,切實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首先需要加強對美術鑒賞教學的關注。一方面,高中學校需要正確認識開展美術鑒賞課程的重要性,增加教學資源的投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高中美術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適應當前時代教育要求,為學生創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美術鑒賞課程,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美術鑒賞學習中,并能夠獲得知識與情感的多方面收獲,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二、追根溯源,探究美術作品背景
美術是一種與人類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藝術,不同時代的美術作品,包含著不同的時代文化內涵,不同民族的美術作品,也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特色。優秀的美術作品中都能夠體現出特定的文化背景,而通過追根溯源,了解美術作品背后的文化環境,是學生真正進入到作品中,切實體會其文化內涵,提升人文素養的基礎。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中,需要充分挖掘美術作品的時代文化背景,將其中所蘊含的人文內涵向學生傳遞,引導學生加深對美術作品的藝術體驗和情感共鳴,從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例如,在鑒賞《人面魚紋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并引導學生對人面魚紋的來歷進行大膽猜想。然后,結合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環境與學生進行共同欣賞:《人面魚紋盆》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珍品,在原始社會,漁獵是人們生存的主要方式之一,對魚的關注度非常高。加上原始人對大自然天然的敬畏心理,科學匱乏,不能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從而巫術盛行。在這樣的時代文化背景下,人面魚紋則很可能是原始巫師的在施行巫術時所佩戴的面具,而人面魚紋盆則可使是施行巫術所使用的一種工具。如此通過對美術作品背景的探究,使學生能力立足于特定的背景去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同時又可以站在現代角度認識到作品所代表的文化藝術價值,從而在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同時,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
三、鑒賞經典,深化作品文化內涵
高中學生身心發展已經趨于成熟,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對中外美術名家經典作品的鑒賞教學。名家經典作品往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是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最佳證明,是一種文化、一個時代或者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精華之作,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更為豐富,同時,名家經典作品中,往往還蘊含的較強的教育意義。鑒賞經典,通過深化作品的文化內涵,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今中外美術流派眾多,名家經典代表作也非常多,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圖》等,一幅圖所展示的是一個美術世界,學生在鑒賞不同的作品中,能夠獲得不同的審美體驗,形成多樣化的審美愉悅。例如,教師讓學生鑒賞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是一幅批判封建設立與資本家對普通勞動人民剝削與摧殘的現實主義油畫,畫中苦役勞作的艱辛躍然于紙上。教師在作品鑒賞過程中,為學生講解作者一生所遭受的艱難困苦,以及對繪畫不放棄的精神。同時,在這幅反映纖夫苦難生活的畫作中,更是體現了人與殘酷無情的黑暗命運和社會的搏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人文主義及民主主義的追求。通過了解畫作中深刻的文化意義,作品所帶給學生視覺與情感上的沖擊更加強烈,對其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主義精神和文化內涵的理解更加深刻,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結合文學,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合理結合文學作品,對于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與文學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教師讓學生鑒賞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時,結合曹植所作《洛神賦》,進行文學與藝術的共同賞析?!堵迳褓x圖》是依據《洛神賦》而創作的,在《洛神賦》中,關于女子“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形態,“轉眄流精,光潤玉顏”的神韻,在《洛神賦圖》中展現的淋漓盡致,以精湛的藝術表現力將洛水女神生動形象的展現在世人面前,并將《洛神賦》結局進行修改,最終使有情人成眷屬。通過結合文學作品,學生的美術作品的意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更好的掌握美術作品的創作技巧,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總結: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重要性凸顯,對于提升學生美術鑒賞與審美能力,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高中美術教師必須重視美術鑒賞教學,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實現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梁園園.高中美術鑒賞課“活”起來的實踐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22):158-159.
[2]林偉.貫穿文化主線促進文化理解——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11):72-74.